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发布丨第五版法理学讲义修改说明:加强专题梳理,新增热点话题
前言
法理学的基础知识每年变化不大,但变化的是考试方向和重点专题。近几年来,法理学的命题在延续之前“对体系性要求比较高”特点的基础上,还有两个比较明显的命题特征:一是必有一题甚至一个半题目是从法教义学中出题,且相对技术化加强,考察大家活学活用。这一点要求大家在学习教义学时需要对渊源、体系、实施、解释、修改、论证等技术层面的要义熟练掌握,不单纯是死记硬背概念;二是对新增热点考察加强。以前法理学命题并不会追热点,但是近几年的初试和复试中体现热点元素的法理学试题在增多。

现在大家手里拿到的是法理学讲义的第五版。经过多年的修改与积淀,法理学讲义已经越来越完善,也越来越成熟。本次修改依然是在朱景文老师《法理学》(第四版)的基础上完成的。由于教材没有变化,本次修改主要集中于形式和表达的优化。详述如下:
第一,部分知识点的重新梳理。第四版讲义中有些地方略有冗杂,可考性不强但占据大量篇幅,或者可考性较强但疏于阐述。前者例如“社会主义法的产生和发展”“资本主义法律制度”。历年考试中这一部分占比较低,但占据书本和讲义的篇幅较大。此次修改对其予以相关删减,减轻诸位记忆负担。值得说明的是“法与生态”一章。其单独可考性不强,但由于该章节是教材第四版新增添的内容,同时也是“五位一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两年依然值得关注,因此未予以删减。后者如“法治的逻辑形态”“法律解释、推理和论证”。历年笔试和复试中有关法治和法律解释的话题一直是王牌考点,但是旧版讲义对于书本的梳理不是很清晰,大幅度的加粗和加下划线的强调方式也容易造成视觉疲劳。本次修改对于部分内容进行了重新总结,精简了相关表达,希望有助于大家深入思考和总结背诵。
第二,新增了法理学热点话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已经于2023年3月13日进行第二次修正,这是在新时代立法的新动向新发展,势必会成为考试热点。本次修改在一审稿、二审稿和修正草案的基础上进行了总结与拓展,帮助大家及时了解这一修法动向。此外,二十大以来“全过程人民民主”日益成为政法法学讨论与研究的热点,但是它的概念内涵依然不甚清晰。本次修改从理论与实践渊源、概念、意义与措施四个角度出发,吸纳了相关相关研究成果和二十大报告内容,希冀为诸位补充相关资料和答题思路。
第三,将拓展部分与正文部分分离。“拓展”“补充”“总结”“学说纵横”“学术争鸣”部分一直以来是本讲义的特色,有效地帮助了大家拓展思维和答题资源。然而曾有同学反映该部分在某些章节与正文混在一起,不便识别,经常造成阅读上的误解。本次修改将拓展部分统一改为仿宋字体,与正文分离,并将相关性较低的总结和拓展部分统一放置于每部分之后,使得原本正文的内容不至于出现断裂。这样修改便于诸位有效地区分拓展与正文,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更加便利地有选择性的学习与记忆。
第四,错字和不规范排版的更正。例如将序号"1、"统一改为"1."等,符合"一、""(一)""1.""(1)"的排列顺序。诸位答题时也请按类似排列,更为清晰和美观。
第五,对于学术上已不再合适的术语进行了更改。例如将哈特“主要规则”和“次要规则”改为“初级规则”和“次级规则”,更为准确和规范。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一本好的复习讲义应该能够满足以下几方面要求,而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首先,完整性。讲义不创造知识,讲义只是对教材内容的进一步归纳和整合。这意味着讲义必须原原本本按照书本上的章节罗列和结构安排向大家呈现,而拒绝自我创造和任意发挥。在考研中,教材是我们的“教义”;对教材的阅读,或也可称为一种教义学研究。尽管教义学封闭且僵硬,但无人敢于否认它在法学研究中的根本性和基础性地位。即使寻求突破,也必须在夯实基础与深刻理解的前提下发展或者批判。其次,拓展性。尽管如此,正如孤立的法律规范无法回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仅靠教材上的知识也无法有效满足考研日益刁钻的问题需要。人大法理的考察早就摆脱了名词解释和纯粹简述的时代,即使问题的答案与书上分毫不差,毫厘不爽,也无法夺取阅卷老师的心仪,赢得满意的分数。有鉴于此,讲义必须对课本的知识予以延展,而不能囿于教材“小打小闹”。这些拓展必须要有助于考生开拓更为广阔的视野,调动更丰富的理论资源,给出更为合理和漂亮的答案。最后,简洁性。考研是一项有技巧的工作,讲义需要帮助诸位在短量之时间内发挥最大之效率,动用有限能量之谋取最大之收获。因此一本好的讲义不能面面俱到,而应详略得当,有的放矢。不过这必定会与完整性直接产生不可避免的抵牾。但若不对教材内容提炼精简,讲义厚度势必令人生畏,背诵压力也会重负不堪。因为这需要讲义编写者以较高技艺在完整与简洁之间达成平衡。
编写讲义就如同在回答一个大大的论述题。上述三点不仅是针对讲义的高谈阔论,而是对大家答题思路的指引。考试答案要以书本为基础,但不能困于书本;要展示深厚学识,但不能杂乱无章。首先,尽管近年来法理学的研究方法和体系结构不断遭受批判,但是人大法理学教材作为经典的法理教科书,仍然为我们回答问题提供了大部分的答题角度。因此要遍历教材的完整内容,寻找一切可以答题的角度,此为“完整性”。其次,由于现在的考试题目越来越灵活,诸位不可能仅在书本上就找到考试问题的答案。因此这需要诸位予以知识拓展。这一方面是要求更加丰富的知识内容,另一方面需要大家总结答题思路(如内外思维、实然与应然思维、形式与实质思维),这样即使在面临“难题”时也有下手的切口。而这在书本上都没有现成的答案。此为“拓展性”。最后,上述两点要求很容易让我们的答案篇幅过长。考虑到答题时间限制,诸位要谨记答题时要清晰明了,切中要害。切忌大而无当,“乱花渐欲迷人眼”。看似知识丰富,实则“掉书袋”,隔靴搔痒。因此要更记清晰与直接,直指问题核心,不要做泛泛之言,此为“简洁性”(清晰性)。
考研是一场远征,无数同学可能在这个过程中灰心丧意,黯然退出。但有更多的同学在咬牙坚持,历久弥坚。“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看似平凡俗常,但是是唯一具有力量的箴言。诸位,没有一座高山不可逾越,没有一个黎明不会来临。请坚持下去这场远征,未来与明天在向你招手。
知行法学法理学小组
2023年3月10日










高分经验分享
本科人大,二战考研人大民商法状元: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丨状元有话说
本科法大,一战考研人大国际法状元:踯躅中追寻光明,不觉帐中灯焰墨顶丨状元有话说
万字长文详述人大民商法考研上岸经历:构建知识体系,打通学术脉络
红圈所辞职后,二战考研人大经济法状元: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丨状元有话说
本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二战上岸人大刑法学: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更多详情请关注微博/知乎/微信公众号:知行法学,学术型辅导团队,日常发布人大法学考研最新消息,提供法学考研一站式解决方案,有专业、有方法、有温度、有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