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真的是这么想的吗?

处女长评,献给《丧女》;说的不好,请多包涵。
我不受欢迎,怎么想都是你们的错。小丧真的是这样想的吗?
如果是真的,她只要继续等下去,等周围的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她受欢迎的愿望就可以实现了。
但是她没有。她在不断地做着傻事,改变着自己。
小丧这类人,其实心底里是很卑微的。即使偶尔有些目的嚣张得六亲不认,也是因为傲娇劲儿上来找了个蹩脚的理由罢了,而内心最根本的诉求,依然很卑微。
所以,她心底里真实的想法其实是 “我不受欢迎,到底是做错了什么?” 吧。
她真的很努力地在想。
全剧小丧说的话很少,尤其是在学校。但她的台词很多,捧读似语气却包涵着喜怒哀乐的情感,这样的内心独白数量上有绝对的优势。
或许很多时候,正是因为她想的太多,才没办法和人好好交流的。她身边的人都很好,只是她自己总忘坏处想。
但有一句古话叫做“夏虫不可语冰。”
小时候开朗的智子,不是累积了足够多的失败,又怎么会凡事都往坏处想呢?而小丧的失败经历,仅仅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有整整十二集,之前有多少,又有谁知道呢。
剧中有一个角色令我很在意,就是小丧的妈妈。小丧妈妈的台词不多,大多数时候都在和小丧对话。
仔细品会发现,妈妈的话全都是以自己为中心的。
以小丧为出发点的,一句也没有。
妈妈的话全部都正确,有理有据,为小丧好。但是正确的就一定是合适的吗?或者说,正确的话只有一种吗?小丧打扫完浴室之后,但凡夸奖一句,她肯定屁颠屁颠地跑去擦窗。
没有。
自顾自地命令,自顾自地教训,自顾自地…掌掴,妈妈从来没有考虑过小丧的心情。
总有一天,我们会有社会认同感的需求,这时我们会突然发现自己除了温饱一无所有。如果最亲近的人都没有鼓励,不曾认可,无法沟通,又如何去把外人往好处想呢。
或许这就是小丧变成这样的原因吧。
这让我想起了我自己社恐的日子。那时我到公共场所必须把脸遮住才不会浑身难受头皮发麻,甚至一个人呆在比较大的房间也必须带兜帽。而父母也只是训斥我不懂礼貌。
并不是说是父母的错。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拉扯大,让我们吃饱穿暖,就像父母的父母对他们那样。
这是他们爱我们的方式。
而更多、更全面的爱,他们没体会过,没奢求过,所以,也给不出来了。
我们却还有能做的事情。
当我们在意的人变成“小丧”的时候,去成为他们的“学姐”吧。
最后夹带一点私货。
作为一个“一跟人交流脑子就停止思、考全程机械性应答、事后后悔我为什么要那么说、总结了一下该怎么说、然后回到第一条、久而久之便不愿与人交流”的人,看剧的时候就像在看自己。也切实地被一些“就是”句型的草率言论给气到,一个女孩子几年的经历造就的结果,不管是好是坏,一句话就给下了定义,最起码尊重呢?不过写完之后也释然了,跟同理心还在上一代水平上的人,又有什么好计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