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在哪里被胡姬灌醉过?
有人想过,我们常说的“买东西”这个词是怎么来的么?
唐朝时,长安城有两个大集市,大唐东市与西市,囊括了人们需要购买的大部分物品,于是买“买东西”的名号不胫而走,成为人们日常购买常用语。
其中大唐东市走基层路线,主打柴米油盐家具用品;而西市就高端了,借着盛唐万国来朝的东风,开始走国际高端路线,主营外国商人带入长安的料珠、珍珠、玛瑙、水晶等,当然还包括人——胡姬!

生意做久了,自然要“拓展经营领域,迭代商业生态,精耕细分领域的产业升级,做到区域性产业全覆盖”,所以大唐西市的商人在金银珠宝外,自然而然盯上了同样属于富家子弟的生意——酒肆,于是大唐西市便如浇了水的庄稼地一般,长出了无数大大小小的酒肆,原产自西域的美酒(高昌“葡萄酒”,波斯“三勒浆”、“龙膏酒”等)和美人(胡姬)瞬间吸引了全长安所有的酒蒙子,这群酒蒙子里包括了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杜甫等一批时代大v,异域风情加上了名人效应,大唐西市在当时火得一塌糊涂,流量直逼顶流网红曲江池,甚至到西市去喝酒还有了一个专有名词——西市呛酒。

《长安三万里》中的“胡姬酒肆”虽说在曲江,但少不了大唐西市的影子。李白爱酒,爱胡姬,留下了传颂千年的《少年行》“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诗句里的“金市”便指的是大唐西市。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也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可见堂堂诗仙在酒肆中被胡姬灌醉已经不是一两次了。

盛世难恒,唐王朝衰落之后,与其休戚相关的大唐西市也迅速衰落下去,从此没有了声音。直到建国后,这里只有一片光秃秃的农田,在今天这个盛世的映照下,西安市政府启动“皇城复兴计划”,投资100亿元人民币,在唐长安西市原址上进行了重建,形成了现在的大唐西市,以丝路起点和古玩市场而闻名西安,却再也不复当年胡姬歌舞、群贤豪饮的盛景。就连街道的名字,也只因为在劳动公园的南边,草草起名为劳动南路,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