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明撷萃】第四部分 认知体系(广义哲学) 前言
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人类社会的特殊性既表现在对于物质世界的探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也表现在对于精神世界的探索之上。探索思考过程本身极大地提升了人类的认知能力:作为结果,人类社会在地球上的生存条件相对于其他物种有显著的优越性。我们使用“哲学”一词形容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认知体系:自然哲学与精神哲学的研究对象分别是人类社会生存在的物质世界与人类的精神世界;其中,精神哲学相对偏狭义,而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的总和则是广义上的哲学。例如,绝大多数自然科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获得的博士学位叫做Doctor of Philosophy,即为“(自然)哲学博士”。
分与合
对于东西方世界的认知体系,如果仅仅能使用一对词语表现它们的显著特点,我们会选用什么词语呢?在此作品中,我们用“分”与“合“来表述:东方世界代表“合”的力量;西方世界代表“分”的力量。
从世界版图上看,东方世界的代表国家(中国)在疆域上很大;西方世界的诸多主要国家在疆域上相对较小。作为特例,美国的疆域虽然很大,但鉴于美国的国家战略是分裂世界范围内的其他国家从中渔利,实质上美国是代表“分”的最主要的力量。
从社会的所有制与分配制度上看,西方世界更强调个人权利与私有制;而东方世界则更强调“天下为公“[1]的理念。西方世界强调每个个体在社会中的特殊性;东方世界强调每个个体在社会中的共性。亚当·斯密提出的劳动分工理论被西方世界完美地执行;而卡尔·马克思提出的共产主义理论则在东方世界得到了充分的实践。
从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来看,东方世界更强调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共性: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
西方世界则强调人类社会在自然界中的个性:
(原文)And God said, Let us make man in our image, after our likeness: and let them have dominion over the fish of the sea, and over the fowl of the air, and over the cattle, and over all the earth, and over every creeping thing that creeps on the earth.[3]
(译文)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以及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
从历史上的民族分裂与民族融合的角度看,东方世界的华夏民族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地通过民族融合形成了人口众多的民族集体;西方世界的种族主义与民族分裂主义是社会发展的一大挑战。
分与合的平衡
有阴便有阳,有分便有合,这是辩证法。我们不能说“分“一定是好或者不好,或者”合“一定是好或者不好。我们在讨论一件具体问题的时候,往往需要这样看才是好的:这件事情总结归纳(合)的元素太多了,我们要更加仔细地具体到各个细节部分进行分析(分);或者是,这件事情具体到各个细节部分的分析工作(分)太多了,我们要花更多的精力放在总结归纳(合)之上。
《易经》作为东方世界认知体系的代表著作,它试图将世界的万事万物归纳到六十四个卦象之中:每卦之中的各个爻辞可以引申类比成为很多具体事物,其间的相互作用与变化让人叹为观止。然而,这种世间万事万物的归纳与类比往往在逻辑上没有足够多的基础,以致于人们在使用此类归纳与总结方式进行思考的时候会觉得相对玄幻与不严谨。
西方古典主义哲学的代表著作,如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黑格尔的《逻辑学》等,均将人的精神过程进行了严谨缜密的推导,得出作者意图传递的讯息。然而,相应的逻辑推导过程将讨论对象分解成极为细微的组成部分,以致于读者在阅读完作品之后,自己总结归纳得到的结论相对彷徨,甚至不知所措。
观察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东方世界的人们更善于把握大的方向、顺应事物发展的大方向行事:人们更倾向于将自身的力量融入自身的利益集团之中(站队伍),顺天应时、从中谋求发展机遇。而西方世界的人们更善于探究深奥的自然规律,通过自然科学极大地提升个体劳动创造的生产力,改造自然、从中谋求发展机遇。
东西方世界在历史上都有相对好的时候,也都有相对不好的时候。如果东方不亮西方亮,基本上就是东方世界之中,个体的平均生产力从本质上落后于西方世界;东方世界被西方世界侵略、掠夺。而如果西方不亮东方亮,则基本上就是东西方世界之中,个体的平均生产力处于相对均势的状态,东方世界的人们更有能力获得社会中的合力,使东方世界的魅力与优越感得以显现。
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必定是东方和西方一起亮。因为全人类的命运随着历史的进程已经深刻地绑定在了一起;哪方势力更加强大的论调,往往不利于人类社会这个大的集体在未来更好的发展。在这个信息传输拥有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的时代大背景之下,东方世界必然要接纳西方世界在人类认知体系(广义哲学)之中提供的精华(如科学体系、通过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建立的通识体系);西方世界也要接纳东方世界在人类认知体系(广义哲学)之中提供的精华(总结归纳的方法论、政策制定适应时代发展背景的大方向)。这样,人类社会才能更加步调一致、作为一个和谐的集体进行发展。
本部分内容
在本部分中,我们将在一些主题之上发掘东西方世界认知体系的精华,意图消除偏见、为所有人所用。由于笔者获得的博士学位为有机化学方向,讨论内容之中偏向于自然科学主题的部分相对较多。同时,在人文科学以及其包含的精神哲学领域内的讨论,作为辅助,很多观点的讨论也会使用自然科学加以引申与类比。
[1] 《礼记·礼运》
[2]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3] The Holy Bible, Genesis,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