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赌占领暑期档,我更喜欢发哥这部立意高级的《别叫我“赌神”》

进入七月,暑假就算真正开始了,如果你还没找到带小朋友一起打发时间的方式,那我推荐你一定要带他们去看看近期正在热映的电影,因为最近的银幕恰好被反赌题材占领了,对孩子而言,是真正的寓教于乐。
两部有口皆碑的关于反赌的高热度影片分别是《消失的她》和《别叫我“赌神”》。

虽然讲的都是反对赌博,但是这两部电影的风格却千差万别。
《消失的她》用触目惊心的案例毫不留情地撕下赌徒伪善的外表,用女主极其惨痛的经历告诫观众要远离赌博、远离赌徒。

而《别叫我“赌神”》走的则是润物细无声的路线,电影里没有刑事案件,相反的,甚至还有不少搞笑元素,但是它的反赌影响力却一点也不比《消失的她》差,在逗乐观众的同时,反而有一种乐极生悲的领悟,更加的刻骨铭心。

两部电影都很不错,但如果是要带孩子去看,我觉得《别叫我“赌神”》会更合适,因为虽然两部电影都起到了教育孩子要远离赌博的作用,但是《别叫我“赌神”》的风格更加的积极向上,不会让孩子觉得恐怖,电影里还加入了亲子和搞笑的元素,绝对是这个假期最适合带孩子去看的影片。


先来说说电影的反赌思想。影片讲述的是赌徒吴光辉的故事,他曾因为赌博常胜辉煌过,也因此总觉得自己是赌神,但是十赌九输的真理永远存在,所以哪怕是“赌神”,也注定有走下神坛的一天。

后来吴光辉的故事大家应该都曾在现实生活里见过翻版,就是赌输了钱又觉得自己下一把一定能逆风翻盘,再输再赌,再赌再输,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影片里有一句话非常的写实,是吴光辉的朋友对他说的:“输光就踏实啦。”

这句话反映了所有赌徒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输光都觉得自己还能行的心态,更有甚者,即便输光了,还要继续借钱赌,倾家荡产仍不知回头。
影片用一种戏谑的镜头来拍摄吴光辉在赌场的状态,浮动的画面,激昂的音乐,拍的不仅仅是赌场里的声色犬马,更是在暗喻赌徒在赌桌上浮躁、沉迷、晕眩的状态。

这个画面初看会被金碧辉煌的装饰、人声鼎沸的场面所吸引,但是细看之后,就会发现那种失控、迷醉的气氛充满了危险的味道,让人意识到赌博真的沾不得。
这就是《别叫我“赌神”》的厉害之处,它没有把赌博拍得不可见光,但是却能让人看到阳光下的阴影。

当然仅仅有暗喻是不够的,电影里也有直拳出击的画面,欠下债务无力偿还的吴光辉彻底走下赌神神坛,像过街老鼠一样被讨债人满大街追着打,被人泼红油漆,还不起钱被人扇巴掌羞辱……这些画面把赌博带来的危害体现得触目惊心。

反赌意识要从小建立,这部电影真的很值得带孩子去看。
不过家长们也不用担心影片的教育意义会让孩子坐不住,因为这部电影真的是寓教于乐。
影片设置了一个“5万请你当一个父亲”的剧情,有一种当下年轻人最流行的角色扮演的既视感。

原来是因为他赌博而绝望离去十几年的病重的前女友千里来托孤,而此时的吴光辉还不知道原来前女友的孩子就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初当奶爸,吴光辉是旧习难改的,甚至还把这个五万块换来的儿子当成旺自己财运的贵人,觉得带着他去赌场逢赌必赢,但儿子却并不想去赌场。

新手奶爸和得了自闭症的儿子之间的拉扯闹出了不少笑话,这些笑话能让观众觉得在影院里的时间流逝得很快。
而吴光辉最终在和儿子的相处过程里,也逐渐感悟到人生里有远比赌博更重要的东西,就是那些在乎自己,也值得自己去在乎的亲人朋友。

这部电影的前半段向观众展现了赌博的危害,后半段则宣扬了戒赌的好处,通过前后的对比,让观众很直观地感受到赌博碰不得。中间又穿插着亲子、长跑、搞笑等诸多元素,让整部电影内容满满,当电影的最后一幕落幕,会让观众觉得怎么这么快就结束了,完全看不够。
有趣又有教育意义,近期的电影里,绝对没有比《别叫我“赌神”》更适合带孩子去看的电影里,如果你家里也有小孩,一定要带他们去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