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书——《说谎者的扑克牌》

你好,欢迎来到每日一书 今天我们要跟你分享的这本书是《说谎者的扑克牌》, 诞生于 20 世纪初的所罗门兄弟公司 曾经是华尔街上屈指可数的大型投资公司 他从债券业务起家 通过债券交易获取丰厚的利润 并且由于紧紧抓住了计算机科技革命的机遇 逐步成为 20 世纪 80 年代的华尔街之王 然而,王朝衰败的命运谁都不能幸免 在 20 世纪 90 年代末 所罗门被旅行者集团并购 从此成为一段被尘封的历史 那么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在所罗门兄弟公司风云变化、即盛而衰的历程背后 又蕴含着怎样的宿命和启示?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这本说谎者的扑克牌 就即将揭开锁罗门的秘密 它可以算得上是反映了锁罗门兴衰命运的一面镜子。
这本书的书名叫说谎者的扑克牌 指的是所罗门公司交易员经常玩的一种游戏 游戏规则是这样的,一群人围在一起 每个人拿一张美钞 然后依次开始叫牌 大家都要尽力让别人相信自己曝出的美钞上的流水号 比如说第一个人开始叫牌 3 个6 那他的意思是说 大家手中的美钞流水号中 6 这个数字至少出现了 3 次 那下一个教牌的人需要增加牌的序号 比如 3 个7 或者增加数字的个数,比如 4 个6 也可以选择不相信上一个教派人 那当所有教派人都对某个人不信任的时候 游戏就结束了 这时大家会把钞票亮出来 如果最后这个人的教牌是正确的 那他将从其他玩家手里赢钱 但如果是错误的 他就会输给每个人一定数量的钱 这个游戏就跟摇头子的规则差不多。
虽然听上去很简单 但其实即使对于华尔街的精英来说 他也没那么容易 因为每个人都会面临着欺骗与被欺骗 识破其他玩家的伪装并不容易 而交易的过程跟玩这种游戏很像 每个交易员在交易中都会冒出很多类似于游戏中的疑问 比如说冒这种险明智吗? 如何利用对方的疏忽? 对手为什么高叫? 究竟是屎诈还是真的有枪手派? 这种充满欺诈行为的心理游戏成为了华尔街金融交易的一种隐喻 这本书的作者迈克尔刘易斯曾经在所罗门公司担任债券交易员 是所罗门即盛而衰的历史见证者 他把自己在所罗门公司的所见所闻记录在了说谎者的扑克牌这本书中 这本书是被公认的描写 20 世纪 80 年代华尔街文化的经典名作。
也是刘易斯的成名作 后来迈克尔刘易斯成为了美国的超级畅销书作家 并且为纽约时报撰稿 迈克尔刘易斯在书中描述了自己在所罗门兄弟公司四年的工作经历 从意外受雇、接受培训 直到成长为只凭一个电话就可以调动数百万美元的明星交易员 他的经历折射出了所罗门戏剧化的发展历史 那下面我们就从以下三个部分来说一说所罗门公司是如何由盛转衰的 第一部分 拉涅里把握时机创造了抵押债券市场 第二部分 刘易斯在人生的巅峰时刻选择离开所罗门 第三部分,金钱至上的理念 让所罗门日薄兮身 那好 我们先来说说所罗门的领导拉涅里创造价值抵押市场的故事 拉涅里是所罗门抵押交易部的领导者。
他后来把这个部门变成了华尔街的神话 在讲拉涅里的故事之前 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什么是抵押债券 这个债券有点类似于欠条 当我们在借款的时候 通常会把借款的金额、利息什么时候还等信息都写在欠条上 那同样债券上也写有相关的信息 当国家或者金融机构需要借钱融资的时候 他们就可以发行债券 定期给买债券的人支付利息 并且约定好到什么时候还钱 那债券是可以在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的 而且根据发行方的不同 债券也分为不同的类型 比如说国家发行的债券叫国债 企业发行的债券就叫公司债券 而我们刚刚提到的抵押债券是由房地产贷款机构发行的 很多人在买房的时候都会去贷款。
