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学者:揭穿“中国比印度领先14年”的神话

印度精英阶层传播的一个普遍的神话是,中国在1978年开放,而印度在1992年开放。因此,两国经济差距14年,至今差距仍然存在。印度学者坎塔(S.L. Kanthan)撰文称,这种不合逻辑的借口,掩盖了中国奇迹般增长背后的真正力量。
作者认为,英国和法国等许多国家几十年来一直遥遥领先于印度。然而,印度现在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他们,成为第五大经济体。到 2030 年,印度将超过德国和日本成为第三大经济体。为什么?简而言之,更高的GDP增长率。换句话说,如果有人在你前面并不重要。如果你跑得比那个人快,你就会赢得比赛。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中国与印度。中国跑得更快。印度精英们需要做的,是研究中国在过去三十年里是如何一飞冲天的。正如后面解释的那样,中国分三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都给印度上了一课。
作者认为, 从1978年到1991年,中国并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变化,这是一个量的积累的过程,因为“改革开放”在整个80年代都在艰难地进行。到 1990 年,三分之二的中国人(即7.5 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中。重要的是1990年后发生的变化,它发生了质的变化。
更有启发性:从1978年到1990年,印度的人均GDP比中国还高!
1992年,印度的生活与中国非常相似。例如,如果您比较两国的电视和冰箱等家用电器或汽车拥有量或任何其他统计数据的数量,它们将大致相同。
中国自1990年以来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国的 GDP 都翻了三倍甚至更多!每个阶段需要不同的策略。
第一阶段:1991-2001。 在这十年多的时间里,从1991年到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对外开放。流入的外国直接投资激增了 13 倍,从 1990 年的 35 亿美元增加到 2001 年的 470 亿美元。大规模城市化开始了,不出所料,4 亿人摆脱了极端贫困。在这个阶段,中国仍然专注于纺织品和组装电器等低端制造业,但这足以让 GDP 增长令人羡慕的 250%。中国政府还对国有企业进行了改革,并做出了裁员等艰难决定。
这是奠定中国发展基础的关键十年。
第二阶段:2001-2009。WTO的镀金时代,那是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繁荣时期。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欧洲等外资企业纷纷涌入中国设厂。中国开始向价值链上游移动。加入世贸组织仅两年时间,中国的汽车产量就翻了一番。
另有 2 亿中国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打工。GDP 增长了 3.5 倍——从 1.34 万亿美元增长到 5.1 万亿美元。
第三阶段:2009-2021。高科技时期。
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意识到西方金融体系是一座纸城堡。因此,政府开始对技术和发展进行大胆投资。
2011-2013 年间,中国使用的水泥比美国整个 20 世纪使用的还要多!摩天大楼在中国像春天的花朵一样拔地而起。高铁也是从这个时代开始的——从2008年的几百公里,到中国建设了4万公里的高铁。
风险资本家和政府开始投资电子商务、移动支付、智能手机、电信、半导体、绿色能源、电动汽车等高科技领域。
这是一个诞生了小米、vivo、TikTok、微信、支付宝的时代;华为、中芯国际和比亚迪也强大起来。
中国成为世界专利的领导者,特别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或“国际”)专利。中国科学家也开始在科学出版物的质量和数量上,击败美国和欧洲。
在这一阶段,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再次增长了两倍多——从 5.1 万亿美元增至 17.7 万亿美元。
这位印度学者最后称,虽然中国模式无法移植,但城市化、基础设施、外商直接投资、制造业、出口、技术进步等关键经验具有普遍性。由于人口、发展阶段和殖民主义历史的相似性,对于印度来说,中国是比日本或韩国更好的学习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