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HSS7决赛谱705个人写谱思路
注:本篇专栏仅仅因为笔者觉得写了不发很可惜才发出来的,参考价值极其有限,且不代表笔者正常状态下的想法,不建议阅读
谱面预览:BV1254y1A7LQ
写在前面:
这篇专栏是笔者在写CFHSS7决赛曲谱面之后略微失控的状态下写出了,尽可能保留了自己写谱时候的真实想法,但是本专栏的内容并不代表笔者冷静下来后的观点。本专栏仅仅是为了记录笔者第一次参加CFHSS决赛的经历,里面的内容大体应该没有什么含金量。本来不准备发出来的,但是因为辛辛苦苦写了五千多字不发可惜了就发了。总之这次因为初赛写了八股的原因决赛满脑子想着创,然后因为经验不足翻车了,而且决赛的限时给我的压力挺大的,写到后面也已经失控了。下次继续努力!

不管怎么样总之是尽力了,尽力去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了,成品我是比较满意的,在里面加入了许多细节方面的处理,可惜貌似一部分配置雷到了几乎所有人,就没人注意到了。特意和初赛相反,采用了略微激进的写法。不过个人也觉得这曲子情绪起伏如此大,不适合写八股的常规谱,不然会比较缺契合度,也是需要一些略显夸张的配置来加强表现力的。也许是我抓错了细节,也许是我对曲子的理解不到位,一切的问题都来源于实力不足。
曲子理解:
我觉得这首曲子还挺适合决赛曲的,做谱难度比较高,思路比较多样,但是这同时也造就了一个问题,就是不同选手的思路可能会出现较大差异。拿到这个曲子后我大概意识到在音轨选择合理的情况下,主要考点就是对于乐曲结构的理解以及配置对于歌曲的体现。采音上感觉应该不会过于刁难选手,所以一些细微的不规整的音我用了比较规整的音写过去了。反复琢磨曲子许多遍之后得出结论,这首曲子的情绪起伏非常大,因此不同段落的难度想去做一个很大,甚至较为夸张的区分。配置和结构方面决定先采用感性的方式把自己对于曲子的理解不做保留的体现出来,然后进行回放,打谱,再进行逻辑上的改进。最终的成品我觉得比较是比较能体现我对于曲子的理解的,这张谱的接受程度不高也就说明我的理解确实和其他人的偏差较大,不过个人觉得这张谱的段落处理和部分配置选择是比较出色的。
玩线想法:
这样一首很有情绪变化的曲子自然让我想到去寻找适合玩线的段落,找了许久感觉并没有很适合的段落,情绪起伏的部分用配置和变速足以体现。唯一一个比较想玩线的地方是整个曲子的最后部分,但是碍于时间原因没有办法构思出比较好的演出效果,于是只是用了一个加速就此作罢。其他选手的谱里个人认为714开头的玩线比较有趣。其他的部分在看了其他选手的谱面,了解了实际玩线的效果后,感觉还是不玩比较好
配置想法:(每张图片后的文字是对于这张图片的解释)

开幕的note,不知道为什么写歪了,没有对称,我自己都没检查出来,最后是在截至之后一个小时发现的,就有点尴尬了
开始本来在斟酌开头要不要半速,结果发现这个音居然不在正拍上,那就没得选了,原速写

开头右边有非常细微的音,反复斟酌之后还是采上了,并且和接下来的钢琴做了分离,区分了强度。接下来的钢琴采用从左往右写出渐强加上滑奏的感觉

四分重音加上十六分钢琴,再加上大体的旋律走向,很难让人不想到类fol配置,这里考虑到旋律走向的问题,把fol版配置修改了一下,考虑到实际的手感以及挡手问题,最后四分note采取了这样的摆法,也没有选择用点锁突出后屏的重音

这边下面的双押貌似有个伪双,仔细斟酌了很久决定不用点锁采出,左上的紫色锁链采了背景音,考虑到之后段落的配置,为了避免观感较空而采上的,实际效果个人不是非常满意


类似于psy的段落?采用了比较意识流的采法,重点突出新音轨进场的感觉,做了一些加强

比起前段,这一段的音乐逐渐稳定下来,所以和意识流做对比使用了非常规整的写法,规整的较为夸张到上下屏的配置在同一x轴出现,右手三颗保持不变,其他地方混入较为重要的音轨。原来写的时候觉得这里的思路非常不错,现在觉得可以改进,特别是左下角的部分有一些地方采的东西混的比较模糊,不够清晰