美国人买房同样也要贷款 只不过他们的贷款机构不是银行 而是储贷协会 也就是储蓄和贷款协会 那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 美国经济处于滞胀时期 贷款买房的人越来越多 楚代协会手中的未偿还的贷款也越来越多了 总额高达近万亿美元 这可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值 同时也意味着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可是这个市场在当时的华尔街却并不受重视 他们认为这个业务不适合华尔街 原因是它太分散了 在美国有几千家储代协会 而且每家储代协会手上握着的是不同地区的房屋贷款合同 这些合约的利率、偿还时间都不一样 这种极其分散的合约对于华尔街来说效率太低了 所以一大批老牌投资银行 比如高盛、第一、波士顿等。
都因为不赚钱 相继关闭了自己的抵押业务部门 但拉涅里却坚持不让所罗门抵押不流产 因为他认为美国贷款买房的人会越来越多 所以房贷市场会继续扩大 但抵押部门在当时并没有带来太大的收益 1979 年 美联储主席发表了一个重要讲话 让美国的短期利率飙升 比长期利率要高 那这是什么概念? 这就好像银行贷款给用户买房 规定 30 年还清,每年的利率是10%, 那这个长期利率不会发生改变 但是现在市场变化了 短期利率一下就飙升到了12%, 向银行借钱更贵了 这对于楚贷协会来说是非常不划算的 相当于他们借钱给用户买房赚 10% 的利息 随后却要归还给银行 12% 的利息。
这不就是亏本买卖吗? 结果很多储贷协会因为经营困难 纷纷破产 各家投资机构都担心抵押市场会崩溃 开始庆幸自己解散了抵押部门 但拉涅里却从中嗅到了机会 他不退反进 聘请被其他公司炒掉的抵押债券交易员 因为他认为房地产市场是国家的命脉 国家肯定不会坐视不管 果然,没过多久,美国政府就出手了 政府出台了救济方案 给楚代协会进行巨额补贴 但是要求他们出售自己手上没有到期的低息抵押贷款 这些机构开始纷纷抛售 结果在整个华尔街上 只有所罗门一家交易机构可以进行这类操作 近千亿的巨额生意向拉涅里的抵押债券部飞来 由于债券市场信息是不透明的 而且只有所罗门一家独大。
所以所罗门抵押债券部的交易员掌握着抵押市场的话语权 他们把1亿美元的抵押债券用 75 美元的价格买入 在马上以 85 美元的价格卖出 仅仅几分钟的时间 所罗门就赚了 1000 万美元的利润 那除此之外 佣金也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 就这样 所罗门在华尔街赚得盆满钵满 一时风头无量 盖过了高盛、摩根士利丹等这些老牌投行 拉涅里也成为了华尔街的奇迹 被称为抵押债券之父 他所领导的抵押部从一个小部门变成了所罗门的明星部门 从一个不赚钱的部门成为了华尔街最风光的部门 仅 1983 年一年就赚了2亿美元 所以说 拉涅里把债券抵押部从一个小部门变成华尔街的明星部门 这既得益于他的坚持
。也受益于美国的政策变化 而拉涅里刚好抓住了这个市场机会 拉涅里为所罗门开了个号头 抵押债券部吸引来了更多年轻有为的金融从业者 这其中就包括作者刘易斯 他在公司里从一名小职员逐渐成长为明星交易员 可是正当他处在人生巅峰的时候 却做出了令人惊讶的选择 离开了所罗门 那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部分的内容 从作者的亲身经历看所罗门的发展变化 作者刘易斯是伦敦金融学院毕业的 在所罗门纽约总部培训完以后 就被调到了伦敦分部担任推销员 他的工作是把公司的金融产品卖给客户 在刚入职的时候 刘易斯搞不懂这些非常复杂的金融产品 在交易员的忽悠下。
