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以多层世界视角看西方权力架构[台前幕后1]

2022-09-10 03:28 作者:互动观察员  | 我要投稿

       最近在看地缘政治学家威廉·恩道尔的书,除了这本比较出名的《目标中国》之外,还有一本我也很喜欢,书名是《政府外脑:影响美国决策的智库》,书里介绍了对整个西方都很重要的智库,有些智库已经超出智库的范畴,用影子政府或者利益协商平台来形容更合适。这些组织囊括了政客、富豪、学者、媒体,集合了大部分的权力、财力、智力和影响力,这些利益代表集合在一起协商内政外交。看着书中把这些智库描绘地权势滔天,左右世界,我慢慢理解了西方的资本主义、精英主义和帝国主义是怎么相互成就,或者说“狼狈为奸”的。

        在读书过程中,我在思考西方的世界体系是不是分层次的,就像西方政府背后还有DS一样,DS是否还有分层,于是乎我洋洋得意地认为自创了一个新的观点,还给这个理论想了补充设定,比如说了解下层组织不代表就能了解上层组织,而了解上层组织就很容易了解下层组织;上层组织通过扶持下层组织的实控集团来影响下层组织,同层组织之间通过成员的交叉重叠来管控分歧塑造共识;在组织内部,话语权大于国家主权,换言之,具备足够实力的利益代表能够说服本国或者他国的利益代表让步,精英利益大于国家利益。运用这个理论分析问题比较容易触及本质,比如说,在看到立陶宛和乌克兰的一些动作,就会想到它们的某些行为受到北约的指使。北约作为欧美军事联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欧美结盟平台彼德伯格俱乐部的影响,这个俱乐部能够左右北约秘书长的职位。而彼德伯格俱乐部从它的演变过程来看,受到洛克菲勒家族和英美银行家的影响很深。而研究这些家族的发家史,可以追溯到它们从罗斯柴尔德家族获得过资金扶持。再比如联合国的成立,从一战时期的威尔逊主义开始一直到二战结束,经过了漫长的思想演变和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受到英国圆桌会议、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和洛克菲勒的影响较深,最后才形成了如今的联合国。

       这样的分析思路有好有坏,好处是能够看到问题的横向联系和纵向经纬,坏处是容易陷入阴谋论的泥潭,因为很多重大问题按照这种方法去分析似乎最后都会指向某些幕后集团,这可能会让思考走向极端。一些幕后研究的自媒体,比如线人频道,在分析问题结论的时候会说“其实会发现它们都是一个圈子的”,当我自己去看书总结的时候,更加能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资本主义的马太效应在个人之间、团体之间和国家之间都是存在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几百年历史,但是最近一百五十年的发展最为迅猛,这一百多年也就是几代人的时间,影响世界局势的也只有那几个强国,所以主要的精英群体在横纵坐标的两轴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符合资本主义发展逻辑的。从与人民史观相对的精英史观视角看,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认为精英群体之间的竞争合作推动了世界发展的进程,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精英群体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和矛盾。如果我们能够在规避这种理论的缺陷的前提下思考,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去伪存真,相信我们对某些问题能够得到更深层次的理解。

       除了威廉恩道尔的书,我还看了诺姆乔姆斯基的书,宋鸿兵的《货币战争》系列和何新的《统治世界》系列,我发现多层世界理论已经被其他学者系统性的研究过了,比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前方和东源合著的《西方的影子政府以及相关资料》。我这才觉得自己的思考回路完全是惯性思维而不是什么灵机一动的创新思维,只要是读过这类书籍的人都会自然而然的想到类似的理论。剖析这类组织的书籍一般都会分析这些组织对世界架构的影响和资本对这些组织的操控,书中的潜台词就是类似多层世界理论。

       于是我决定挑出这些书中观点的共性和不同点,相互验证一下,出几期介绍这些组织的视频。但是后来资料越找越多,视频就一直拖着没出。我分析一个观点,喜欢尽量看完大部分的资料再综合评判,以免得出来的结论太过片面,误导他人。但是在研究这些组织上面,我不可能做到看完大部分资料,因为资料实在是多如牛毛,很多中文版书籍找不到资源,外文书籍又没时间去翻译阅读。所以只能告诫自己“贪多嚼不下”,先起步试一试。一旦接受了自己的软弱,那我就是无敌的。