这是雷到许多人的一个地方,下面讲一下我的思路。首先是线速的选择,我比较赞同kima对于歌曲的理解,就是说ABABC这样的段落,A半速,BC保持原速。在我看来特别是这里的A和B段,情绪起伏极大,不仅需要配置做出彻底的区别,线速的区分也是必要的,所以个人觉得这里变速是最契合的。选择这里半速是因为这里的整体氛围其实没有太轻快的感觉,音虽然较轻但并没有跳跃感很强,整个的氛围都是庄严的,区别在于B段做了更为夸张的情绪渲染,所以整体的思路是A段半速凸显旋律,写的非常简单,B段原速,拉高难度,写一些夸张的配置,体现情绪的升高。C段使用原速,配置和难度保持和A段一致,同时体现与A和B的区别。
这个锁链是怎么来的呢,个人认为半速写,特别是写这种地方,音高摆位是极其重要的,优秀的音高摆位可以在潜移默化里让玩家的游玩体验变得更好,所以这里其实就是四分分一条锁链,重点抓住音高走势,间距保持一致让摆位更加工整,直接舍掉鼓突出旋律
不过这里最终的效果确实差强人意,过分注重音高导致游玩体验非常糟糕,没有那种演奏感,如果说半速写A段一定会在写谱中遇到类似的问题的话那可能原速写也是非常好的选择,不过还是得要做到非常明显的配置区分段落

B段,努力下了较大的位移,想增加一些重击的感觉

B和C的衔接处有两个16分钢琴重音,和前一组16分做出区别,走势向着边上去,增大手的移动,不过感觉可以有更好的处理

半速衔接到第二组ABAB,这里音高略微向下,note采用了逐渐靠拢的写法体现紧张感。第二段A的鼓组比第一段A要强,为了做出区分,所以选择了用点锁混入四分鼓,以及把锁链拆成八分一个,同时依然保持不变的音高摆位

这个地方摆的有失水准,主要是为了下一屏让位置,然后不小心这里碰到了点锁,就很糟糕

这里和前一个B段做出对比,进行了采音的变化以及配置的加强,手感方面有待斟酌

这边四分没有音,但是又要混鼓,就尬住了,确实是我比较不知道怎么处理的一个地方



后面一段重点体现旋律走向,选择了以锁链为主干的写法,加入了很多个人比较喜欢的双锁链写法。后面考虑到手感问题改成了紫锁,不过这一段确实双锁含量略微有点高,主要是音的类型接近,不想换配置来写。所有的直锁链也是按照音高来写的

休息段,依然是音高,为了观感稍有妥协。休息段刻意写的非常简单,为了突出和前后段落的对比

又是雷人配置,而且4-23里也写过这个,直接报身份证了属于。写这个东西的想法就是觉得,前面有三个很重的搓碟音,于是用这种密锁来写,锁链的方向和搓碟音的起伏保持一致,后面的双锁连本来是只写了一个,反复斟酌之后觉得这边的音确实超级重,曲子就这样没办法,就写双锁了。这里写这么夸张的配置是为了和前面做出明显区分,用一个难度不高但是比较有张力的配置让玩家知道一段情绪极高的高潮要来了,同时因为接下来两屏比较空,所以选择在这个地方加密度,个人觉得这个东西确实有些吓人,雷到人比较正常,但是契合度是有的


旋律感很强的一个高潮,用了比较顶的配置来体现旋律,依旧是音高摆位,双押体现重音,整体的摆位呈块状,因为想体现一个分组的感觉,因为想写这个配置所以note摆的比较开,整体的摆位可能就稍显拥挤。整体手法设计是避免三纵的写法,但是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这段貌似雷到了不少人

全谱最雷人的一个配置,但是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个配置,完蛋了.jpg
这个配置其实反复斟酌了很久,改了很多版,最终确定下来的这个是我反复打了许多次之后觉得手感与表现力都极为符合预期的一个配置
来说一下怎么写出来的,这里着重想突出的是十六分二连,两个音都很重,第二个尤其重,本来打算是双押click接flick,但是觉得flick的手感和这里的音契合度不是很好,这里更多是一个砸的感觉,并且有一个明显的音高跳跃,于是我就构思了一个跨度较大的砸琴动作,突出第二下的砸,就用了双押来写,前面为了强制一个位移就用了hold来锁手一下,然后正好接上一个跨度较大的移动。这个配置我是很喜欢,但是心里想这个东西应该打起来挡干净了,结果打了几遍居然发现不挡,反复确认后就留着了,然后上面那一组为了不遮挡本来是位移写的小了一些,后来发现没问题,就根据音强弱的变化把位移加大了。这个配置看起来比较夸张,但我甚至觉得实际打起来的强度还略有欠缺,不知道还能再怎么夸张了。另外也是考虑到往后下面有一个高音,那个音肯定不能省,但是不知道摆哪里比较好,有点尴尬,反复斟酌之后就写成了现在这样。打谱检查的时候这段是我关注的最细的一段,但是真的没有发现什么手感上的大问题,就保留成现在这样了。


这里的分屏转圈个人觉得写的比上一组分组配置要好许多,依然是一样的思路,音高摆位加上双押重音,同时加上了锁链做一个加强,位移摆的比较靠边也是做一个加强,个人觉得这段写的是比较出彩的,唯一就是第二张图左边上面那颗note略有遮挡嫌疑,不过问题不是很大(感觉这个比之前那个逆天配置要挡,和看着完全不一样)