他把公司的垃圾产品卖给了客户 仅仅过了一夜,客户就亏掉了6万美元 而且短期之内可能还会继续亏损 这让刘易斯非常恼火 他感觉自己受到了欺骗 而且对客户很内疚 这时候交易员却反问他说 你到底是为谁干活? 是为所罗门公司还是为客户? 言迈之意是,客户亏损没有什么 只要公司赚钱就行了 要知道他卖出的这个产品是公司卖了很久都没卖出去的 所以当它卖出去以后 公司的广播一直在想 刘易斯卖出了 300 万美元的债券 这是一次了不起的交易 作为华尔街最大的投行 就是这样愚弄客户的 那你可能会想,如果这样做 客户以后还会跟他们打交道吗? 所罗门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是 客户总是不长记性的。
而且最后的决定权在客户手里 他可以决定买或者不买 客户作出了错误判断 是客户自己的问题 所罗门并没有责任 但不管怎么说 刘易斯对搞砸了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位客户这件事儿感到十分愧疚 他痛命思痛 决定要好好学习相关知识 很快,聪明的他就掌握了里面的诀窍 比如说怎么认识市场 怎么更好的选择产品 怎么找到更合适的人等等 在所罗门公司 有一类债券会被评为最优级 也就是急需卖给客户的债券 这类债券大多都是卖不出去公司就会大亏的产品 那当然了,卖出去了客户就会打亏 不过站在公司的角度来看 客户亏总比公司亏要强 当时有一类证券被评为了最优级 公司的推销员还有领导层都使出了浑身解数 也没卖出去这些证券。
那这个时候刘易斯很信任的一位推销员告诉他 这类证券跟以往的最优级不同 他不会亏钱,而是真正的物有所值 只要拿三个月就可以赚钱 而所罗门在这个时候急于抛售 如果有人买的话 那就能拿到一个很不错的价格 刘易斯在得到这个消息以后 就找到了自己的客户 说服他买下了这笔证券 就这样 刘易斯把公司的一个卖了很久 甚至连领导都卖不动的产品给卖出去了 因此在公司的名声大增 那些领导都纷纷打电话来祝贺他 夸他前途不可限量 他也成为了公司的名人 直接打破了实习生的奖金上限 拿到了非常丰厚的报酬 他的客户后来也因此大赚了一笔 这样一来 刘易斯、所罗门和客户都得到了好处 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交易 但这样的好事并不会经常出现。
大多数的时间里 他需要推销的还是那些并不好的产品 尤其是在他有了一次如此成功的推销经验以后 当公司有难以出售的垃圾产品时 总是会想到它 那对于刘易斯来说 他并不想做这样的事情 因为他手上的欧洲客户并不像所罗门的美国客户一样不长记性 如果你欺骗了他们一次 他们就绝对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 而且刘易斯的父亲从小就教导他要多做对社会进步有贡献的事情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刘易斯感觉到 如果他出售了垃圾产品 即使能够大赚一笔 也丝毫感受不到自己对于社会有多大贡献 这种事情让他备受煎熬 甚至感到羞耻 后来 刘易斯在自己职业生涯的鼎盛期 选择离开了所罗门,在别人眼中 他的离开就像是一宗自杀式的交易。
是极其愚蠢的 但刘易斯其实早已感觉到自己与所罗门的格格不入 再也无法忍受向客户推销垃圾产品的工作了 那刘易斯的选择并非冲动之举 他是少数的聪明者 提早嗅到了所罗门繁荣的背后所隐藏的衰败的风险 果真,在刘易斯离开之后 所罗门的情况江河日下 那最后第三部分的内容 我们来说说所罗门是怎样由盛转衰的 作者刘易斯在入职所罗门的时候 正是所罗门公司凭借着抵押债券交易在华尔街市场上呼风唤雨的时代 很多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的名校金融毕业生都挤破了脑袋想要进入这里工作 能够进入所罗门的 那自然是千里挑一的精英 但在进入所罗门之后 他们的精英身份就黯然失色了。
