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vivo影像战略沟通会:用硬实力 “卷”出的移动影像新未来

2022-10-24 15:37 作者:传翊出品  | 我要投稿

谈及移动影像发展史,vivo X系列是无论如何无法绕开的一个话题,这不仅源于历代X系列为移动影像领域贡献的一部又一部的经典之作,也归功于自2014年发布X Shot以来vivo近十年如一日般对影像的坚守与探索,而且相较之下后者难度更甚于前者,以往不乏Lumia 1020、Galaxy S4 Zoom、松下CM1等不少令人扼腕叹息的昙花一现,但移动影像竞争之激烈进化之速日新月异,或者换用当下流行的说法来讲就是——内卷,正是vivo多年来持续不断的在手机行业中的“内卷”,才最终竖立起X系列移动影像无可置疑的绝对标杆。正如不少信者笃信的一句教条,“天国是努力进入的,一时的奉献不等于终生的奉献,一次付出的代价不等于永远的拥有”。成就是短暂的,持续精进与“内卷”才是终途,做人如此,做产品也是同样如此。

搭载SuperHDR的vivo X23

话说回来,即便希望在移动影像的道路上行稳致远,也需要一个如X系列一般的十年常青树系列作为探索的延续与承载,这一点也是许多品牌求之而不得的。印象中vivo X23是X系列由“照亮你的美”这样的潮流自拍定位转向“发现更多美”影像旗舰定位的一个转折,其搭载的14ev动态范围的SuperHDR技术继承了vivo另一个脍炙人口的宣传语“逆光也清晰”,而后置1200万主摄+1300万超广角也第一次在国产主流机型中普及了超广角双摄,迈出了移动影像多焦段探索的实质性一步;vivo X30 Pro在此基础上在后置进一步增加了第三枚50mm专业人像镜头与第四枚潜望式长焦镜头,成为国内首部开售的潜望式长焦镜头的5G手机,不仅带来了彼时少有的60倍超远变焦能力,还预示着vivo将人像摄影正式纳入影像技术发展的未来目标之中,也正是从X30 Pro开始,vivo将潮流自拍交接给S系列,更加聚焦于追寻影像旗舰顶点所在;vivo X50 Pro则通过落地APEX 2020的微云台技术秀了一波vivo影像研发实力的“肌肉”,这项彼时独有当下也少有比肩者的新一代防抖技术,证明vivo有能力也有意愿从底层架构入手以自己方式探索移动影像可能的未来;当然vivo也深谙“与伟大同行”的道理,vivo X60系列选择与光学巨匠蔡司合作,将代表着蔡司百年光学积累的T*镀膜首次引入手机中,在隔壁万元机型还因鬼影问题而被诟病时,就为用户呈现了一个极致纯净的光学体验;而在vivo X70系列上,代表vivo技术实力的自研芯片V1横空出世,不仅为其计算摄影的沉淀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开启了移动影像领域的硬件算力时代。

也正是得益于与vivo X23以来的历代X系列旗舰在移动影像孜孜不倦的探索与积累,才会诞生出vivo X80系列这样的“集大成者”,凭借vivo V1+自研芯片横跨高通、联发科两大旗舰平台且能提供一致稳定的影像体验,与蔡司的合作也更进一步,不仅继承了T*镀膜,带来了蔡司自然色彩2.0,还将蔡司人像风格的Cinematic纳入蔡司镜头包,并首发GNV传感器与人像微云台打造了全焦段蔡司专业影像系统。有不少网友曾略带调侃地抱怨称vivo X80系列为何迟迟不降价,但仔细想一想,一部曾以29%份额登顶3500~5000价位区间的安卓手机销量榜,一举让vivo成为2022年第二季度国产品牌高端市场TOP 1,而且没有库存之虞的顶级影像旗舰,为何要降价促销呢?iPhone 14 Plus渠道“史诗般”地半个月折价1000证明了产品力才是价格最坚实的基础,vivo X80系列的产品力可见一斑。

尽管已经抵达移动影像的边界,但今天举行的vivo影像战略沟通会证明vivo并未驻足停歇,vivo X80系列仅仅是vivo在移动影像探索之途中一个逗号,在最新的vivo影像战略沟通会上,vivo描绘了一个超越已知边界,更加宏大的未来影像愿景,而这个愿景似乎即将在vivo下一代X旗舰平台呈现。

