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泸州古蔺马嘶苗族乡,百年赢家老院,见证川南失传的民居风貌

2023-06-10 16:23 作者:江阳沽酒客  | 我要投稿

假如不是因为对传统村落和川南民居的关注,也不可能有机会来到这些地方,甚至听都没有听说过。我们的现代文明,早就已经把我们跟过去彻底割裂,好在,总有一些散落在乡间山野的印记,还能追溯前尘往事,让我们领略过去岁月的景象。

古蔺是泸州辖管的一座县城,虽然今天高速路可以直到县城和一些其他的地方,依旧跟市区比较遥远和陌生,这种陌生的感觉是因为风俗习惯的不同,让大家对此并不了解。

而这个地方跟另一座县城叙永一样, 许多山区里的乡镇也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区域,比如这一次沽酒客来到的古蔺县马嘶苗族乡。

马嘶苗族乡位于乌蒙山深处,境内海拔在500至1500米之间,山峦耸立,沟壑纵横,白岩沙土壤遍布,加之山区气温低、云雾多、光照少,为绿茶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种植出来的茶叶叶片嫩绿光洁,多了些许鲜爽甘醇的味道。所以,如今这个地方发展茶叶经济可能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然而这次我来自,还是要先看一下这里的一座百年以上的老四合院,当地人称“赢家大院”。

“嬴家大院”在距泸州古蔺县城43公里的马嘶苗族乡茶园村,结构是川南山区特有木制板壁房。

“嬴家大院”房屋占地1200平方米,朝门保存基本完整,三合头房屋,五间正房,两边是厢房,其中右边厢房是四合院,内有天井,房后有一座碉楼。正房后面是一根用石头堆砌约十米高的围墙,给人特别有安全感。门脊上一对形象的麒麟木雕,彰显主人气派,朝门由正中大门侧面小门组成。平时进出经过小门,喜忧大事时大门开。

大院内立柱雕龙画凤,门窗镂空雕花画凤,门窗镂空,极为精致,木刻工艺精湛,令人赞叹。院坝是块石铺成,平整、缝隙细小匀称、做工精细,房顶青瓦遮盖。

我们一行人经过数小时的山路颠簸,虽然谈不上特别难走,还是感觉出那种离都市越来越远离的感觉。终于看到了这座具有历史年代的感的深山老院。

沽酒客也采访了赢家大院的后人赢修蒙,他给我讲述了不少关于老赢家及其大院的往事。

在古蔺马嘶和马蹄两处乡村,赢家也算是大姓,经过数代人的发展和变迁,才有了今天被后人称为的“赢家大院”。当然,过去肯定不叫这个名字,哪有自己给自己的房子叫大院的。山西乔家大院火了,估计想着这样称呼大家有点联想和共鸣吧。

现在,这个赢家大院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由地主嬴炳清(字世德,又名佑文,就是赢修蒙的爷爷)历经10余年于民国年间建造完成。当然他爷爷也是在赢家前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也是一种传承。

我们常说,几代人的努力才有后辈的福气,这就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但是如果后人也能秉持老祖宗的勤劳和聪慧,只要不发生什么大变故,一般都会越来越好。

关于这个赢家院子,从高处看去,整个建筑呈“嬴”字形结构布局,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是由正房、左右厢房、内天井、碉楼、院墙构成的四合院。

嬴家大院是现在,古蔺县马嘶苗族乡境内保存较为完好带有民国时期风格的川南民居建筑。其建筑风格、雕刻技艺和绘画技艺精湛,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

不仅如此,这里面还有一段动人的往事,据说在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期间,流落红军胡炳华在此大院内幸得开明地主嬴炳清的解救,养伤半个月之久,宣传红色思想,受其精神影响,四十年代本地部分开明人士参加了地下党活动,让大院烙上了深深的红色烙印。

从这一点来说,他们赢家也是积极向上做了贡献的。岁月更迭,世事无常,谁也无法预计未来会怎么样,今天有多少人知道古蔺马嘶乡还有这样一座院子呢?希望它终究能浮出水面,让更多人知道它的前世今生吧。



泸州古蔺马嘶苗族乡,百年赢家老院,见证川南失传的民居风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