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什么科学家要组团来电影节打卡?

2021-09-28 15:11 作者:极客电影  | 我要投稿



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几位电影极客聚在一起,用9套投影设备,创造出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巨幕电影体验”。


接下来他们开始想: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呢?


三年后,这批人在大阪世博会首次向世界展示了IMAX技术,


△ 1970年大阪世博会上这座充气建筑,就是IMAX影院的“家”


他们播放了一段17分钟的纪录片《虎之子》(Tiger Child,这是第一部IMAX电影


1971年,第一家IMAX影院在多伦多建成,这是首家永久性 IMAX 影城。


△ 多伦多安大略游乐宫的第一家 IMAX 影院


最早的 IMAX 影院都设在科技馆和博物馆,只制作和放映科教影片,内容涵盖自然、太空、历史、人文等主要目的是教育,运营方式有点类似非盈利组织。


1985年,第一部 IMAX 太空科教电影《执着的梦想》上映,这是一部时长37分钟的纪录片,巨大太空实景在当年震撼了所有人。


△ 《执着的梦想》(1985)


接下来的三十多年里,IMAX 不断推出精品科教电影,目前 IMAX 拥有近300部科教影片


△ IMAX 科教片库


灵感来自科技展,诞生于科技馆——IMAX 拥有浓厚的科教片基因。


铁杆影迷们都知道:没看过 IMAX 科教片迷影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这次的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特别开辟了“ IMAX 科教片展映单元”,用四部经典的科影片还原 IMAX 的科学气质。



太空之旅即刻启程:


IMAX3D《哈勃望远镜》仰望神奇广袤的宇宙,


IMAX3D《美丽星球》从不可思议的视角回眸地球家园;


自然秘境揭开面纱:


IMAX3D《大熊猫》让你认识一位懵懂可爱的小生灵,


IMAX3D《马达加斯加:狐猴之岛》带你“围观”动植物天堂里的原始精灵。


为了让科学家一睹 IMAX 科教片的魅力,感受顶级视效对科学普及的加成作用,极客电影邀请了众多科学家组成“科学家观影团”,来北影节打卡。



观影活动结束后,科学家们纷纷为这种难得一见的视听体验点赞。



凝望宇宙、潜入丛林,沉醉不知归处

在 IMAX 营造的沉浸式观影环境中,那些原本只会出现在教科书中、“见所未见”的绮丽世界铺展在你的眼前,让你以第一视角“抵达现场”。


也许这一生你没有机会穿上宇航服、飞向太空,但你一样可以透过“亚特兰蒂斯号”宇航员们的眼睛,“亲身”体验行走太空,执行维修、升级哈勃望远镜的重要任务。



IMAX3D《哈勃望远镜》最终在大银幕上展现的这些真实场景,都是借助 IMAX3D技术拍摄,由受过专门拍摄训练的宇航员们亲自操作完成。



哈勃太空望远镜“眼中”广阔无垠的浩瀚宇宙,在李奥纳多·迪卡普里奥富有磁性的旁白声中,包裹住你的视线,生动得触手可及。


另一部同样出自女导演托妮·梅耶斯(Toni Myers)之手、并邀请到詹妮弗·劳伦斯担任旁白的科教电影 IMAX3D《美丽星球》,让观众们站在空间站宇航员的视角,一起俯瞰我们赖以维生的蓝色地球。



“做宇航员最妙的一件事情,就是在宇宙中回望我们的母星地球。”


正如影片中一位宇航员说的那样,从宇宙的角度俯瞰,白天与夜晚的地球有着不重样的美丽。


IMAX 大银幕铺展开一张激动人心的空中环球地图,邀请你开始难忘的太空旅程,也让人们深思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守护人类家园。