他们有了一个统一的名字 叫做实习生 而实习生在所罗门是非常不受人待见的 没有人会把他们放在眼里 任何培训师都可以朝他们打发雷霆 任何交易员都可以使唤他们 当实习生谦虚地向交易员请教问题时 交易员不仅不会好好回答他们 还会把他们臭骂一顿,说 我不想听你那堆哈佛商学院的臭狗屎理论 尽管对方骂得如此难听 这些实习生也根本不会反抗 因为他们心里清楚 想要在所罗门生存下来 就必须安心当一个受气包 在所罗门 书本知识、学校出身都不重要 唯一重要的是实际经验 这是能够赚钱的东西 而实习生恰恰没有经验 反倒是那些离钞票最近的交易员 他们每天都在帮所罗门赚钱 所以即使他们飞扬跋扈 肆意妄为,所罗门也拿他们毫无办法。
换句话说,在公司里 谁能赚钱,谁就是老大,不能赚钱 即使背景再厉害,也一无是处 那等这些实习生们在所罗门呆了一段时间 有了一定的经验以后 他们也会变成这样 也许他们在刚进入所罗门的时候还是个温文尔雅的人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 他们也会变得嚣张跋扈 对金钱充满了贪婪的欲望 在所罗门,金钱就意味着一切 只要你能赚钱 所罗门就没有规则会限制你 你可以在工作的时候大吃大喝 可以不把领导放在眼里 而且最终还能在年中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 每当有人赚了一大笔钱 办公室的广播就会大声播报某某赚了多少钱 华尔街的其他投行看到所罗门公司拥有如此惊人的赚钱能力以后 开始花大价钱从所罗门里挖人
当时有一个叫鲁宾的实习生 在所罗门呆了不到两年 美菱公司就开出了 300 万美元的年薪去挖他 这在 80 年代可是一笔巨款 在得知鲁宾要去美林公司的时候 所罗门的领导劝过鲁宾 他说你所在的可是世界上最大的商业银行 你之所以能赚钱,是因为你在所罗门 换句话说,离开所罗门是你的损失 而所罗门损失的不过是一个交易员而已 别的实习生一样可以顶替你的位置 鲁宾当然没有因为这个理由而留下他去了美林公司 同时 鲁宾也给其他交易员树立了榜样 只要有人肯出 300 万美元的年薪 他们立刻就走 这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新工作官 在所罗门公司里滋长起来了 毕竟去哪里都是赚钱 为什么不去开价更高的公司呢?
就这样 华尔街的其他投行纷纷从所罗门挖人 他们砸下巨额年薪 把所罗门公司里最会赚钱的交易员基本都挖走了 其他公司也开始参与到抵押债券市场中来 所罗门不再是一家独大 他们的利润也逐年下滑 那随着所罗门的收入下降 公司内部管理散漫 成本开支过大等问题就慢慢显现出来了 之后他们又错过了垃圾债券市场 就这样 所罗门的市场份额一步步下滑 最后被收购了 那总结一下,在所罗门 金钱意味着一切 能赚钱的人就是公司里的绝对王者 而这些王者对公司的忠诚度很低 只要其他公司开出更好的薪资筹码 他们就会立马离开 最后所罗门的员工大量流失 其他投行也纷纷参与到抵押债券市场中来 所罗门的业绩下滑,大公司并凸显。
最终难逃被收购的命运 那好了 以上就是说谎者的扑克牌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我们来总结一下 今天我们分三个部分为你讲述了华尔街著名的投资银行所罗门公司即盛而衰的故事 首先我们讲了所罗门债券抵押部的领导拉涅里的故事 他凭借自己的坚持以及对于政策的判断 把抵押债全部变成了一个赚钱机器 让所罗门在华尔街风光无亮 接着我们讲了作者刘易斯入职所罗门之后的故事 在所罗门 作者感觉自己的价值观跟公司格格不入 后来因为无法违背自己的内心 选择了在职业生涯最风光的时候离开了所罗门 那最后我们讲了所罗门公司 或者说整个华尔街奉行的都是金钱至上价值观 正是这个价值观
让所罗门从本开支无节制 内部规则混乱 没有凝聚力,导致了大量员工外流 所罗门公司最终由盛转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