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小兔子乖乖》,竟然是中国儿童歌剧的鼻祖?
本文首发自公众号:Yusi音乐审美养成
未经允许严禁任何形式转载

如何引导孩子真正爱上古典乐?
对于很多琴童家长来说,这都是一个现实又头疼的问题。
尽管不少孩子从小就开始练琴,却早已在日复一日机械而枯燥的练习中磨光了最初的兴趣,演奏成为了每天要完成的任务,而非来自音乐的享受。
解决办法并不是没有。
前不久,北京音乐厅上演了中国内地首部少儿版威尔第歌剧《茶花女》,吸引了不少大小乐迷朋友的关注。这也让很多家长更加意识到——儿童歌剧,或许是让孩子爱上音乐或重拾音乐热情的一种重要方式。

100年前,他就为儿童歌剧的普及在努力
儿童歌剧最早出现在西方,由成人歌剧演变而来。与成人歌剧的区别是:主要以儿童为受众或表演者。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歌剧的诞生,也是从儿童歌剧开始萌芽的。
这就要说到100年前,作曲家黎锦晖的付出与努力。

上世纪20、30年代,西方歌剧开始在中国频繁传播,《阿依达》《弄臣》《茶花女》等几部意大利歌剧相继在上海上演。
与此同时,教育家蔡元培提出的“美育救国”策略受到大批进步人士的推崇,彼时在长沙担任音乐教师的黎锦晖践行蔡元培倡导的平民教育和儿童教育,立志使儿童养成“守秩序与尊重艺术的好习惯”,积极推动“新音乐运动”。

他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选取儿童感兴趣的生活题材,并参照中西方音乐、舞蹈的旋律、节奏,创作了一种崭新的音乐品种——儿童歌舞剧,这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一个新的创造”。
要知道,尽管当时西方音乐在不断传入中国,但本土的学堂乐歌依然占主流,歌剧、音乐剧等西式音乐体裁在中国并未适用,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便成为了歌剧与音乐剧在中国发展的开端。
1920到1929年之间,黎锦晖创作了《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小小画家》等11部拥有完整故事的儿童歌舞剧,以及20多部歌舞表演曲。

其中,他的第一部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也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歌舞剧的开山之作。

有趣的是,黎锦晖歌舞剧中的很多曲目至今仍然在民间传唱。
比如那首大家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小兔子乖乖》,原名叫做《老虎叫门》,就是取自黎锦晖创作的儿童歌舞剧《神仙姐妹》中的片段。

黎锦晖所创作的这些儿童歌舞剧,虽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歌剧,但己经具备了歌剧的一些主要特征。他采用了一定的西洋戏剧手段和配器方法,演出的作品有故事情节、有布景、有独唱、对唱,有载歌载舞的场面,还有丰富的个人内心独白等。
这种寓教于乐的新型艺术形式,深受孩子和家长们的喜爱,那些广泛流传的音乐故事和演唱段落,成为了当时儿童美育的重要加持。
如今,如何利用儿童歌剧让孩子爱上音乐?
百年前,人们就认识到了歌剧在孩子美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今天的我们,到底该如何利用儿童歌剧来提升孩子的音乐修养?
首先,一定要带孩子多看多听。
几年前,美国大都会甚至专门为6-18个月的婴幼儿打造了一部歌剧,名叫《小宝贝》。讲述了两只鸟的简单故事:一只鸟找到了一枚金蛋,把它藏在一堆枕头下;另一只鸟学会了飞翔,最终直冲天际。歌剧上演的消息一公布,所有观众座位就被预订一空。
所以,不用担心孩子一开始看不懂或没兴趣,毕竟连小婴儿都可以沉浸其中。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经典的儿童歌剧,有着精彩的故事和优美的旋律,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比如改编自格林童话的德国儿童三幕歌剧《汉塞尔与格蕾泰尔》,由恩格尔贝特·洪佩尔丁克作曲,1898年在魏玛首演。
这部剧讲述的是一对姐弟去森林摘草莓,结果遇到了女巫,两人斗智斗勇把女巫消灭并成功解救了其他孩子的故事。剧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选曲,比如《巫婆的坐骑》《孩子们的祈祷》《夜晚赞美诗》等,常常作为独立曲目在音乐会上上演。

再比如,由拉威尔作曲的《孩子与魔法》,同样有着引人入胜的剧情。讲述一个小女孩因未做好功课被责罚,便发了疯一样搞破坏。而那些被她弄坏的沙发、钟表、茶杯等都忽然有了魔法,恢复本来面目戏弄她。
这部剧充满了戏剧性与想象力,作曲家拉威尔将19世纪浪漫主义与爵士乐元素进行了融合,乐曲也充满了自由而肆意的想象。近百年来,不断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少儿乐迷。

除了多听多看,另一个有效的方式,是带孩子多多参与到剧目制作或演出之中。
儿童歌剧,按照演员身份的不同,大概可以分为成人演绎的儿童题材歌剧以及少儿演绎的改编版经典歌剧。

我们文章开头提到的少儿版《茶花女》,便是这两类中的后者。
少儿演绎的经典歌剧作品,并不是对成人版的照搬和模仿,而是在原作基础上,更加符合孩童个性与审美、更充分发挥孩子创造力的再创作。
正如之前在全网获得一致好评的“小戏骨”版《红楼梦》,人们突然发现孩子们在演绎起经典的时候,反而有着成年人无法企及的灵性与表现力。

而100年前,黎锦晖同样表示过,通过参与儿童剧的演出制作“可以训练儿童们一种美的语言、动作与姿态,可以锻炼他们的思想方式和处世才能”,可见在他的美育观念中,也非常鼓励孩子参与到剧目演出中。
参与一部优秀儿童歌剧的剧目实践,对孩子的正向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一方面,孩子可以通过亲身演绎,更加深入地理解歌剧作品中的人物、情绪;另一方面,因为对情绪有了理解,在音乐上也能有更多真实的感受与表达。
除此之外,在歌剧团队中,孩子还将感受与同伴协作的快乐、锻炼站上舞台的勇气、享受收获掌声时的成就感…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面上虽然有不少吸引儿童加入的青少年歌剧团,但整体水平良莠不齐,各位家长在挑选剧团时一定要擦亮眼睛。
而我们,则期待着相关从业者能创作出更多优质的儿童歌剧作品,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绚烂多彩的音乐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