在马达加斯加这个充满了童话气息的美丽小岛上,生活着一群有着毛茸茸的长尾巴、走路像弹簧的可爱精灵。



由著名影星摩根·弗里曼担任解说的 IMAX3D《马达加斯加·狐猴之岛》,带你全方位靠近狐猴家族,在美到不真实的丛林间冒险,被这些小生物萌化。


影片使用 IMAX3D摄影机拍摄,纤毫毕现地表现出小狐猴生动的面部表情和动作细节,让观众们如同亲临小岛,随它们快乐起舞、聆听它们歌唱,拉近与大自然的距离。



成都的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里也有一只黑白萌物“倩倩”。



由演员李冰冰担任旁白的 IMAX3D《大熊猫》记录了倩倩被精心遴选出来、在工作人员们的悉心帮助下,逐渐适应回归野外生活的成长点滴。


“仿佛可以闻到森林草香。”影片带来的大自然气息,仿佛要溢出大银幕。


IMAX 高清高亮的画质,让“国宝”们的一举一动都被放大呈现;



沉浸的氛围让人陷入满眼绿色的魅力大自然,跟随倩倩及它的憨憨小伙伴们一起,尽情地呼吸湿润清新的空气。



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IMAX 全球首席执行官理查德·葛尔方(Richard Gelfond)曾经所说:“我们既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家。”


正如开头所说,IMAX 从诞生之初就不断探索着电影放映技术的前沿,也一直保持着支持拍摄科教片的传统。


分辨率达世界领先水平的 IMAX 摄影机、配备强大视听设备的 IMAX 影厅,特别适合记录、展现科教片所需要的精准细节、庞大场景。


无论是逼真还原太空生活方式的《国际空间站》


△ IMAX3D《国际空间站》


还是遨游缤纷海底王国的《深海猎奇》,那些刻下 IMAX 基因的科教片,天生就有强大、生动的感染力。


△ IMAX3D《深海猎奇》


托妮·梅耶斯(Toni Myers)就是这样一位选择用 IMAX 基因来讲故事的人。



在半个世纪的从影生涯中,她导演或参与了 IMAX 几乎所有太空题材的科教影片;


《执着的梦想》《蓝色星球》《国际空间站》《哈勃望远镜》等代表作,让她成为无数 IMAX 科教片影迷心目中无可替代的明星。

△ 托妮·梅耶斯作为导演指导李奥纳多为《哈勃望远镜》配旁白


她曾作为 IMAX 团队的核心人物,帮助培训宇航员们正确熟练地操作 IMAX 摄影机,这才能让他们在执行太空任务的同时,拍摄下那些后来在 IMAX 大银幕上为观众们带来震撼视听的珍贵画面。


△ 航天员特里·哈特1984年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中层甲板上抱着一台70磅重的IMAX摄像机,整个飞行过程中换了5次胶片 图源:NASA


托妮对太空科教片的探索,直接启发了众多导演创作宇宙题材的科幻巨制。


比如阿方索·卡隆导演的《地心引力》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的《星际穿越》等等。


诺兰曾坦言,他在拍摄《星际穿越》时首先做的事情之一,就是与团队整天整夜地观看 IMAX 出品的宇宙影像,而那时他发现:写在那些精彩画面之上的,正是托妮的名字。

△ 诺兰导演与托妮·梅耶斯在《星际穿越》采访中谈到 IMAX 太空纪录片对自己的启发


2019年,托妮永远地离开了这颗美丽的蓝色星球。


宇航员特里·维尔茨(Terry Virts)回忆起曾与托妮在《美丽星球》中的合作,称那是他太空职业生涯中的闪光时刻,他说:“托妮留下的遗产将会永存。”


科教影片借助电影的影像感染力,把实验室里的数据化作真实可见的体验,将平日里不常见到的科学家、宇航员等拉近到我们的身边,让我们在观看过程中不知不觉学到科学知识、在内心深处种下“科学精神”的种子。


如果说科教片是“纪录片皇冠上的宝石”,那 IMAX 就是让宝石更加闪耀的一束光芒。


人们会沿着这些光线,循迹到更远的远方,看见未曾领略过的风景。


就像组团观看 IMAX 科教片的科学家们说的,期待在未来,我们能在更多渠道看到更优质的科教影片;


把中国的科研成果以科教大片的方式呈现在顶天立地的巨大银幕上,让科普拥有更好的社会氛围。

为什么科学家要组团来电影节打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