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art教授 :Yoneda引理与马克思有联系吗
最近在某乎看到一篇神文:Yoneda引理与马克思,作者把Yoneda引理简单提一下,然后就盯上了一个相对平凡的推论:

把对象还原成关系,确实是一个很吸引人的想法,但主要是一种思想的简化,其实是与“外因决定内因”有冲突的。一般来说,都是先把对象变成抽象点,完全忽略其内部因素,才可能使得外部关系得以做主。数学还有类似的箭图(quiver),把整个箭头关系作为对象,原来的对象变成它的头与尾,可以说是做了彻底的翻转,把讨论的主要对象替换掉了:外与内变成了内与内的附件。
只要不是彻底的翻转,这一类论断都是有条件的,作者在文中提到一句“在某种程度上”,而马克思的论断前面也有一句“在其现实性上”。就马克思而言,主要是从社会学的意义上来考察,因此就暂时忽略了人的精神因素,经济学家可以说:在现实性上,人就是自私的理性经济主体。生物学家可以说:在现实性上,人就是由大量细胞组成的血肉动物。这些都是侧重于人的某一方面,所谓的本质也仅仅这方面的本质,不能直接拿来以偏概全。
这里作者选了一个平凡的情况,去对应另外一个平凡的情况。用数学中的例子来看,相当于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命题,正好都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其中归纳的初始步骤都是平凡的,然后就把这个平凡情况当成共同点了。与其相应,我们还经常看到另一类缺少哲学逻辑素养的操作,两个理论都走到前沿未知的地方,然后直接把两个未知联系起来,反正结果都是显示ERROR,你也没办法去直接反驳它。
有哲学逻辑素养的人都会留意,如果相似点仅仅基于某些先天的元概念,比如原因、关系、数、真假等等,那么这样的相似很可能不是本质性的。因为这类先天的元概念可以把经验内容抽空,不能先把经验内容抽空之后,发现有形式上的联系,再把这个形式上的联系当成内容的联系。这就好比是同一个筐里装过这个又装过那个,那么“这个”与“那个”有什么联系呢?很可能根本没什么联系,就只是在一起某个筐里装过而已,这并不对它们的本质带来影响。十万个为什么里的问题有什么联系,只是因为它们都有个“为什么”,或者说都可以被视为问题,但这显然不是其内容上的联系。
反观中国的传统思想,很喜欢在数字上大作文章,有一元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曜八卦九宫十方,然后就去与经验世界牵强附会,只能说是缺少逻辑思维混淆视听。同样是考一百分,对小学生和对中学生的意义就不一样,再换成跑了一百米,吃了一百个花生,基本上就是风马牛不相及了,千万不要被表面上的语言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