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广兵接受新疆《伴侣》杂志的采访
新疆《伴侣》杂志
退役军人周广兵因为创作了大量新疆的歌曲,接受新疆《伴侣》杂志的专访,感谢新疆媒体对于周广兵的支持和关注。
《伴侣》杂志:
您来过新疆几次? 每次对新疆的印象?对新疆兵的印象?
周广兵:
我没有去过新疆,但是我对新疆充满强烈好奇心,新疆给我的印象就是神秘,大漠风沙,长河落日,最喜欢那首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边塞的诗歌一直深深的影响着我,所以我内心对新疆还是情有独钟的。对新疆的军人也有种说不出的敬佩,我是一名退伍军人,深知军人的苦,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必有一番大国天下,歃血疆场的胸怀,才能熬得住守得住咱们长长的变防线。新疆军人在艰苦的条件下,不变初心,尽忠尽责是我们常人所不能感受的。仗剑天涯的孤独,冰雪风沙的清苦,正如我之前所创作的《当兵就是那么帅》一样,我认为他们是最帅的,他们的精神是最值得人去学习的。
《伴侣》杂志:
您不是新疆人,为什么会创作一批具有新疆特色的歌曲,如《请你来喀什》《一梦到楼兰》《强军路上好巴郎》等?
周广兵:
创作新疆特色的歌曲因为一定的机缘吧,我虽然不是新疆人,但是我挺喜欢新疆的音乐,对新疆的文化也是非常有兴趣的。但是现在新疆的音乐在全国的影响力慢慢减弱,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我认为新疆音乐是民族的,那么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请你来喀什》《强军路上好巴郎》是蒋兴国老师邀请我创作的,当时我分析国家一代一路以及援疆建设等这些背景前提下,我认为新疆音乐也到了再一次发展的机遇。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我希望自己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作为一名做音乐搞文学的,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贴近这个时代,融入到最基层的人民当中去。比如之前的新疆特色的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等等,这些东西太经典了,所以我也在想法去追求这些,去不断的学习。也希望自己在新疆文化这一块能够发掘一片新天地。
《伴侣》杂志:
您和蒋兴国老师有怎样的渊源故事?合作的过程是怎样的?有什么趣事或者感触很深的事吗?
周广兵:
蒋兴国老师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作曲家,和蒋老师认识啊是2014年,他来北京开会,他希望我多写点新疆的东西,我说好。第一眼看蒋老师啊就知道他是一个非常豪爽的汉子,值得交,这些年也证实了。他扎根新疆半辈子了,属于疆二代,在建设新疆,保护新疆的路上行走的如此坚定,是非常值得钦慕的。
他将新疆人的气息第一次带给我,也把新疆军人的精气神呈现了出来。和他沟通没有领导的拘谨,也没有大牌的范,特别得平易近人,《请你来喀什》这首歌词我写了好几版,多次沟通的结果。他说他在喀什生活了那么多年,感情是非常深厚的,要为喀什做些事情,要为新疆文化,新疆的军人做点事情。从军二十多年,一种老兵特有的气质是无法用言语去形容的,没有太多的雕饰,不必太多的造作,很自然的流露出保家卫国,血性豪迈的边塞情怀。最让我感动的是他那首《老边防》我听了应该不下三十遍,我用心去感受在边疆风霜洗礼了二十多年的军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这首歌曲,能够直击我内心,让我有创作的冲动,也想为他们写一些歌曲;是在什么感情的冲击中,能把自己的一生融合到新疆,能够触摸我这颗漂泊的灵魂,从而去查阅资料,去翻读新疆的文化和历史。从蒋兴国老师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那种落地生根的沉稳,那种大漠风沙里的豪爽,那种冷月边关的坚守,那种冰雪天地里的执着和热血。让我对新疆军人和新疆的文化气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强军路上好巴郎》是我解读后和蒋兴国老师沟通的产物,也是我感情的一次体验,这里我非常感谢蒋兴国老师给了我另一种心灵的世界,让我能够重新洗礼自己,正确的对待自己的人生和价值观。
《伴侣》杂志:
创作新疆特色歌曲之前,有到新疆采过风吗?
周广兵:
没有机会去新疆采风,完全是靠蒋兴国老师的言谈和自己翻阅新疆资料所创作的。因为这些年创作歌曲都是公益的,而且蒋老师是边防的,没有经费出去转转,只能自己用心去感受,毕竟自己走过川藏线,走过边防线,还是能感悟到的。
《伴侣》杂志:
听说您写这些词的时候并不太在意利益回报,能说说您的想法吗?
周广兵:
我是一个地道的农村孩子,长大了当过兵,干过保安,做过业务员,记者,编辑等很多的行业,从我十四岁写诗歌,我就有个梦想,希望在文学上有所建树。后来虽然坚持但好像一事无成,退伍后经过陈树,高建华老师们的启蒙,开始写词做音乐。很多的经历告诉我人这一辈子啊总要有点追求,有时候人的价值并不是名啊利能够衡量的。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有一定的文化使命感和民族担当,就要为这个社会做点事情。
虽然这些年收益不是很大,但是让我懂得了很多,被军人和老百姓认可的歌曲也慢慢的越来越多。我觉得这些就值得了,很多的军歌我一毛钱没有挣过,就凭着我的一腔军旅情怀坚持了下来,或许穿上了军装在心里就永远脱不下来了吧。虽然现在在社会上工作,但是我也一直用军人的那种使命感要求自己,为老百姓,为这个国家做点什么,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我也希望自己的这些观点能够成为自己以后做音乐的标准。另外相对于依然坚守在边防线上的战士,我觉得是荣幸的,他们还在默默的奉献,还在为伟大的祖国站岗执勤,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敬佩的。为他们写歌我觉得是一种荣耀。
《伴侣》杂志:
请问您还创作过一带一路上其他地区或城市的歌曲吗?
周广兵:
我创作的歌曲比较广泛,从部队到地方非常好,比如陕西的《我的家乡在陕西》《妈是儿心上的酒》《老家是山东》等,还有很多的歌曲。以及《家风代代传》《与文明同行》等。
《伴侣》杂志:
以后还会继续写新疆特色歌曲吗?下次在新疆的活动是什么?
周广兵:
还是会的,近期的创作计划有和蒋兴国老师再次合作,已经定稿的《看见你格外亲》《阿利亚》等,另外也在为新疆地区的部队创作《我把青春铸界碑》《决胜疆场》等军旅歌曲,也在筹备创作一带一路的歌曲。希望自己在援疆文化,一带一路中也做一些自己的事情。
《伴侣》杂志:
您的个人性格是怎么样的?对您的创作有什么影响?
周广兵:
我这个人比较呆板吧,认准的事情就要坚持下去,我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努力的。这些年我一直保持最纯粹的内心,让自己能够安静的创作下去,我想我一定会继续坚守下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