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厦门大学《军事理论》期末最强归纳

2021-03-17 21:38 作者:Idream璀璨  | 我要投稿

相信不少同学都会为公共课《军事理论》的学习而头疼吧!本文放出厦门大学公共课程《军事理论》的期末重点归纳,由综合军理教材、厦大《军事理论》课程材料和期末考题整理,帮助大家高效复习备考!其他学校的同学也可以借鉴!

完整版归纳共16页,11305字,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部分。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只放出前6页名词解释内容部分,需者自取~   

关注我+给本篇文章点赞投币收藏+截图私信我,即可领取本文完整文档~~~

祝大家学习进步,考试顺利!!!


一、名词解释

1.军事科学:亦称军事学,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科学。

2.军事思想: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通常包括战争观、战争与军事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内容。

3.军事学术:关于战争指导和武装力量建设的理论及其应用的各学科的总称,是军事科学的重要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战略学、战术学等。

4.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问科学含义要答一整段)

5.战争观:是人们对战争本质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主要回答战争是什么,即战争的基本性质和人们对战争所应采取的态度等一系列关于战争的根本问题。

战争全局:是指战争的整体,即战争各个方面或各个阶段的总和。战争局部:战争总体中某一部分或战争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关节:战争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也是对全局胜负有决定性影响的局部

6.人民战争: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为谋求自身的解放,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所进行的战争。即具有正义性和群众性。

人民战争思想:毛泽东关于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战争、夺取战争胜利问题的理性认识,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7.三结合一配合:在实行人民战争时,要采取主力兵团与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军与游击队、民兵相结合,武装群众与非武装群众相结合;军事斗争为主与其他各种(政治、外交、经济、思想、文化等)斗争相配合。

8.现代侦察监视技术:是指为发现,识别,监视,跟踪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定位所采用的技术。

电子侦察技术、光电侦察技术、雷达侦察技术、地面传感器侦察、水下传感器侦察、战场窃听侦察、电视侦察、炮位声测侦察、地面侦察、海上侦察、航空侦察、航天侦察

9.伪装:是为欺骗迷惑对方所采取的各种隐真示假措施,是军队战斗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

10.隐身技术:又称隐形技术或低可探测技术,是“减弱目标自身的反射和辐射特征信号,使其难以被探测发现的技术。

11.精确制导武器: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较高的武器(50%以上)

12.精确制导技术:利用目标辐射或反射的特征信号,发现、识别和跟踪目标,精确导引和控制武器命中目标的技术

13.自主式制导,寻的制导(主动,半主动,被动),遥控制导(有线指令,无线电指令,波束),复合制导

14.导弹: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控制飞行,导向目标,以其战斗部毁伤目标的武器。

    制导炸弹:投放后能对其弹道进行控制并导向目标的航空炸弹(电视,激光)

    制导炮弹:弹丸上装有末段制导系统和空气动力装置,发射后能自动捕获目标并自动导向攻击目标的炮弹。

    制导地雷:具有自动辨认目标能力,能主动攻击一定范围内活动装甲目标的新型地雷。

    制导鱼雷:进攻性水中兵器,通常由潜艇或水面舰艇发射,执行反潜和反舰任务。

15.电子对抗技术:为削弱和破坏敌方电子装备的使用效能,保护己方电子装备正常发挥效能所采用的技术。

    C4ISRK系统:指挥,控制,通信,情报,计算机,监视与侦察,杀伤系统的简称。

    无线电通信对抗:是敌对双方利用普通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及专门的通信对抗设备,在无线电通信领域内进行的电磁斗争。

    无线电通信侦察:是运用专门的无线电侦察设备,对敌方各种无线电通信信号进行搜索,截获,测量,识别,记录,分析和综合,以获取有关情报的一种电子侦察。

    无线电通信干扰:利用无线电干扰发射机发射干扰信号,使敌方无线电通信接收设备不能正常工作。(压制性干扰,欺骗性干扰)

    无线电通信反侦察反干扰

16.雷达对抗:交战双方为保证己方雷达有效工作,并极力破坏对方雷达正常效能的发挥,而进行的雷达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摧毁与反摧毁的斗争。

【雷达对抗侦察,雷达干扰(有源无源,压制性欺骗性)反雷达对抗侦察,反雷达干扰,反辐射摧毁,反摧毁】

17.光电对抗:作战双方以红外线,紫外线,可见光等光波波段的光电子设备进行的电磁斗争。(光电对抗侦察,光电干扰,反光电对抗侦察与干扰)

18.国际战略格局:是指国际社会中国际战略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全球性的,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结构及基本态势。。

    国际战略力量:在国际关系中能独立地发挥作用,并对国际态势及国际战略的运用和发展具有巨大影响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国际行为主体:能独立参与国际事务,并能独立行使国际权利,承担国际责任与义务的实体。

    大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拥有较强的经济,科技与军事实力,对国际事务和地区事务能施加巨大影响的国家。

(单极格局,多极格局,两极格局,多元交叉格局

19.  周边安全环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周边地区对国家安全产生影响的外部及内部条件的总和。

20.威胁分析:主要是对周边国家或地区客观存在的以军事行动危害本国安全的状态进行判定。

24.国防动员:是国家或政治集团应对战争或其他军事威胁,采取非常措施将社会诸领域全部或部分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使国防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而进行的准备、实施及其他相关活动

25.总动员:亦称全面动员,是国家采取紧急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战争动员。即将全国军事,政治,科技,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转入战时轨道。

26.局部动员:是国家在部分地区或部门进行的动员。通常是动员部分武装力量和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战争。

27.武装力量动员:国家将军队及其他武装组织由平时体制转为战时体制所采取的措施。

28.国民经济动员:国家将经济部门,经济活动和相应的体制从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所采取的措施。

29.科学技术动员:国家或政治集团为实施战争或应对其他军事危机,统一组织科学技术力量从事科学技术开发的活动。

30.人民防空动员:国家战时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防备敌人空袭所采取的措施。

31.政治动员:国家或政治集团为实施战争或应对其他军事危机,在政治和思想方面采取的紧急行动。


厦门大学《军事理论》期末最强归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