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清楚了知识的基础,也仍然对生活无所解释
想想看,如果不把精神问题考虑在内,人的存在就没有特异之处,与万物无异,那又何必反思?又有什么值得反思的呢?
即使造物主或者更高智慧的外星人光临,也看不出没有精神的人类有什么可以反思的,动物比较简单地追求生存(比如说直接吃能吃的东西),人类比较复杂地追求生存(比如说通过金融衍生品谋求巨大利益),如此而已,无非都是遵循生存规律,比如规避风险或者利益最大化这样的经济学规律。
尽管规避风险之类的生存规律是最基本的,但如果仅此而已,问题就已经清楚了,没有什么需要反思的了。
由此可以体会苏格拉底在哲学初兴之时就直接追问德性之知的深刻见识,很显然,生存的技艺、谋略和规则需要思考,却不需要反思,因为生存的需要就是最终根据,这是人人本来就知道的。
需要反思的是德性: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卓越的人?什么是卓越的生活?这是人们所不知道的,而且不知道价值的根据落在何处,不知道到哪里寻找答案。
苏格拉底以为通过反思就能够找到关于价值的知识,但是苏格拉底的努力失败了。正如后来休谟指出的:由存在推不出价值。这意味着,即使反思清楚了知识的基础,也仍然对生活无所解释。这是维特根斯坦的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