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重包围——《现代启示录》

我第一次对越南战争产生印象是《使命召唤7:黑色行动》,在阴冷的画面中越南人躲藏在树顶、地洞、草丛,随时可能发起攻击,虽然越南战争部分只有几个关卡,但对我而言这是第一次接触越南战争。

《现代启示录》拥有在我看来杰出电影应该有的特质——多层次的可探索性,也就是在表演、布光、构图、剪辑、配乐、情节等方面有多个足以称道的地方,又或者是电影所展现的主题有多种不同层面的解读方法,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现代启示录》都满足了。
第一层,《现代启示录》有多处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这些蒙太奇片段即便是单独剪辑出来也让人印象深刻,即便不知道其中寓意与前后剧情的路人也会被吸引。包括“女武神的骑行”和“威尔德暗杀库尔兹”,特别是前者在之后被各类作品致敬。
“女武神的骑行”片段中,伴随着音乐《女武神的骑行》,美军直升机部队从天而降,以完全碾压的战斗力屠杀北越士兵与平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越战笑话:美军来了,会跑的是越共,不跑的是训练有素的越共)。

“威尔德暗杀库尔兹”片段中,伴随着大门乐队的《The End》与雷声,威尔德缓缓从河水中探出头,他的头发被梳成了背头,脸上涂满了迷彩油,祭典上的人在进行着庆祝活动。黑暗中,在人群的衬托下,威尔德站直身体奔向了库尔兹所在的庙宇。

第二层,现实的越南战争甚至所有的战争对人的扭曲。越南战争是一场“毫无意义”的战争,从一开始越南战争的目的就是维持东亚稳定局势,而非扩大优势,因为美国也好、苏联也好都不想把这场局部的代理人战争发展成全面战争,所以美国必然不能全力出击歼灭北越,偏偏南越是烂泥扶不上墙,所以只能一直耗着。
在这种情况下,驻扎在越南的美国士兵需要给自己寻找新的生活方式、新的道德平衡以使得他们能够长期生活在战场这种环境。当战争结束后,回到本土的他们往往面临难以融入和平文明社会的难题,《第一滴血1》就描绘了这样的社会问题。

《现代启示录》中,威尔德一船人除了他以外都不知道目的地在哪里,也不知道任务是什么,他们在经过多次战斗后逐渐丧失信心,趋于疯狂,这是他们的过去的道德与他们现在的行为产生了冲突。他们越是接近终点,身上的文明外衣就越是被剥离,战争这种破坏性行为不仅破坏物质,还在不断破坏人类社会的精神基础。
无论是越南战争、苏联阿富汗战争、美国阿富汗战争、侵华战争都是如此,看似强大的入侵者陷入长久的治安战后,他们中的许多人变成了求文明不能求野蛮不得的半吊子,这是人类现代文明对战争的抵触、对人的怜悯。

第三层,人类对自我的发掘。这一层几乎是所有艺术作品的最终方向,无论是雕塑、绘画、电影、文学还是别的什么。
《现代启示录》越往后,其现实意义越少,整个电影都走向了迷幻(虽然从一开始就很迷幻了),就像喝酒喝醉了一样。人很难记起婴儿时期的事情,更关键的是即便记起来也只记得事情,忘记了感受,当我们“睁开眼”时,往往已经被驯化。我们的意识,我们的行为,无不掺杂着他人的意志,不仅仅是当时的,更是人类数千年甚至更长远的意识,它们就像千层蛋糕或者千层饼一样,一层一层地叠加,让我们搞不清楚一开始是什么样子的。
逆流而上,从文明社会进入野蛮丛林,最终他们见到了库尔兹——这个妄图逃离社会所创造的“自己”的人,库尔兹似乎就代表着“我是谁”这个终极问题,他跑到丛林里面与越南山民为伍,好像出世一样,他与家人决裂,甚至想要剥离“自己”。他在寻找另一个“自己”,一个离开了社会的控制,回归了原始,纯洁的自己。他能找到吗?他当然找不到,因为导演和编剧找不到,所以库尔兹只能成为半吊子。他只能寻求死亡的解脱。

《现代启示录》虽然一般被分类为战争片,但我认为它与《银翼杀手》、《普罗米修斯》、《攻壳机动队:无罪》等更为类似,他们拿着一个比较具体题材作为外壳(比如科幻、战争等),内在则是讨论终极问题。科波拉、斯科特这些导演还有其他剧务人员所作的这些工作对我们的物质生活没有什么用,它们并不是能够改变世界的科研成果,不能让粮食增产,也不能让汽车跑得更快,但是,也许在某个时刻,可能是某个晚上,也可能是某个恍神,我们可能会怀疑自己的存在,只要还有人会产生这个念头,就还会这种创作诞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