在专业这件事上 vivo一如既往

如何将复杂的集团战略与产品规划平实地讲给消费者,是一项十分有挑战的事情,所幸vivo在这方面做的很不错。在vivo影像战略沟通会上,vivo将其归纳为“三个比肩”——比肩专业影像设备,比肩专业摄影团队,比肩专业后期能力,不过这三句话虽然简单明了,但vivo为其付诸的努力却无法一言以蔽之,甚至想总括概述都让人稍显语塞。首先是比肩专业影像设备,简而言之就是追求专业的影像硬件,一套完整的移动影像系统主要由光学设计、图像传感器、处理芯片三部分组成,vivo在这三个部分都做到了“专业级”水准,光学设计上vivo联合蔡司引入了T*镀膜,为此行业首发ALD原子沉积工艺镀膜、SWC超低反AR镀膜,IRCF色素旋涂三大工艺,做到了移动影像领域第一梯队的影像纯净度,基本解决了困扰用户已久的鬼影问题;而在图像传感器的选择上,vivo不仅拿下了GN1、IMX 866等多颗传感器的首发,还独家定制了IMX 766V、GNV等旗舰传感器,不仅仅是主摄,vivo还是目前少有的依然保留四摄全焦段的品牌,以vivo X80 Pro为例,其主摄为GNV 5000万像素传感器,超广角微距则是IMX 598 4800万像素传感器,50mm人像镜头升级为一颗索尼IMX 663传感器,以及一颗支持5倍光变的800万像素潜望式长焦传感器,可以覆盖从3.5cm超微距、114°超广角、到广角主摄、50mm人像、再到60倍长焦的常用焦段,为用户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创作角度;至于芯片部分则无需赘述,除了标配的当季旗舰芯片拥有最强ISP加持之外,vivo V系列自研芯片的加入也为X系列带来了LOG拍摄、RAWHDR 3.0、SupoerRAW等诸多先进的计算摄影能力,这是vivo影像实力中最“硬”的一环,后文也将详述vivo自研芯片的“硬实力”所在与此次沟通会揭示的下一代V系列芯片的进化之处。

蔡司专业影像旗舰vivo X80 Pro
vivo&蔡司合作初代机型——vivo X60 Pro
vivo V1自研芯片

而比肩专业摄影团队的概念则更为意象一些,vivo追求摄影师一般的环境理解能力,通过环境理解技术,将专业摄影师的环境理解能⼒赋予手机,能够对场景色温、光照等信息进行识别,判断与分析最佳的拍摄方式。这其中用户感知最强的无疑是vivo饱受好评的色彩体系,vivo的影像理念的是还原眼之所见,超越眼之所见,即经典的“记忆色”概念,通过4年的积累打磨,vivo逐渐形成了一套鲜活、明快、有质感的色彩科学体系,浓而不艳十分讨喜,并且风格一致积累、继承、发扬至今,有着独具辨识度的风格与明晰的脉络(这一点在友商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衬托下更为醒目);而在与蔡司合作之后,vivo还带来了专业用户更为青睐的蔡司自然色彩,更精准的还原自然色彩,方便专业用户后期进行风格化调色。色彩之外影调也是专业摄影团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vivo X80上vivo推出了智能白加黑减技术,让手机智能还原摄影师根据主体与所处环境的关系手动调整曝光的过程,通过对痛点场景进⾏的影调优化,vivo X80曝光准确性提升了14%,观感上更加通透⽴体。

vivo X80 Pro/X Fold+色彩与影调样张
vivo X80 Pro/X Fold+色彩与影调样张
vivo X80 Pro/X Fold+色彩与影调样张
vivo X80 Pro/X Fold+色彩与影调样张

至于比肩专业后期能力用更时髦的说法就是“计算摄影”,即通过算力在按下快门时完成传统摄影交由PS或专业软件进行的后期处理工作,这也是近年来手机行业公认的移动影像未来所在。而相较于当下主流产品主要依托于手机SoC自带ISP进行计算处理的现状,vivo可以凭借V系列自研影像芯片的强悍算力将摄影计算范围覆盖至拍照、视频乃至夜景视频等全时段场景中,还可以不断叠加包括夜景HDR、人像、运动、色彩、超清、视频、3A算法等vivo多年来积累的卓有成效的影像算法矩阵。这里之所以称之为“矩阵”并非所谓的互联网“黑话”,而是因为上述每一项都是集成了多种针对不同场景的专业算法子集,仅以对算法要求较为复杂的夜间场景为例,搭载vivo V1+自研芯片的vivo X80 Pro就提供了还原真实色彩、提升天空分割准确性的RAWHDR 3.0算法、应对光线复杂的夜景环境的AI抗眩光算法、可以提升极夜环境下相机取景器预览效果与拍摄效果的黑光夜视3.0算法、跨平台RAW域画质解决方案soft BRP、增加进光量的RGBW Fusion算法、应对月景拍摄的超级月亮2.0、以及为星空延时场景准备的超级星空算法,其他人像、视频等大类算法子集也大多如夜景一般繁杂,显然,如此繁杂的算法矩阵绝非朝夕之功,vivo在计算摄影上的坚持与付出我们可以在此一窥知全。

