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何用科技暴打对手

2020-04-10 18:48 作者:奈奈k0  | 我要投稿

科技它看起来是一个词,实际上是两个词。那么这个时候弹幕就要问了,科技到底是什么含义呢?知道科技这个词含义的年轻人看到这条弹幕就会发笑,我是笑不出来。我认为科技是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合称。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理科和工科。我们有的同学一看到科技这两个词就两眼发蒙。第一反应哇,太难了。这怎么行呢?学习科技尤其需要乐观向上。现在看我这个视频的人有好多。我问在座的每一位,从来没有对科技感过兴趣的人,请扣一。没有一个人扣一。什么是国际科普家啊?(战术后仰)

说到科技的含义,我就想起了解释什么是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那么什么是基础科学呢?我认为基础科学是包含数学,物理学,逻辑学,生命科学等在内的基础学科,有一定的规律性反应了自然界的基本定律,但不能直接应用到实际中。而工程技术的任务则是把科学的成果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科学不能以是否有用来判断。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哪一门学科会突然爆发,就像我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坤坤会在哪里打篮球。而工程技术必须以实力说话,离开了实用性,就是他最大的污点,因而也就失去了生命力,所以无实不行。这么解释是不是稍微搞清楚一点工科和理科的关系了?

那么回到题目兔子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发展到现在是一个什么情况呢?应该说我们在弘扬正能量的过程中做到了科技两开花。首先是基础科学。近几年有媒体报道说在国际上兔子的科技论文被引用数排到了第二,这是科技进步的反应。另一方面也是得益于我们国家善于集中力量办大事。像是在高能物理领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江门中微子实验直接成绩是我们基本站在国际的平均水平。而在工程技术方面我们更是追求刺激,直接在某些领域骚到了世界前列,我说的是独领风骚,想什么呢。像是嫦娥工程,北斗组网,蛟龙下水,5G先锋,这一切都被那个国家安排的明明白白。

  不过应该看到的是,二者在发展过程中也需要面对很多问题。基础科学本身的非实用性特质决定,其研究大多只能是国家层次的战略性研究,普通人很难获得高昂如天文数字般的研究经费。而且研究经费的投入还可很有可能得不到任何产出。这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搞科研的,特别是搞基础科学科研的,一般都挣不了什么钱。而投资基础科学研究的,除了国家和大公司,其他的大部分都像是孙宇晨老师的祖传一百万,你永远不知道投资人的量子肾结石什么时候出现。不过也不必太过悲观。近几十年来世界基础科学都陷入了停滞状态,几十年前的前沿科学到如今仍然是最前沿的科学,简直就像我们被三体人锁死了基础科学一样。这样一来我们基础科学发展不起来,好像也没有什么太大关系,当然这么说有点过于夸张了。相比之下,工程技术的科研要普遍的多。其实用性为导向决定了一经研究出来,就可以获得经济效益。有回报的付出是值得的,这会让我们嘴上说着不要,最后还是逃不过大呼真香。不过在我们笑出猪叫之前,还是需要认识到某些技术还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的,不能够妄自尊大。未来兔鹰的竞争就是科技之争。真正需要警惕的不是小打小闹的贸易摩擦,而是对鹰酱兔子的科技封锁。

想到这里我不禁笑了。你问我笑什么,我想起高兴的事情。为了打赢这之后的科技之战,兔子也做了很多准备。一个是针对基础科学的强基计划。从今年开始高校录取全面取消自主招生,改为强基计划。招生学生大学本科只能从事相应的基础学科专业且不能转专业。另一方面,关于工程技术上顶尖技术的落后,最近国家又推出数10万亿的新基建,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5G,半导体等多个技术领域,力求取得决定性突破。如果你看到这里,认为兔子的操作这波在第二层,说明你只在第一层,而兔子在第五层。基础科学的爆发需要工具革命。而技术的突破需要风口。过去20年,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风口。而现在两大风口都已过去。万物互联智能设备的风口又因为技术不成熟而遥遥无期。因而我以为未来是一个长达十年的技术寒冬期。存量的时代不是比谁发展的更快,而是比谁消耗的能量更少,积攒的力量更多。将资源投入强基计划和新基建,从短期来看确实获得不了什么收益,但却能保证我们在下一个风口来临之时,直接重拳出击。到那时候我们就可以说,大人,时代变了。

    感谢大家的观看。如果你觉得有内味儿了,欢迎大家一键三连。如果你觉得我懂个泡泡茶壶,做个专栏如此下饭,也可以在评论上发,下次一定,不过小心,下次一定的,你号没了。(开个玩笑)

如何用科技暴打对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