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施尼特凯《大协奏曲第1号》

2020-02-21 10:05 作者:古典主义66  | 我要投稿

施尼特凯《大协奏曲第一号》是作为多柱式音乐主义经常被人引用的作品。它的将三种风格类型溶为一致的方法被作曲家本人描述为:“来自巴洛克音乐的装饰音和结构形式,自由的半音阶主义和微程技法,以及通俗、平庸的常规音乐”。施尼特凯把这三个因素归以一个决定性的力量,一个来自“外部世界”干扰的影响。这在第四乐章:“探戈”和在序奏开始时(在用一些硬币和几块橡皮加料的钢琴上)的"伤感之歌"里都能听到。向肖斯塔科维奇一样,施尼特凯经常与苏联演奏名家合作,主要有小提琴家柳包斯基和克莱默、中提琴家巴谢姆。《大协奏曲第一号》和《从海顿到莫扎特的艺术》都是献给塔蒂安娜-格林登库和基登-克莱默的。《从海顿到莫扎特的艺术》是一个滑稽的大杂烩,来源于莫扎特K446(K416d),只保留了一个不完全的第一小提琴部分。像这样片断式的东西是斯涅特克另一个感兴趣的方式——例如他的《大协奏曲第四号/交响曲第五号》(1988年)的第二乐章既是基于马勒早年不完整的钢琴四重奏的第二乐章。《从海顿到莫扎特的艺术》开始于13把小提琴逐渐增加(弱音量)演奏的莫扎特音乐的片段。在突然出现的粗暴的颤音和弦之后色彩逐渐明亮,并由一个小快板开始了起先的莫扎特乐念,随后是复合的卡农和多层多调的形式。此时的施尼特凯似乎对莫扎特的素材带着一种孤立无援的迷恋,就像一个来自外星球的人面临一个人为的冷漠的人类文明——一方面这是一种明显的意味深长,但同时也意味着被时代所遗忘的复古情怀。最后,色彩逐渐暗淡,演奏家逐渐退出,海顿的告别交响曲依然在演奏,在趋于平静中指挥打了最后几拍子。。。。。。

 

    施尼特凯:“作为一个作曲家,我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双重生活:一年中我有六至七个月从事电影音乐创作,剩下的几个月是为我自己的。其结果会分散音乐的悟性,这种对抗性的音乐计划,我感到像是一种干扰,但或许同样是刺激我发展的一个特色。由于不间断的音乐刺激不断丰富,普通人不知怎的缺少一种完整的音乐悟性。你可以听收音机,一些人在楼上调电视频道,隔壁又有摇滚乐;不知不觉我们已习惯于一种艾夫斯(美国现代作曲家)式的氛围,因此,我想这也许是我所尝试捕捉的变幻莫测的风格,就像这个现实世界某些真实地反映一样。”

    施尼特凯的大协奏曲一览

    第一大协奏曲,ConcertoGrosso No.1(1977)

    第二大协奏曲,Concerto Grosso No.2(1981-2)

    第三大协奏曲,Concerto Grosso No.3(1985)

    第四大协奏曲,Concerto Grosso No.4(第五交响曲,1988)

    第五大协奏曲,Concerto Grosso No.5(1991)

    第六大协奏曲,Concerto Grosso No.6(1993)


施尼特凯《大协奏曲第1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