如果简化一下,我们大致可以将三个比肩大致理解为移动影像中光学摄影和计算摄影两大底层能力,其中vivo一直在专注自身所擅长的领域——与上游产业链合作精挑细选的图像传感器、对用户喜好熟稔于心的色彩科学、多年来不断积累的移动影像的理解与针对性算法等“计算摄影”能力。而自身涉猎不多的光学摄影能力上vivo颇为内敛地选择“与伟大同行”,这便是vivo两大战略之一的“联合创新战略”,而且这并非简单的“买方案”或“贴牌”,这其中vivo不仅充分尊重蔡司的专业性,为此甚至投入数百人规模的大型团队充分吸收了蔡司的光学理念;合作范围也不限于一个单纯的镀膜,而是包含了摄像头的光学镜片结构、光学设计方案与色彩科学与经典镜头包的软件落地;vivo所担任的角色也非简单的方案承接与量产,而是与蔡司合作克服诸多困难将原本相机镜头的光学技术应用至手机之上,甚至为达到了蔡司光学工艺质量标准而欢欣鼓舞,提出三个比肩专业目标的vivo,对“专业”有着由内而外的尊重。

vivo&蔡司合作初代机型——vivo X60 Pro

自研芯片的硬实力 如今一览无余

联合创新战略之外,vivo两大影像战略的的另一项便是自主创新战略,需要强调的是这并非某种以营销为目的的“自研”。vivo在移动影像领域沉浸多年以来积累了丰富的用户洞察、影像风格与算法,随着vivo在移动影像领域的认知不断精进,这些积累的复杂程度与对算力的需求当然也日益庞大;而且vivo也是国内少有的在主流产品SoC选择敢于跨多平台的品牌,日益增长的算法与算力需求、跨平台影像调校难度与工期限制(跨平台调校难度之大甚至让不少品牌直接放弃次选SoC平台的调校工作),让一颗自主可控的自研芯片成为了vivo在移动影像探索上必然要选择的一条道路。赶在vivo X70系列发布之前,历经24个月与300人研发团队的投入,vivo带来了首颗自研影像芯片vivo V1。

其实vivo在芯片这部分的动作早在2017年就初露端倪。在2017年发布的X9s Plus上,为了实现自家杭州研究院研发的Super HDR特性,在当时手机内部的DSP和ISP不能满足效果和处理算力的情况下,和瑞芯微合作了一颗独立双核DSP,实现基于RAW格式的多帧HDR合成,彼时Super HDR逆光下的表现相当优异(“黑老大”徐林甚至因为“不慎”将其与iPhone逆光进行了对比而遭到一众果粉的质疑)。此后vivo连续两年与三星合作,在手机上搭载Exynos 980 /1080芯片,作为两颗几乎可以视为“独家定制”的SoC,vivo深度参与了Exynos的调试和应用端优化,尤其是将自家算法融入这两颗Exynos的影像部分,在这些经历中积累的关于芯片的经验,都由V1这颗芯片继承发扬。

搭载独立双核DSP的vivo X9s Plus

回顾vivo V1,它为vivo X70系列带来了高性能、低延迟、低功耗三大特性,高性能上V1做到了32MB大缓存,vivo将其形容为“旗舰级桌面电脑的吞吐能力”(这里指的应该是桌面CPU的L3缓存大小,事实上刚刚发布的13代酷睿i9-13900K的L3缓存大小才突破32MB达到了36MB),得益于此,vivo V1支持FHD分辨率下60FPS的MEMC运动补偿,而相较于软件处理,将软件算法转移至V1芯片中硬化运行让功耗直接降低了50%,实现了低功耗实时视频处理。而随着V1的加入一并带来了夜景实时预览、全功能的专业照片、包围曝光、延时照片间隔拍摄、LOG视频、14bit SuperRAW等诸多软件算法,让vivo X70系列成为了一款“全场景覆盖”和“全用户段满足”的影像旗舰,乃至于一些类似蔡司Biotar镜头的软件滤镜,都依托于V1芯片的深度卷积网络确保渐进式虚化的3D-POP虚化效果。