接下来一段情绪稍弱,配置强度略微降低,但依然重点在突出旋律,这里为了手序的考虑把左上角的hold加长了,打起来没什么问题

依然是音高,下面这条用了紫锁是想和前面的点锁采的音做出区分


接下来的休息段依然是写的非常简答,音高摆位,抓了靠近屏幕中间较为有特色的音,屏幕边缘的音舍掉了,三组音不同,用了不同的配置来体现。个人比较不能接受这里把背景的16分全采出来,感觉这样的话谱面密度会破坏掉休息段的氛围

到副歌的过渡段很快就来了,这里是hold采了反拍的那个音,这里因为音乐一直是渐强,变速的时机可以有多种选择,我的选择纯粹是为了便于接下来配置的体现。这里中间的点锁比较雷人,用点锁写出来一个是为了区分出这个在这一段里都比较与众不同的三个音,另一个是考虑到后面为了手感必须写紫锁,于是就这样处理了

到副歌的过渡段,依旧采用了比较简单的写法

副歌段情绪较高,难度按照结构来说需要做到全曲最强,但是副歌比起前面的一些段落实际是比较规整的,所以采用了难度较大,但是比较有迹可循的摆位,同时所有地方有刻意的去加难度。采音方面则是主要采旋律和鼓,旋律强的地方摆位尽量按照旋律的走向来,鼓强的地方则是用一些flick和二纵来凸显。

例如这一屏的配置是根据旋律的走向写出的

这个楼梯与音乐的契合度并没有很到位,主要想法是这一屏按旋律分成两组,但是又需要比起上一段再有一点加强,于是就写了楼梯

这里24分听感较为明显,同时音乐略微有所放缓,所以采用了跨度较大的摆位,以及不及前段的密度

这里的锁链按道理来说应该写click,但是为了难度以及谱面整体考虑就写成了一条段落过渡的锁链


整首曲子给我印象最深的音,一个就是前面逆天配置的那个重音,还有一个就是这里,这里的设计也是想突出重音,感觉上有点结合了前面那个逆天配置以及之前的分屏转圈的思路。这里的两段之间做了加强。其实第一段不想写点锁的,但是因为配置的原因,第二段不好再加强,为了写出区别只能写了点锁


两段之间的地方有个很重的鼓(?
这里是24分接16分,为了突出强度写了二纵,而后的第二段则是旋律音,比起第一段强度略降,因为音的原因所以选择了个人认为比较契合的窄交互




后面这一段连续的十六分,给我感觉是比较自由的,于是刻意避免了全写交互,用了紫锁,点锁,交互,去做一个渐进的处理。锁链依旧是按照音高摆位,果然原速会比半速观感好很多
第二张图的上行屏我觉得旋律明显是有断开的,所以那边没有采上

过渡到结尾段的地方,这里思考了比较久的是最底下这个锁链,因为不知道这个音具体应该怎么抓,所以苦恼了很久,感觉找不到契合度比较好的配置,最后就写了双紫锁,算是突出这里的强度,但是也没有写点锁,因为觉得这一段的强度不适合写二纵

后面这个结尾段明显和开头呼应,所以配置直接抄了过来,想着需要让玩家意识到这里明显的一个复现,于是没有去关注这里和开头有哪些细微的差别,直接用了一样的配置




这里和开头一样,但是每两屏后面又多加了两屏不同的段落,所以采用和开头相同的段落写在相同的位置,插入的段落则插在中间自由发挥,这样的思路。
和开头相同的段落里,上行屏的锁链采的是听感略微明显的背景音,同时通过锁链的走向体现出长音旋律的起伏。插入的段落则是按照个人的体感在较强的地方加入了一些二纵。第四张图的上行屏是音高摆位,体现一个渐降感


这边的提琴貌似是实录,我是开着32格线然后对着音频文件采的,希望采的还算准确,不过个人觉得这种误差没什么大问题。这里写click的原因在于想突出这里独奏的一个演奏感,因为这里的音很重要,所以想用反馈比较强的配置来写,音押来打感觉并没有什么问题。摆位依旧是按照音高,渐渐升高的感觉,最后的高音hold特意往很边上写,不过好像这个音也不在格线上,我也不知道具体应该在哪里,就不细究了。个人觉得这段的反馈感非常重要,所以紫锁,玩线并不合适,但同时需要保证难度不高,所以写点锁和flick也有点过头。于是我选择了写click

这个呼吸声有点尴尬,甚至好像也不在格线上,采不采都有点卡在那里,感觉采上就采上吧,毕竟后面这一段我把所有的音都抓出来了,漏一个也不好

这边直接写了fol,考虑到旋律走向比起之前那段斜锁链的fol变种段落比起来更为契合原版,是每两组重复,所以直接写了个左右对称的fol,感觉契合度挺好的,因为很多人也都这么写。四分note的摆放也是考虑了遮挡问题
(我截图的时候才发现这个锁链也写歪掉了,怎么会这样,生气)

最后这里着重凸显了一下低音,就全部靠左,结尾那个音就用一个简单的加速写了
然后感觉上下行屏真的对配置有挺大的影响的,有一些配置因为上下屏的问题而放弃,有一些也是因此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