       有时候逛知乎,发现有人分析一些问题的时候会提到资本,认为资本是某些问题的根源。我也认同那些分析,但是具体推导逻辑我没有捋顺,比如西方的资本是通过什么手段来影响政治经济的呢?艾跃进老师说“西方资本主义是大鱼吃小鱼,以最大的资本为老大”那它们就是竞争关系,既如此,大小各路资本又是怎么做到在某些问题上保持高度默契的呢?从更高的视角看,历史上西方政治、经济、媒体、学术等各方面在某些问题上是怎么保持高度默契的呢?我把多层世界理论当做了分析这些问题的切入点,尝试通过了解那些组织来管中窥豹。目前,太过深入的组织,比如上层组织,存在很多争议,我更多的还是去学习其他人的智慧,比如何新先生、张原同志、知乎晓杨、继续者张付等人的文章。中间层的组织虽然也存在很多争议,但是有很多直接证据和史实可以考据分析,离我们的现实世界也更近,分析它们的人不多,所以我想出一个台前幕后系列来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这几个组织,就当抛砖引玉。

       详细了解中间层的组织的发展演变,会发现美国的霸权主义和日不落帝国的帝国主义是一脉相承的,西方的精英主义和资本主义是相辅相成的。这个系列将以精英主义视角解构西方权力架构和地缘政治战略决策架构。以这些组织为切口看资本主义的发展,会发现西方近代史就是资本主义精英群体的近代史,现今世界的西方政治思想和外交政策都是有迹可循的,西方世界的每一个学说理论或者历史事件都不是割裂的,都和资本主义、精英主义的发展息息相关。可能你觉得以上这些话是正确的废话,但是如果让你举一个系统性的例子来证明这个观点,你很难找到很好的例子,而中间层组织的传承发展历史就是一个很完美的例子。

       必须注意的是,我们要避免两种懒惰的思维,一种是漂浮在信息流的最表面随波逐流不做任何深入思考,一种是对所有较为深入的信息不做任何辨别地轻信盲从和转发站队。因为在这个圈子里,出现了太多混淆视听的错误信息,有的是以讹传讹,有的是故意放烟雾弹。其实阴谋论也分很多层次和种类,支持和反对的双方争执不休,一方指责对方偏听偏信偏激偏执,另一方嘲讽对方少见多怪少识无知。其实双方的出发点都是对的,对于一个偏向“审判和定罪”的观点,要疑罪从无,先保持怀疑,也不轻易否定,只有看到证据,与史实相符,再做评判。我们的思考都来源于对外界信息的处理,当我们限于各种条件而无法进行严谨考据的时候,就只能多看多想多学习,进行多方结论的交叉验证。总之,在汹涌的信息流里,我们应该听取多方的意见,多发问,多质疑,多考据,多分辨,在与人辩论和自我辩论中寻找答案,在得出结论之前,要多想,那以前,要多想,即使得出了结论仍然要保持学习,随时修正结论。

       除了读书思考,我们还能通过互联网和更多的老师学习,我比较喜欢翟(di)东升老师和范勇鹏老师,他们对这些方面是有过一些论述的。其他的比如艾跃进、温铁军、戴旭、张捷等人的视频也都很不错。艾公的演讲偏重于结论,因为演讲形式时长的限制,他没法长篇大论地讲解推导过程,但是如果我们带着里世界的智慧去听他的演讲,会发现他的很多言论都十分精辟精准。军事出版社出版过很多地缘政治战略方面的书,我觉得艾公一定是博览群书的人,对西方有着融会贯通博古通今的了解才能在演讲中金句频出,如今,艾公的思想依然在启益着国人。我们在互联网看到的类似艾跃进老师这样的战略家的观点,如果碍于篇幅我们没能得到具体的推导分析,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去学习补全。而像温铁军老师就属于是保姆式的导师,细致入微地将他的思想用长视频和书籍传达给了我们,我们要做的就是能否吸收和创新。

       我们研究这些组织的意义在于,发现本质性的,长期性的东西,进行一定程度的战略预警,比如研究外交关系委员会的期刊《外交事务》就能了解美国古往今来的外交政策演变、基本面和最新政策动向。比如研究中层组织的关键成员布热津斯基的遏制战略和基辛格的均势外交战略能够帮助我们预判中美关系的发展。比如有两个研究幕后组织的自媒体都曾成功预判了猴痘疫情和俄乌战争。举这些例子就是为了说明对多重世界组织的研究绝不是什么阴谋论,而是基于精英主义视角的历史和战略研究,具有现实意义。这些组织深刻影响着西方的内政外交,研究它们有助于我们把握世界局势发展的脉搏,了解西方世界的本质和真相。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希望这个系列能够给大家带来新的视角和价值。


以多层世界视角看西方权力架构[台前幕后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