如果说vivo V1是一颗专业影像芯片,那么随vivo X80系列到来的vivo V1+进一步拓展了vivo自研芯片赛道,用三大突破——120帧双芯超帧,GPU Fusion游戏超分,HDR独显超清为其赋予了专业显示芯片的属性,这也预示着V系列芯片已经从单纯的影像芯片拓展为涵盖影像与显示两大领域的多面手。而vivo V1+还实现了天玑9000与V1+自研芯片联通协作,成为vivo X系列首款联发科平台顶级影像旗舰,并且实现了与骁龙平台几乎一致的影像实力表现。影像领域,vivo V1+新增支持极夜视频降噪算法,可以实现小于1lux的夜景成像能力,并且还支持了前置、超广角等更多镜头。

不过尽管vivo V1+做到了更多应用场景的拓展,带来了更佳的夜景成像质量,但vivo也发觉V1+也触达了传统ISP算法效果的天花板,如何实现突破成为了下一代自研芯片的最重要问题。而在此次vivo影像战略沟通会上,vivo用三大突破回答了这个问题——在下⼀代vivo自研芯片的设计中,vivo升级了全新的架构,从传统ISP架构升级为AI-ISP架构,相比于传统的架构,AI-ISP能够通过硬件直连的方式将AI计算直接融入ISP的Pipeline(流水线)中,将传统NPU的推理延迟降低了96%,能效比提升了200%。而且基于全新的AI-ISP架构,vivo下一代自研芯片实现了三项突破,首先是片上内存采用的DDR-Less近存片上数据储存架构,实现了运算快、功耗低、延时低的特征;其次与传统NPU不同,vivo选择了更复杂的DLA(深度学习)加速器运行AI算法,搭配片上SRAM共享系统缓存,不仅大幅降低访问延迟,还实现了16.3TOPS/w的单瓦峰值性能,能效大幅提升;第三项突破则是自研算法的突破,vivo为下一代自研芯片带来了夜景视频的降噪效提升20%的全新升级AI-NR降噪算法、提升16倍动态范围HDR影调融合、延迟改善的MEMC插帧算法,实际上vivo表示得益于芯片上的AI-NR降噪技术和MEMC插帧技术,让手机的极暗环境的感光能力大幅提升。

搭载下一代自研芯片的vivo新机样张

搭载下一代自研芯片的vivo新机样张
搭载下一代自研芯片的vivo新机样张

探索极致 vivo为移动影像卷出新“视”界

很难想象下一代vivo自研芯片仅仅是此次vivo影像战略发布会的冰山一角,但事实确实如此。除了下一代自研芯片,在发布会上,围绕用户感知最强的风光、人像、视频三大场景,vivo公布了一大批软硬件技术与升级。熟悉摄影的读者应该都了解影响风光摄影两大因素——色彩与光线,为此vivo带来了搭载VCS仿生光谱技术的下一代感光元件。这里补充一点小知识,当前图像传感器一般是通过拜尔滤色镜的形式识别色彩,光线进入感光元件需要经过一层滤光片过滤颜色,而普通图像传感器的滤光片光谱与人眼差异较大,需要经过复杂处理后才能还原人眼所感知的信息,为此vivo通过VCS仿生光谱技术改进了滤光片设计,提升传感器滤色信息还原度,带来了信噪比提升20%, 色彩还原提升15%的噪声表现和色彩还原。vivo还表示下一代产品将配备全新的大底感光元件,感光能力比上⼀代提升了78%(这里强调一下,这个“上一代”指的是vivo X80 Pro),我们能从样张中直观地感受到其中差别,相较之下,下⼀代主摄的光线更明亮,细节更加清晰,夜景更纯净;针对更为苛刻的夜景vivo还推出了全新的苍穹夜景系统,通过AI网络实现了多帧降噪、多帧像素位移等基础画质重建,支持最高100000的ISO,夜景清晰度提升10%,并且拥有更大的宽容度、全面提升的影调和画质;而凭借全新的大底主摄搭配下一代自研芯片,vivo在下一代产品上实现了相当离谱的手持星空拍摄,在vivo公布的测试视频中,工程师仅手持短短数秒就可以从人眼几不可见的天空中拍下闪烁星河,而且无需三脚架。

