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思路与技巧

2023-07-03 10:21 作者:憨比豆  | 我要投稿

现代文阅读思路与技巧


一、文章标题

分析标题的含义:答题模式: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二、文章线索: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①以关键句为线索。开头句、结尾句、议论句、抒情句、中心句。(情线)

②以反复出现的事物、词语和句子为线索。(物线、事线)

③以标题为线索。很多文章标题揭示了线索或包含线索因素。

④以情感变化为线索。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词句。

⑤以时空变化为线索。


三、概括文章内容答题模式:

何时十何地十何人十何事。


四、整体感知,把握主旨

答题模式:本文通过……的记叙(描写、介绍),表现(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抒发了……的感情(表现了 XX ……精神揭示了……道理)。


五、理清记叙顺序

(一)文章用 xx 顺序叙述的作用(好处)①顺叙:按事件发展顺序来写,结构完整,脉络清楚,。

②倒叙:把结局或重点片段提前交代。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一波三折,增加生动性;强调主要内容,突出中心。

③插叙:暂时中断叙述线索,插入与情节相关内容,丰富内容,突出中心,深化主题。

④补叙:在文章结尾补充交代前文的人或事,完善故事情节,充实人物形象。


六、分析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使文章更具真实性;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人称)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加亲切感,利于交流感情;有拟人效果,利于直接抒情,表达感情。

(第三人称)直接客观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更自由。


七、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

②渲染环境气氛;

③烘托人物心情;

④衬托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


八、理解段落作用

开头段①结构上:开门见山,总领全文;引起下文;点明主题;做铺垫,埋伏笔。

②内容上:设置悬念,激发兴趣;引发思考;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气氛,引出下文,为情节发展做铺垫。

中间段①(结构上)承上启下;埋下伏笔、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结尾段①(结构上)照应题目,呼应开头,总结全文。

②(内容上)交代……结局,揭示真相,使情节完整;点明……主题,卒章显结尾段志/升华主题/抒发情感;引人深思,给人警醒。


九、赏析词语

A .动词、形容词:极富表现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B .副词:修饰(限制)了 XX 一词,贴切形象地体现了……的特答题策略征,表达了……的情感。

C .拟声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的情态美,流露……的情感。

D .叠词:音律和谐,富有节奏感,加深语意。


十、赏析句子

(一)理解句子含义:表面义十深层义。

(二) XX 句子有什么表达作用

①修辞角度: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强调/突出了事物或人物……的特点/品质/精神,表达了……的感情。

②人物描写角度: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的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物……的心理或心情,表现了……的人物……品质或表达了……的感情。

③细节描写角度:运用细节描写,通过运用……词语,写出……的细节,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④句式角度:这是一个 XX 句,具有……的特点,表达了……的情感。

(矛盾句:看似矛盾,却蕴含着作者的深意。疑问句:制造悬念,吸引读者。设问句:自问自答,加强所表达的思想,引发思考。反问句:加强语气。感叹句:便于抒情,感情强烈。重复或回环句:反复强调,加强气势。长短或整散句:错落有致。生动活泼,节奏明快。对称句:引人注意,句式整齐)


十一、表现手法

①铺垫作用:突出主要人物、事件,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②前后照应作用: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③托物言志作用:表达含蓄,深刻,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感染力强。

④衬托(正衬、反衬)作用: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模板:用……衬托……,使……形象更鲜明,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⑤象征作用:1能使文章立意高远,寓意含蓄深刻。2能丰富人的联想,让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

⑥对比作用: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揭示其本质;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渠力,给读者以鲜明而深刻的印象;衬托、突出主体事物的特点,强调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⑦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

⑧抑扬顿挫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情感表达更加充沛;形成鲜明的对比,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⑨设置悬念作用:使情节环环相扣;使文章情节曲折生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⑩伏笔作用: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情节发展合理。

⑪以小见大作用:通过小事件和细节来揭示重大主题,反映深广内容。

⑫卒章显志作用:结尾自然、有力,揭示文章主题。


十二、修辞手法

①比喻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的情景(特点),抒发(烘托)了人物……的心情(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做铺垫)。

②拟人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拟人化,赋予……以人的思想、动作、情感,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的情景(或特点),抒发了……的情感。

③排比

(特点: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类似、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抒发了……强烈感情,表现了……的特点,整齐优美,气势磅礴

④反复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出…子写的内,强烈地表达了……情感。夸张: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特点),表达了……的情感。

⑤对比

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把……与……进行对比,突出的……特点。

⑥对偶

1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抒发了……的情感

2使文章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⑦设问

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提出问题,引人思考,强调(表达)了……的特点(的感情)。

⑧反问

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的特点/强烈地表达……的情感。

⑨反语

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显得幽默风趣,讽刺了……,流露出……的感情。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引经据典,含蓄典雅,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十四、拓展探究

谈看法、见解、赏析思路

第一步,明确是"结合实际谈看法(要结合生活实际)",还是"是否同意文章中的 XX 说法"。若为后者,则要先表明态度,再说明理由。

第二步,表明态度或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第三步,表述理由,再联系自己的经历或生活实际谈看法,不能凭空想象,随意发挥。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思路与技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