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学经济Ep137】《西方经济学》经济概念梳理P219: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第二节 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L的需求函数反映的是: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L的需求量与要素价格w之间的关系。
特点:
要素价格也与产品价格一样是既定不变 的常数——不因要素数量的变化而变化。
为了保证利润达到最大化,厂商使用的要素必须使要素价格与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相等。
要素需求函数的推导:
将VMP=w改写为P*MP(L)=w——MP(L)为边际产品,是要素的函数,价格P为既定常数;
该式确定了从要素价格w到要素使用量L的一个函数关系,即确定了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的一个需求函数;
推导:
假定一开始时,厂商使用的要素数量为最优数量,即P*MP(L)=w已经满足;
让要素价格w上升,于是有P*MP(L)<w;
为了重新恢复平衡,厂商必须调整要素使用量L,使MP(L)上升,从而P*MP(L)亦上升;
根据边际生产力递减这一性质,只有通过减少要素使用量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结论:随着要素价格的上升,厂商对要素的最佳使用量即需求量将下降;
图线:向右下方倾斜。
推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对单一要素的需求曲线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完全重合,分析——
边际产品价值是要素L的函数;
如果把公式右边的要素价格w也看成是要素L的函数,则它的形状就是一条水平线——因为根据要素市场完全竞争的假定,无论单个厂商如何改变要素使用量,要素价格均不受影响,给定一个要素价格w0,就有一条对应的w0曲线;
要素使用原则VMP=w在图形上的表示就是VMP曲线与w0曲线的交点A——当要素价格为w0时,要素需求量为L0,——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上的A点亦是要素需求曲线上的一点;
给定另外一个要素价格w,则有另外一条水平直线与VMP相交于另外一点,新的交点也是需求曲线上的一点;
结论:在使用一个生产要素(以及不考虑其他厂商的调整)的情况下,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与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恰好重合;
注意:尽管要素的需求曲线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为一条线,但这同一条线在两个场合的含义却是截然不同的——
它包含的变量的含义不同:作为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它的L表示要素使用量,而作为要素需求曲线,这个L却表示最优要素使用量或要素需求量;
它反映的函数关系不同:在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场合,自变量为要素使用量L,边际产品价值是要素使用量的函数,而在要素需求曲线场合,自变量却是要素价格w,要素需求L是要素价格的函数;
要素需求曲线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意味着:当要素价格变化时,要素需求量是沿着一条既定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而变化 ——当要素价格变化时,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不得随之改变,更进一步,它的两个组成部分,即要素的边际产品曲线和产品价格不得随之改变,否则,要素需求曲线必将“脱离”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
要素需求曲线等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的结论实际上要依赖于两个“潜在假定”:
要素的边际产品曲线不受要素价格变化的影响——局限于讨论只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情况;
产品价格不受要素变化的影响——局限于讨论只有一个厂商进行生产调整,但并不考虑其他厂商调整的情况。
第三节 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
分析:
首先考虑同一种生产要素的多个厂商同时调整的情况,并研究在此种情况下某单个厂商(例如厂商m)对要素L的需求曲线:
如果不考虑其他厂商的调整活动,则要素价格的变化就不会影响产品的价格,从而不会改变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理由:设要素价格发生变化,根据其他厂商均不调整的假定要素价格变化只引起厂商m的要素需求量和使用量的变化,从而只引起它的产品数量的变化,由于厂商m是产品市上的完全竞争者,故其产量变化并不能改变产品的价格;
如果允许其他厂商也进行调整,那么情况将完全不同:现在要素价格变动不仅引起厂商m,而且引起所有其他厂商的要素需求量和使用量,从而其产量的变动——要素价格变化所引起的全体厂商的产量变动将改变产品的供给曲线,从而在产品市场需求量不变时,将改变产品的市场价格,产品价格的改变再反过来使每一个厂商m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发生变化——厂商m的要素需求曲线不再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
多个厂商调整情况下厂商m对要素L的需求曲dm:表示经过多个厂商相互作用的调整即经过行业调整之后得到的第m个厂商的需求曲线——行业调整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比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陡峭。
整个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整个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D可以看成是所有这些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的简单水平相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