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武器科普】瑞士SIG 530-1突击步枪简介
上期回顾:

注:转载自枪炮世界(已获得教授的转载许可)

SIG 530-1突击步枪
口径:5.56×45mm M193
视频资料补充(@多边形射手):



SIG公司生产的7.62mm口径SG510(Stgw.57)自动步枪单发精度很高,但由于弹药威力大,因此连发射击比较难控制,再加上柯尔特M16A1的影响,SIG公司也跟随世界潮流,在1960年代中期开始准备研制小口径的新枪。最初研制出来的产品命名为SIG530,发射5.56mm M193弹,采用与SIG510相同的滚柱闭锁形式,为了提供可靠性和降低生产成本,SIG公司的总设计师Rudolf Amsler主张采用回转式枪机,而且为降低开发风险,SIG公司在1968年与意大利伯莱塔公司合作共同研制一种参照AK-47的导气系统的5.56mm口径突击步枪,但后来后由于在关键技术问题上未能取得一致,两家公司终于分手,各自继续进行研制。最后,SIG公司在1968年研制出SIG530-1突击步枪,而伯莱塔公司则研制出AR-70/223突击步枪。

由于最初是合作研制的,虽然内部结构有所不同,但SIG530-1在外观上与伯莱塔AR-70/223很相似。SIG公司基于SIG510-4的经验,曾竭力主张采用滚柱闭锁、枪机延迟后座(半自由枪机)的自动方式。但后来发现,采用这种自动方式容易引起枪弹自发火,而且即便弹膛开槽,抽壳仍然比较困难。由于这个原因,SIG530-1最后改为采用导气式的自动方式,但仍保留了滚柱,不过滚柱已不起延迟开锁的作用,而仅起闭锁件的作用。而AR-70/223则采用类似AK-47系统的双凸笋回转式枪机。


SIG530-1采用30发弹匣供弹。机柄位于活塞筒的左上方。首发装填时,将机柄向后拉,然后松开,枪机复进,推弹入膛,拉壳钩卡入弹底环槽。击发后,火药气体推弹头出膛。一部分火药气体经由导气孔进入枪管上方的活塞筒中,驱使活塞后坐。在此过程中有一短暂的延迟作用,使火药气体压力下降。随后,活塞-机框将闭锁楔铁向后拉。闭锁楔铁的作用是在闭锁过程中将滚柱自枪机中顶出并把它们推入机匣的闭锁槽内。一旦闭锁楔铁开始向后运动,滚柱便不再受到向外推的力,而此时枪机弹底窝平面所受到的后效期压力又迫使枪机后坐,于是滚柱被挤入枪机内。开锁后,活塞-机框带动枪机后坐(枪机后坐作用也会加速枪机的后坐运动),弹壳撞击固定于机匣上的抛壳挺后从枪的右边抛出。


复进簧置于活塞-机框之中。复进簧导杆很长,尾端为挡板,挡板固定于机匣后端,这种结构安排能适用于任何形式的枪托。活塞-机框后坐时,压缩复进簧。等到枪机后坐终了,复进簧又推动活塞-机框以及枪机复进,推弹入膛。然后,枪机停止复进,而活塞-机框继续向前,闭锁楔铁将滚柱挤入闭锁槽中,完成闭锁。枪再次形成待发状态。
早期型的分解图请三连后私信UP获取(沈河原因)



福利时间(放张图保命)


好吧,那么本期的内容到此为止,喜欢的小伙伴们不妨三连一波,想在下期见到的枪可以私信我,点击头像可查看往期内容,点个关注不会迷路哦,让我们下期再见
UP主的粉丝群:976440627,欢迎各位军迷大佬们加入,内有福利和大量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