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917》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

2020-08-12 20:14 作者:曳枪上马  | 我要投稿

《1917》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

历史上的1917年,战争即将到达最后一个年头,德军撤退到了兴登堡防线维持防守态势。

这部电影所使用的“一镜到底”,以一种旁观者的身份见证着那两名传令兵的时间流逝,从起初的军部掩体当中的昏暗开始,到双方堑壕里的通透明亮,再到德军地下掩体的昏暗,然后到那桶牛奶的天色,前进到小镇边上的电光火石,夜晚匆匆逃亡的火焰冲天,河流尽头的蓝天白云,垩色的砂石浅坑,碧绿的无尽草地,又一次,斯科菲尔德独自一人冲进昏暗的团部,结束了这场行动。

似乎导演就是想用这样剧烈的色彩碰撞来给观众一种别样的美感,事实上人们也接受了,因为灾难总是吸引着人的眼球,但是这一次,这部影片当中最让人震惊的是,本片没有主角和个人英雄主义。

这就是战争,所有人都要毫无尊严地死去!

起初大部分人会以为那个矮胖的布莱克是主角,原因也很简单,是他把斯科菲尔德带进了这场行动,这就是故事的开始。

他们要阻止德文郡团的进攻,军部摆出了一些空中侦察的证据,证明了面前的新防线是天罗地网,而不是仓促组建的纸墙。

就是这样的一纸命令,将直接决定追击的麦肯锡上校所带领的1600人的命运。

更何况布莱克他的哥哥布雷克中尉也在该团当中,亲情和军情的双重压力下,他们选择白天出发。

他们两人受领命令踏出掩体后,才向从未或者是只接触了一点一战历史的人们展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场景——堑壕。

不得不说,战争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唯一能够达到的超级系统学工程,从布阵安排,到堑壕设计,从火力点,到观察哨一应俱全,就像是蚂蚁的城镇一样,无所不包,无所不有,这里就是士兵们的家,也是他们的坟墓!

高近两三米的堑壕外面就是无穷无尽的铁丝网和地雷,就是死人岭,就是地狱坡。

大口径炮弹炸出的巨坑,里面污水尸体遍布,铁丝网里也缠着尸体,到处都有尸体!

隐蔽坑被炮弹摧毁,老鼠和尸体共存,比起来之前的堑壕,这里才是真正的地狱。

140米的前出之路,斯科菲尔德在己方铁丝网就见了血,这让人很震惊,毕竟这仅仅是刚刚开始,就有人受伤,这个导演蛮有意思的。

可紧接着就在地下德军掩体吃了一颗地雷!我当场以为斯科菲尔德就死了,但更多的是诧异,这和别的影片不同,死亡速度太快了,快得不可思议,一个人的寿命就仅仅坚持了140米多一点?

像是给我们开了个玩笑,他们两个人全身而退,就是花了点水来洗眼睛,然而他们两人的交谈更加引人关注。

也算是真正触碰到了这部电影的核心,结束战争。

因为这一切很荒谬,这是一场在法国土地上的英德士兵交战故事,死亡过于廉价,就连电影主题的两个传令兵都九死一生。

一个死于好心救助德国人的刀锋,而他对这场战争的看法就是他的死因,他对战争尚且抱有幻想,想得到功勋,然后骄傲地回家,战争就是你死我活,相互帮助的可能太过短缺。

就连不抱希望的斯科菲尔德最终还是选择掐死那名德国士兵,他放弃了奖章和绶带,选择了换走一法国军官的手里的红酒,并且把假期选择在堑壕里度过,因为每一次和亲人的见面都有可能变成最后一次,他承受不起。

恰好和斯科菲尔德碰到的另一支部队里的那名军官则更是让人惊讶,语出之时似乎给麦卡锡上校蒙上了一层阴谋的味道,“你要知道有些人想打仗打疯了,你在传达命令的时候要保证有作证的人。”

这就完了?不!麦卡锡上校(德文郡团团长)更是让人拍手叫绝,他对战争的理解更加透彻明晰,甚至可以说在团部里斯科菲尔德和麦卡锡对峙的时候,是对这部电影最好的总结!

“现在命令撤退,下周又会传达不同的命令,在黎明进攻,结束这场战争只有一种办法,战斗到最后一人!”

事实上麦卡锡完全正确,1918年的某一天,兴登堡防线告破,德国人最后的希望之墙破灭了,伴随着胜利而来的是高达几十万人的伤亡数字,麦卡锡的部队简直不值一提。

另一个亮点是对战争的写实,巨大的枪声,比起以往的电影,《1917》没有做消音处理,巨大的步枪轰响,从击毙德国飞行员还是阁楼上的德国步兵都显得威力强大,令人心生恐惧。

同时也在侧面描写了人性的流失,尤其是对敌人脸的似乎永远是模糊的,稀里糊涂的就开了火,只知道那是敌人,而不是人,沿路撤退的时候毁灭一切生灵,要不是炸药和弹药不足德国人肯定连一颗草都不留,焦土政策双方都在上演,这是事实。

摧毁一切成为常态,常态成就了毁灭的美学,就像是斯科菲尔德昏迷后所看到的小镇夜景,照明弹,火花,板条,地下室。

一个纯净而可爱的婴儿和一个温柔乐观的法国姑娘成为了唯一的温暖色彩。

军队就是一个大熔炉,什么样的人都会遇见,英国各地和殖民地联邦来的人坐在一起,此时此刻他们心无旁骛,只有同袍之情和胜利的渴望。

不得不说的是最成功的镜头出现在了斯科菲尔德狂奔向麦肯锡掩体的镜头,无数士兵在斯科菲尔德的身前或者身后向前跑去,又或着恰好撞上,茵茵绿色和蓝天白云交织在一起,炮弹带起的白烟和垩色砂石混在当中,一切交织合理但又没有让人感到担忧,体现了斯科菲尔德的英勇无畏和使命在身,他眼前只有那个掩体,从未动摇。

这一片片坚强的背后,在见到布莱克的哥哥后结束了,斯科菲尔德走到了唯一一棵完好无损的大树面前,拿出了他爱人的照片。

“Come back to us!”

斯科菲尔德脑子里会想什么呢?老婆孩子?地雷爆炸时的恐惧?看到德国火炮被毁时的茫然?救助飞行员时的犹豫?泥泞路面上的迫切哀求?小镇交火时的慌乱?身上带有牛奶的惊喜?夜晚逃跑时的狼狈?听到约旦河时的泰然?得知是德文郡团的狂喜?在麦卡锡面前的义正言辞?告知布雷克他弟弟死亡的尴尬?

不!都不是,是他活着。


《1917》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