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复杂经济学
现代理论的西方化
现代理论都是建立在西方经典理论体系下的,使用西方的话语体系来研究科学,可以说现代科学依然是西欧的科学,用英文和西文定义的科学。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然而在科学面前都变得模棱两可,经历近现代的革命实践,形成至今的中国特色理论体系,这个古老而却新生的体系以另一种视角孤独地观照世界。研究和探索世界,并不需要逆反和叛离,宽容和接纳才能孕育新生,看到更多的可能也才能把握这些可能。不囿于一家之成见,博纳百家融汇于一身,打破学科壁垒,使理论成为统一的理论,将世界复归为原初的一致,我想这应该是陈平老师所处的学术场域了吧。
经济学的再科学化
陈平将物理的视角引入经济学的研究中,发现经济系统中的生理特性和化学过程,希望通过统计的方法建立统一的简洁的数学模型,以此来对经济有动态的分析。其中形成了以代谢增长论为代表的一系列中观理论,由于其中涉及诸多数学、统计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经济学等的学科专业知识,我无法完全理解。但复杂经济学更多的是在范式的创新,让我们重新以科学的非传统的方法审视经典理论,在不同的情景下发展相适应的更高维度的理论。
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
复杂经济学是在阐述系统的混沌、非线性、非均衡的特性,反对自《国富论》以来经济学中的纯粹思辨和简单统计逻辑,特别是否定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效用。经济系统是充满复杂因素的不稳定的系统,其中分布体现出了多峰的特性,博弈均衡只在理想模型中才能实现。自由主义倡导的看不见的手,是不对经济发展有任何的干预,自由放任便可使经济自行达到最优。纯粹的自由其实这是不现实的,经济史中也从未有过其现实的案例,不同程度的干涉和管控是不容否定的。
动态的现代经济
现代化是一个工业化、信息化和全球化同时进行的过程,同时不对称、不平衡、不平等的现象日益显著。经济的关键因素是环境资源、市场规模和复杂程度,资源是有限的欲望未必是无限的,市场中供给和需求的多寡也不相称,越多样化的市场稳定性也越低。现代的经济体系已经演化得十分复杂,古典经济学已经模型越来越难以用来预测,更多表现出混沌的特性。而这个混沌的系统中在高维度又有分形般的秩序,这是在长期动态过程中呈现的秩序,这样的秩序能从无外部干扰的自然系统中体现出来。
人生来仅有应有的权利是平等的,彼此之间的差别都可视为信息的差别,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天然的处于信息不对称之中。利用信息不对称而在社会中寻求占据“社会位”,由此获得资源、权力、地位、剩余资本等一系列角色劳动的“副产物”,这是一般的社会活动过程。
社会交换有很大的一部分是利用副产物的交换,社会交换的必须,使人们卷入市场的分工和协作中。每个人的理性是基于当下所处的情景,任何人(特别是精英)都无法相信人们在公共情景中是足够理性的。个人化的决策使市场成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均衡的假想在短期微观中可能存在,在中观和宏观中受人为因素影响而无法达到平衡,这就从信息不对称发展成市场不平衡。
市场的自我纠正能力,在充分竞争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然而行动者的之间的差异在自由竞争中,通过自由将不平等再生产出来,自由与平等似乎是矛盾的。经济中“看不见的手”,使经济活动近似布朗运动,赋予足够多的自由度,使其自然演化。自由的经济是遵从自然的秩序,放大差异,在微观形成反馈循环,在宏观形成差序格局。将自由引入经济,在竞争合作和分工协作中,能使资源高效配置,然而不稳定的因素使资源配置失效而进入后竞争、后分工,是在使市场的不平衡促进并固化社会的不平等。
理论的实践探索
复杂经济学所描述的西方经济,是自由导致的不对称、不平衡、不平等甚至不守恒的混沌系统,公权力没有意识也没有能力提供公共的外部性来对冲个人行动的风险,法人团体风险对冲策略包和衍生品使系统更为复杂,动荡的经济被偶然支配。现代国家的治理通过政治干预经济已然是全世界的共识,固守传统理论甚至连保守主义都会排斥,自由主义者甚至和原教旨主义者没有任何区别。没有限制的自由虽然是浪漫的,但也是危险的,甚至为不平等和民粹提供了土壤,为剥削和独裁提供道义力量。马克思揭示了社会的动态发展,为我们提供了理论实践的工具,毛泽东则将着些工具用在了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根据不同的环境和群体做出了不同的理论和实践,其后的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继承了中特实践的精神。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使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这是一条注重效用而又灵活变通的道路,我想这是只有政治足够复杂的国家才能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