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 37不应该仅仅只是一双轻量化的AJ7 | XKiX


一个球鞋系列坚持37年是什么概念?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未知领域,每一次向前,Jordan Brand都必须自己探索。关于球鞋的历史,Air Jordan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而在未来还有多少球鞋被重塑和铭记,我们无从知晓。
应该很多人像我一样,有着收集AJ的乐趣,按数字排序,看看还有哪双,哪个配色需要加入到自己的收藏里。这不仅仅是对曾经的怀念,也是满足年少时的梦想。在球鞋的世界中,飞人对于我的意义绝对大于任何其他品牌和系列,就算Michael Jordan退役之后,我可能更喜欢Allen Iverson或者Kobe Bryant,但是购买的优先级上,永远都是Air Jordan排在第一。我是那个永远都会为Joradan球鞋找到购买理由的人,不仅仅可以说服我自己,还可以说服身边的朋友们。
但是这一次,Air Jordan 37,我真的无法说服自己。对于Air Jordan系列的死忠粉丝来说,这双鞋都不及格。30年之后,我并不想要一双轻量化设计的Jordan 7。

与其将就着接受一双并没有太多看点的新旗舰,还不如直接给Jordan 7换上碳版和Zoom气垫,让这双30年前的球鞋重新回归实战,相信喜欢实战版AJ7的人会更多。

30年前,这双7代,虽然不能算是完全的创新作品,带有一定上一代的影子,但是设计师Tinker Hatfield还是加入了很多变化和新元素。寻找创作灵感,加入新科技,尝试全新的设计,一直都是Tinker在Jordan系列中扮演的角色。那是一个Nike和Jordan Brand还没有只手遮天的时代,那是需要击败对手提升品牌形象的时代,那是篮球鞋市场上花样百出的时代,同时,那也是一个没有大数据的时代。
作为设计师,大数据是双刃剑,特别是只手遮天的顶级品牌,通过数据得到的结论往往给予设计师诸多限制。Tinker Hatfield能够获得现在的成就,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成长在没有受到数据束缚的年代,可以放开手去设计,可以通过一张唱片店门口的Afropop宣传海报获得灵感,将非洲部落文化和艺术中的那种活力带到Air Jordan 7的设计中。

没有了数据支持的设计师,依靠什么来获得成功?当然是最本质的东西,设计。
在科技上,Jordan 7改进了之前的开窗气垫设计,加入前后掌f分体的大体积气垫单元,并且首次使用了Nike Huarache技术,增加球鞋的舒适包裹感。
当我看到Air Jordan 37的设计,再联想到30年前的设计理念,这双球鞋不就是一双极致轻量化版本的Jordan 7吗?如果说Huarache技术在当时就是为了探索球鞋的极致的舒适性和灵活性,那么这个理念被完全无差别的复制到Jordan 37的设计中。



整个球鞋的设计灵感,依旧是曾经的非洲部落文化的鲜艳色彩,连使用的场景都一模一样,主要分布在鞋底和鞋舌。这是一双除了性能之外,需要拥有设计的产品,但是Jordan Brand在讲到球鞋的时候只字不提设计两个字。Jordan Brand甚至说,球鞋更多的精力放在实验室对于篮球运动本质的研究,化繁为简,专注提升球鞋实战性能。



Air Jordan 37拥有很多项的性能提升,除了缓震上应有了带有TPU包裹的Formula 23高性能泡棉,碳板回归,前掌Air Zoom Strobel搭配Zoom气垫的双重缓震组合之外,就是被定义为未来篮球鞋潮流的Arkema纱线材质。可以肯定的是,球鞋更轻了,更透气了,更柔软了,更舒适了,碳版的回归和缓震设置,一定会带来出色的爆发力和稳定性。
然后呢?
它是一双买回来我都无法放到Air Jordan全系列收藏中的鞋子,它太普通了,甚至比曾经没有了数字的2010,2011都普通。
Jordan Brand为什么在2013年将Tinker Harfield找回来,并且重新运用了数字命名的方式,以28作为新的起点,重新开始。就是因为23到28中间的几代球鞋在设计,科技上并没有太出色的表现。


纵观Air Jordan系列这十年,Air Jordan 28应该算是从营销到口碑都非常成功的款式。
这种成功和受到关注正是对于设计的追求,这种拉链的设计和超高帮真的有助于性能的提升吗?但是Tinker Hatfield知道,性能并不是一双篮球鞋的所有,超高帮的拉链设计营造了两种不同的穿法,这就是创新。
Air Jordan 28当年可以花费了Jordan Brand两年时间精心打造的回归之作。当Jordan Brand说这双球鞋只注重性能的时候。背后的意义就是,团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去打造一双全新设计的球鞋。品牌效应和市场营销可以帮助球鞋销售的时代,对于设计的投入就减少了。这对于每一位购买这双球鞋的人来说,都是损失。
花费同样的价钱,我当然希望拿到的球鞋是设计师,甚至团队花费两年,甚至更久时间精心打造的产品,而不是为了市场,几个月草草了事的作品。

Jordan Brand年轻一代的设计师可能并不是没有自己的想法,只不过没有Tinker Hatfield这样的位高权重和话语权。Tinker可以做他觉得对的事情,但是其他的设计师可能只能遵循品牌留下的规则。
所以我很希望Tinker能够再次回归,十年了,38再给我们带来一些创新和惊喜吧。
这一切应该只是美好的幻想,Jordan Brand和Nike的影响力,Tinker的年纪,都是重重的阻碍。

一款产品其实包含了很多商业的成分,但是品牌在发售的时候肯定不会告诉你,因为这是市场营销的一部分。
作为一名顾客,甚至是能够推动大数据向前的一个元素,我们应该看懂品牌说辞背后的意义。不管是什么样的产品,都不仅仅是功能性的,当功能和设计都做好的时候,这个产品才拥有最大的价值。这就是为什么在过去的几百年中,优秀的时装,建筑,工业设计师能够获得世界的认可,带来的都是拥有美感的设计,同时兼顾了实用性和创新科技的运用。
球鞋是相同的,你以为现在各种纱网,编织材质的球鞋是一种进化?从塑料鞋到编织鞋来自于品牌开始寻找相对廉价的鞋面材质。20年前,买一双顶级的Jordan,需要1680。20年过去了,连白菜的价格都翻倍了,最新的Jordan旗舰只要1499,怎么做到的?
只有当市场上出现更多的竞争对手,Jordan 37开始滞销,才能督促Jordan Brand做出改变。设计并不是数字游戏,也不是只依靠营销的说辞,我们更多的应该看到本质。球鞋可以有不同的设计方法,但是绝对不是数字和营销堆砌起来的。

很多人会说Jordan 37性能超强,能强到哪去?从科技到球鞋科技搭配的方式,完全没有太过于激进的更新。材质上这种,舒适,透气也是因人而异。如果设计方法论上不做创新,科技上没有从未见过的新理论。这种性能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太大的差别。
也许Jordan Brand可以把营销上的钱,收回来一点放在设计上,真正的让团队用一到两年的时间专注于球鞋的设计,这才是鞋迷们应该感受到的尊重。
如果你只是做了一双轻量化的Jordan 7,那我还是去买7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