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二舅
这两天被《二舅》刷屏,大家之所以能在这个短篇里找到共鸣,就是因为满满的真情实感触动人心,真实的故事想起了自己身边的人物。片中诙谐的语言自嘲着二舅命运多舛的一生,但他从来都是以日记中“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正能量心态淡然面对。看完《二舅》,我也想写写我的二舅。
我的二舅在村里也算是能人了,正儿八经的高中学历,但时运不济没能够上大学。为什么说是正儿八经的高中学历呢,二舅的文化基础相当过硬,曾经担任村里大队的会计,字写得好,能说会道。二舅的化学和生物功底尤其扎实,在我刚上高一的时候还能给我讲讲化学,村里大量栽种梨树时他还发挥专长研究《果树培育技巧》(对比现在的我,这两门知识已经忘得渣渣都不剩[捂脸])。
二舅其他技能也相当全面,这也是农村人的特点,周围没有专业的人员,啥都得自己研究摸索。他没驾照,但啥车都会开,而且会修。由于村里的各种三轮、四轮农用车都是二手的杂牌,印象中二舅经常钻到车底下鼓捣维修那些破破烂烂的农用车,给自行车、摩托车换个带、补个胎更是不在话下。对比现在上学的年轻人,“百无一用是书生”说的真是一点都没错。二舅还烧的一手好菜,曾经去工地上给打工人做过大锅饭。
说起二舅这个人,就不得不提他的一番传奇经历。在我还是小学生的时候,二舅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居然机缘巧合去了日本北海道“镀金”了一年,具体干啥我也不太清楚,大致是在日本乡下干农活。二舅经常带我去他村里的朋友家玩,从日本归来之后,暑假二舅带着我去村里打台球、下象棋、打扑克时感觉都倍儿有面子,大家都忍不住问问二舅日本的事情,挣了多少钱云云。
从日本回来没多久,作为“海归派”二舅也很快成家了,用他从日本回来挣到的钱装修了老房子,置办了各种家电家具。没几年,他的三个孩子陆续出生,生活压力倍增。曾经潇洒的单身汉不再出现在村里的街头,为了养家终日忙碌在各种农活、打工、照料牲口。
前些年二舅送大女儿去武汉上学,我给他买了回程的车票,本想给他留一些时间在大武汉转转,没想到二舅一大早就去火车站等车,在车站吃泡面,哪里也没去。问起他为什么不去市里转转,二舅说怕迷路耽误了火车。这一刻,我明显地感觉到曾经孤身远走扶桑的二舅真的老了。这些年二舅还得在老家照顾年迈的姥姥姥爷,上一次见他身体发福,皱纹多了很多。
二舅其实无意中有两件小事对我影响颇深。一是他当年从日本回来送我的爱华随身听,起初我用来听Crazy English,后来就一直听周杰伦了,一听听了20年。二是小时候他送我的一副围棋,据说是他当年上高中从榆次一中图书馆偷回来的。就是这简陋的一副围棋,让我之后的近三十年同围棋结下不解之缘。
二舅是中国九亿农民中普普通通的一位,他有才,本应该受到更好的培养,在更体面的位置上渡过他的一生。说起这些,他曾经淡淡地说“怎样不是活一辈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