新一代感光元件样张
新一代感光元件样张
新一代感光元件样张

至于人像则是vivo最初的烙印之一,早在2015年vivo X5 Pro就推出了知性美颜算法,开启了vivo在人像算法上的长道征途,随后 vivo X30 Pro 首次配备了 50mm 专业人像镜头,彰显vivo正式将专业人像纳入未来影像的愿景之中。而在此次发布会上,vivo带来了以人像理解、人像美化与人像氛围为核心的“超感人像系统”,从官方样张来看,超感人像系统通过对面部脸进⾏语义重点和轮廓细节的提取建立特征点,为后续的人像细节美化打造精细化处理基础;vivo用“微米级”来形容其人像美化算法的精细程度,这得益于百万计的素材训练机器学习算法,使人像皮肤更加自然也更好地保留五官立体感;而成熟的人像美化并不仅于此,人像还需要独特的氛围营造情绪,这就是vivo一直强调的人像氛围融合, 基于人像语义理解在影调、色彩、亮度、虚化等方面进行融合处理。全新的软件架构自然也要搭配最新的硬件规格,vivo也表示下一代X产品将搭载和蔡司联合研发的全新的50mm⼈像镜头,这一点也相当值得期待。

vivo X80 Pro人像样张
vivo X80 Pro人像样张
vivo X80 Pro人像样张
vivo X80 Pro人像样张

视频同样是vivo一直以来一直在探索的领域之一,此次vivo影像战略发布会请到了今年First青年影展获奖作品《游者多未惧》导演张小鲨讲述幕后故事(我今年也参加了vivo x FIRST超短片单元活动,完整观看了所有的入围影片,而这部与疫情相关的短片放映完毕后现场的掌声经久不散),作为一部由vivo X80 Pro拍摄的短片,张小鲨特地提到了X80 Pro的LOG模式为后期调色留出了很大空间。专业创作者颇为喜爱的 LOG 模式,vivo 不打算只让高阶用户独美,也将其加入便利化的影像增值特性,为更多的普通用户提供创意新可能:vivo 直接在手机端提供了多款基于10bit LOG文件的电影级3DLUTs色彩风格,极大地简化了LOG模式复杂的后期调色流程,赋予了普通用户一键拍出电影感的能力。而且不仅仅是LOG模式,vivo的HDR拍摄还支持了更专业的的BT.2020色彩空间,10bit色深,让HDR视频创作更加生动——而关于 HDR 视频拍摄的种种问题,其实早在今年 FIRST 超短片大赛后的产品经理访问中,就已经透露了颇多进展。在拿下“摄影”这个手机影像领域的口碑传承后,vivo 向难度更大的”摄像“领域,开始了新的精进。

《游者多未惧》获奖现场

行文至此,愈发感受到此次vivo影像战略发布会并非一次简单的“成果报告会”,也是下一代X系列的一次终极预告,更是vivo对未来影像发展战略的总结与前瞻。发布会上,vivo第一次系统性完整阐述了当下对于未来影像战略的思考,即以“比肩专业影像设备、比肩专业摄影团队、比肩专业后期能力”为核心目标,通过联合创新和自主创新两大战略,把握光学摄影和计算摄影两大底层能力,话题虽大却并不陌生,因为这也是vivo一直以来践行的方向所在。大方向下的新硬件与新技术则主要围绕风光、人像、视频三大场景进行落地,搭载VCS仿生光谱技术的下一代感光元件辅以全新的苍穹夜景系统,进一步改善了风光摄影中色彩与光线问题,并带来了手持星空模式;全新的超感人像系统通过人像语义理解,赋予了手机“微米级”精细美化的能力;内置电影级3DLUTs色彩的视频LOG模式,将以往导演才能用到的专业调色功能,简化为用户“一键”即可形成风格化的边界功能。而下一代自研芯片则通过引入AI架构突破传统ISP天花板,以16.3TOPS/w的高能效为这些新算法与新功能提供坚实的硬件基础。而vivo这一切努力的初心其实也是为了让普通消费者都能够轻松便捷的拍摄出专业的作品,感受影像的乐趣。

回头看去,2012年我站在vivo X1水立方发布会现场门口的场景还历历在目,眨眼间vivo X系列已经陪伴就我走过了整整十年时间,这十年间vivo X系列从最初的HiFi&Smart,到照亮你的美,再到蔡司专业影像,历经数次进化与蜕变,一直在不断走出原有的舒适圈,朝着更高的山峰攀爬而去,不曾停歇,这份动力也不断辐射至肘板,“卷”挟着移动影像行业与市场一同跨步向前。而今天的vivo影像战略发布会,再度揭示了vivo X系列下一座目标之所在,这也让我对X系列十周年之作,愈发期待。

有如今年冬奥会的口号一般,“一起向未来”——可能也就是在不远的未来,当这些技术落地之时,或许就是我们见证新一代影像旗舰到来的时刻了。

vivo影像战略沟通会:用硬实力 “卷”出的移动影像新未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