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高级-日本巡洋舰

制作不易,如果您觉得不错,请您点个赞和关注让更多的人能够看见,up主在此谢谢各位读者老爷了
正文
妙高级重型巡洋舰是日本帝国海军建造的万吨级巡洋舰,由日本海军著名的军舰设计师平贺让主持设计,妙高级在火力和航速方面十分突出,日本海军为了追求单舰的威力优势,甚至不惜采用隐瞒的手段超出《华盛顿条约》对排水量的限制,尽管如此,建成后重量还是超出计划。
妙高级是日本海军根据条约规定设计的建造的第一种巡洋舰,妙高级由日本海军著名的军舰设计师平贺让主持设计完成,随后出访八个月,由藤本喜久雄接替负责。
妙高级同型四舰,妙高号,那智号,足柄号和羽黑号。按照日本帝国海军军舰的命名规则,妙高级巡洋舰的舰名取自山的名称来命名。于1923年开工,1929年相继加入现役,率先开工的妙高号建造进度,反而落后于后续开工的那智号。1928年,那智号率先完工,并在日本昭和天皇加冕典礼观舰式亮相,所以也一度按完工顺序被称为那智级。
妙高级重型巡洋舰在限定舰艇吨位的情况下,尽可能保确火力以及航速方面的优势,以其强大的火力受到海军列强瞩目,英国海军甚至打算交换妙高级的设计资料,妙高级的设计也影响了后来日本海军重型巡洋舰设计,成为后续日本海军重型巡洋舰的设计样本,根据《伦敦海军条约》规定,该级舰被归类为重型巡洋舰。
结构性能
妙高号继承了之前建造的古鹰级和青叶级的设计思想,设计上强调火力和航速的特点,妙高级为了追求高航速,舰体采用了较大长宽比,日本海军特有的双曲线型,设有明显的舷弧,两舷侧明显外张,提高耐波性能。前烟囱后曲折远离舰桥,减小排烟对舰桥的影响。
其装备五座双联装200毫米口径主炮炮塔,舰桥之前安装三座主炮炮塔。其前后炮塔的位置上呈金字塔状排列,第三号主炮塔炮口朝后,舰体后部两座炮塔的成背负式布局。炮塔防护甲板外侧安装薄钢板,与防护夹板之间留有空隙,避免受阳光照射导致炮塔内温度过高,舰内装六具双联装610毫米口径鱼雷发射管。在后桅与后部第四主炮塔之间上甲板设置水上侦察机弹射器,动力系统采用高低压蒸汽轮机。防护标准按照抵御152毫米口径炮弹直接命中的标准设计,为了增加防御效果舰体侧舷装甲采用倾斜布置,妙高号,足柄号设有舰队旗舰的设备,而那智和与羽黑号则没有。
日本海军一贯追求加强武备,以单舰质量求胜的理念,这样稳定性,结构强度也受到了影响,但是没有给予现应有的重视,直到1935年发生了史称第四舰队事件的重大事故后才进行了舰体强度的加强。
妙高级于1931年开始进行改装,将主炮由200毫米增大到203毫米,炮弹重量由110公斤增至126公斤威力增强,1935年至1940年间进行了两次大的改装,改进了鱼雷发射装置,改装四驱四联装鱼雷发射管,并将发射装置由甲板挪到上甲板拖轮机舱,减少因爆炸带来的损害,加装了高射炮,增强防空火力,更新航空设备,在后烟囱与第四炮塔之间的甲板增设遮蔽,甲板作为航空甲板弹射器,由一座改为左右两边各一座,舰体加固,增加舰体水下隔仓。安装新型火控设施。在历经第一次,第二次改装之后,排水量增加,而最高航速相对降低了。
在太平洋战争后期,妙高级为抗击美军空袭加强了防空火力,并在后桅顶部加装13号雷达。
一 妙高号
舰名取自新泻县的妙高山,于横须贺海军造船厂建造,1924年10月25日开工,1927年4月16日下水,1929年7月31日完工,1935年和1937年个进行了一次改装,1944年12月再返回日本本土的途中被美军潜艇的鱼雷击中,被拖回新加坡,直到日本战败投降,战争结束后,1946年被英国海军沉在马六甲海峡。
二 那智号
舰名取自秋歌山县东南的那智山。于吴海军工厂建造,1924年11月26日开工,1927年6月15日下水,1928年11月16日完工,1935年和1937年各进行了一次改装,1944年11月在马尼拉湾被美国美军舰载机击沉。
三 羽黑号
舰名取自所谓出云三山中位于山形县的羽黑山,长崎三菱造船厂建造,1925年3月16日开工,1928年3月24日下水,1929年4月25日完工,1935年和1937年各进行了一次改装,1945年五月,在向安达曼群岛运送物资的途中,与马六甲海峡遭遇英国驱逐舰的鱼雷攻击而沉没。
四 足柄号
舰名取自神奈川县箱根的足柄山,于神户川崎造船厂建造,1925年4月11日开工,1928年4月22日下水,1929年8月24日完工,1935年和1939年,各进行了一次改装,1945年6月8日,在向雅加达运送物资返回新加坡在班加岛海域,遭英国潜艇的攻击而沉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