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锦源: 生命的归属 与人机关系的倒置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都不能解决或者回答人的情感问题,也不能回答生命的归属问题。这是基本事实。
但科技让当下的教育陷入混乱。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让人控制机器的定势出现了动摇。ChatGPT4更是让这一点突兀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这一款语言模型,目前在迅速升级之中。引起人们紧张思考的不是它的技术性功能,而是它的“逃逸”。这是机器具有某种思想判断力的表现。
ChatGPT的惊艳登场,已经引发全球震撼。什么是ChatGPT,Chat的含义是聊天、谈话,GPT是生成训练转换器(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的缩写,这是一款预训练生成聊天语言模型。仅就此而言,它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因为类似的聊天模型,一直在高热的开发进程之中。但为何ChatGPT的登场,引发全球的关注热潮呢?根据一般的介绍,是因为它具有不同以往聊天工具的特点:其一是具有更强大的语言理解能力,其以最新的自监督学习方法,自动从大量的无标签数据中学习更加丰富和准确的语言知识,强化了模型的语言理解能力。其二是具有更高的文本生成质量,可以生成更加自然、流畅、富有创造性的文本,完成自动写作、自动对话、自动翻译等等。其三是具有更高的效率和可扩展性,在训练和推理方面明显优化,能够处理更大的数据集和更复杂的任务,计算效率和可扩展性显著提高。其四是更加透明和可解释,它的内部结构和参数可以更加清晰地解释和理解,从而可以更好地对模型进行调优和改进。这就相比于此前的聊天工具有了长足的进步,以至于比尔·盖茨将之称为一项可与移动电话和互联网媲美的革命性技术。
当然,人们不能把它与人等量齐观,它只不过是语言模型,通过迅速运算、提前训练,以满足人们的知识性提问和其他工作需要。但即便暂时不论它的特异性,仅从一般角度来估价其社会影响,它已经对人类从事的很多工作构成了威胁:网友初步分析,它将对100种工作发生颠覆性影响。这100项工作不是体力劳动性的,大都是脑力或智能性工作:数据处理员、市场分析员、律师、教师、医生、电信工程师、土木工程师、信贷分析师、机械工程师、医学研究人员、网页设计师、系统管理员、广告文案、心理分析师、气象学家、海洋学家、生物技术研究人员等等,都会受到失业的威胁。它不太会淘汰的工种,大多是一些体力性的工种,诸如洗碗工、石匠、整修工、木匠、快餐厨师、油漆工等等。这将极大地改变人类目前的职业结构,给人们的就业造成结构性的影响。
随之观察ChatGPT的应用前景,会引发人们对之的更多担忧。如果将它与不同的插件适配,很可能代替更多的人类所从事的工作。像ChatGPT与微软插件配合使用,也就是微软开发的Copilot,成为一款将大型语言模型与Microsoft365应用程序相容的系统,它在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的应用,可以根据用户需求生成文档初稿,将Word文档转换为PowerPoint演示文稿,协助用户分析Excel数据、为用户制定计划、编写演讲稿。可见,ChatGPT尽管是一个语言模型,但它已经可以取代人的一般性智能劳动,这是不是对人机关系的一个根本性改变?如果说这只是挑战人类目前的一些职业分工的话,它对人的威胁性并不太大。但如果它不断替代人的各种机能,那它会不会彻底颠覆人的劳工分工体系,让人成为机器支配的对象?
这就促使人们思考,人类发明机器最重要的目的是什么。本来,人类发明机器,是要让人类免于繁重的劳动,有更多的休闲时间,更多的智力活动。而如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让人失去的工作却是智能性的,保有的却是体力性的劳动,这本身已经与人类发明机器的初衷相左了。而ChatGPT4直接引发的革命性变化,甚至使人之为人的理由难以成立,这就让机器对人构成根本威胁。从思想史的视角看,人们界定人之为人的理由,一是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二是人类是可以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动物。这是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的明确立论。在ChatGPT4出来以前,动物没有这两种能力,人类发明的机器也没有这两种能力。以语言表达思想、以思想反映精神、以精神寄托灵魂,是人的一个独特构造。现代人也好、古代人也罢,就是由此呈现出人之为人的特殊政治属性与社会属性的。但ChatGPT4具有的1750亿的阅读参数,确实已经远远超过一般人所能够收集的信息参数,人们一般提出的问题,它都可以做出比较准确的回答:事实性错误明显降低,逻辑性答案愈来愈准确。显然,它对一般人的智力挑战,已经不能忽视。试想,一个人可能具备1750亿的参数储备吗?绝对不可能。这对一般人接受与产出知识的挑战性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