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躺平上不了学了,父母该如何陪伴和赋能?
孩子是父母最珍爱的宝贝,每个父母都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够快乐地成长。可是,有些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可能会遭遇一些困惑和挫折,导致他们的心灵受到创伤,甚至出现不上学、对父母怀恨、生气、自责、内疚等消极情绪。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应该怎样做才能正确地帮助他们摆脱困境,重拾信心和快乐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孩子心灵受伤了,上不了学了,并不是他们的错,也不是他们故意的。他们只是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感到无助和恐惧,缺乏应对的能力和方法。他们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指责和责备。因此,父母在发现孩子有这样的问题时,不要急于斥责或者强迫孩子上学,而要耐心地倾听和沟通,找出孩子心灵受伤的原因和表现,并给予适当的安慰和鼓励。
其次,我们要知道,孩子心灵受伤了,上不了学了,并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的。这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父母持续地陪伴和赋能。陪伴就是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调整自己的情绪和状态。赋能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控制能力,培养他们的抗压和适应能力,让他们能够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那么,具体地说,父母在陪伴和赋能孩子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我们可以参考以下四个角色:
1.慈母:慈母角色就是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接纳,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需要和重视的。在这个角色中,父母要尽量避免表现出失望、担忧、愤怒等负面情绪和眼神1 ,因为这会让孩子更加自责和苦恼。相反,父母要多表达对孩子的信任、理解、支持、鼓励等正面情绪和眼神 ,让孩子感觉
到父母是他们最坚强的后盾,不会因为他们的问题而放弃他们。 在这个角色中,父母要多用肢体接触、语言表达、礼物赠送等方式来传递爱的信息,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安全。
2.智者:智者角色就是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建议,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向。 在这个角色中,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选择,不要强加自己的意志或者批评指责。 父母要用开放式的提问和倾听来激发孩子的思考和表达,帮助孩子理清思路和情绪,让孩子自己找到答案和动力。
3.引领者:引领者角色就是要给予孩子适当的挑战和鼓励,帮助他们提高自信和能力,让他们能够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在这个角色中,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为他们提供一些有益的活动和任务,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获得成就感和认可感。 父母要及时给予孩子正面的反馈和赞美,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
4.玩伴:玩伴角色就是要给予孩子轻松和快乐的陪伴,帮助他们释放压力和负面情绪,让他们能够享受生活中的乐趣。 在这个角色中,父母要放下身段,与孩子一起玩耍、嬉笑、分享,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他们最好的朋友,可以无拘无束地与他们交流和互动。 父母要多关注孩子的喜好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一些有趣的游戏和玩具,让他们有机会发泄情绪和发挥想象。
总之,孩子心灵受伤了,上不了学了,并不是无法解决的问题。 只要父母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就能够帮助孩子走出困境,恢复健康和快乐。 当然,如果父母觉得自己无法应对或者孩子的问题过于严重,也可以寻求专业人士或机构1 的帮助,让孩子得到更有效的治疗和疏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