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字无百日功

俗话说,“字无百日功”,意思是说写字这件事,只要坚持练习百日即可见成效。这句话来源于王羲之的《笔势论十二章并序》,书里这样写,“存意学者,两月可见其功;无灵性者,百日亦知其本。”也就是说,写字的入门功夫,起码要坚持两三个月,才会有所收获。
但也有另外一种解释,字是无法通过区区百日可以练就的,书学没有速成法。不要说百日了,历史上自幼习书的名家们,几乎都要在三十岁之后才能有所建树。颜鲁公写《多宝塔》时43岁,欧阳修写《九成宫》时75岁,王羲之写《兰亭集序》时32岁,连庞中华在80年发表《庞中华谈谈学写钢笔字》时,也已经35岁了。远不及很多诗人在幼年就可以写出传颂千古的名句,像骆宾王或蔡文姬这样的。
虽然我们无法通过一百天的练习成为书法家,但是通过两三个月的认真的练习,一般都能写出能看的过去的一手字,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是够用的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书法家或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