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路弥补一言难尽的标化成绩,从重大到芝加哥大学

2023-07-12 12:27 作者:世毕盟留学  | 我要投稿



背景介绍

本科:重庆大学应用物理专业, 重庆大学-中科院高能所“钱三强英才班”学员,重庆大学-中科院物理所“严济慈英才班”学员。

GPA:3.46/4.00

Major GPA(WES):3.65/4.00

IELTS:6.5

GRE:疫情原因未考

科研经历:粒子物理实验方向,凝聚态物理方向,材料方向

录取结果:

芝加哥大学 PME MS


个人背景:

我的major GPA 是3.65(WES),雅思成绩是6.5,没有考GRE,这个三维成绩不是有短板,而是有残缺,所以认真做科研就变成了我整个申请准备阶段里最最重要的环节,因此如何把科研做好,如何有产出就成了重中之重。最后我的Publication是两篇SCI (accepted),分别是一篇二作(Chinese Physics B),一篇三作(SAA),一篇四作(Advanced Materials Technologies),还有一篇SCI共同一作(writing in process)。


申请心得:

由于自己的本科专业是应用物理,所以科研是申请的重中之重,按照申请要素的重要性排序,是推荐信>=论文>GPA>TOEFL/IELTS>GRE>竞赛活动。推荐信体现的是自己相应申请领域的知名教授对你学习能力和学术潜力的客观评价,是最直接最有力的申请材料。但是不同的推荐信含金量不一样,差异体现在“相应领域”+“知名”。由于自己从上大学开始没有很早确立研究方向,所以最后粒子物理、凝聚态物理都有涉猎,这种多元科研经历的优势是interdisciplinary,劣势就是哪个方向都不够match。而“知名”的一个参考指标就是H因子,尽量找H因子高的老师,他们的推荐就是直接发挥积累多年影响力和人脉优势,让我们的申请更有优势。如果最后能够找到自己想要申请的方向的大牛教授做科研,我觉得那就是成功一半了。


但是科研本身并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同学或许一开始不太清楚自己喜欢、擅长哪个方向,哪个方向的师资更强,或者目的性强一点的说哪个方向更容易做出成果发表文章。所以,越早开始进组开组会做科研,越早接触相关专业的时下研究,越有利于为后面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科研做好铺垫。在这里我想特别推荐一下世毕盟旗下的各种暑研/实习内推,远程科研等等,其中的科研项目也有区分基础版和进阶版,覆盖的专业也很齐全。除了个别同学因为校内导师或者其人际关系找到了特别合适的暑研老板,大部分同学都需要撒大网式的自己去找暑研教授,花费很多的时间去研究怎么写简历和邮件,但这件事在我看来性价比确实很低,与其自己花费大量时间浏览主页找喜欢的教授再碰碰运气地去联系,就不如直接找一个专业的指导机构来帮助自己快速的联系到实验室。因为我们的最终目的是积累科研经验拿到推荐信,如果能通过别人的帮助直接进组开始工作,定能为自己省下大部分时间精力去做真正有用的事情。


对我而言,我找到了物理类专业课分析力学和电动力学两位课程老师,由于满绩就顺利拿到了推荐信。还有在高能所参与的为期一年的科创计划的导师,以及通过世毕盟联系到的普林斯顿大学博后,莱斯大学的一位AP的推荐信(纳米材料全美Top 6)。当然还有最具有说服力,有四篇论文经历的院内的科研导师的推荐。


说完了推荐信,然后就是科研的最终成果——Publication。我最开始的科研方向是粒子物理实验,后来在来自MIT的世毕盟学术mentor指导下了解到粒子物理并不是适合申请,同时我也结合个人兴趣,最终没有申请粒子物理等原因是其过度依赖大科学实验装置,成百上千人主攻一个大方向而缺少其他兴趣分支,距离能够发挥作用的材料、电子工程等领域相对陌生,所以我最后选择凝聚态物理作为最终申请方向。由于我选择的凝聚态物理科研开始得比较晚,所以我来不及找到适合自己的独立课题,只能暂时加入课题组中学长学姐现有的项目中,这也是我现在拿到二三四作的publication后但还没有一作的原因。



论及GPA,按照面试我的新国大PhD项目的一位的老师说法,3.6的GPA和3.9的GPA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这都能证明你是一个学习能力达标、不傻的科研小能手,无论是研究型硕士还是PhD,教授对你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你的科研经历和publication上,或者一些基本研究技能比如掌握的计算机语言,擅长的科学软件之类的。GPA越高越好,但是不必过分追求GPA,申请的重心应该仍然放在科研上面,而非考试。


关于GT等标化考试,除了一个不堪入目的雅思分数之外,我确实没什么值得分享的内容了。由于我出国决定较晚,所以所有的标化考试都堆在了最后一年,但恰好赶上COVID-19,导致我的考试计划被全部打乱,学习了两个多月的TOEFL但由于疫情就转考了提前恢复正常的IELTS。断断续续学习了七个多月的英语,中间还夹杂着科研,所以自己一直没有很好的考试状态。而最后我只考了6.5分的雅思,就一心想着好好做科研来尽量弥补这一语言短板。后来的申请结果证明,对于理工类专业,语言只是一个门槛,达到基本要求就行了,但是没有达到也不是意味着完全没戏,也可以用其他方面来填补短板。


最后对于竞赛活动,最开始自己一心想要保研,所以参加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并分别拿到了一等奖和二等奖。这个竞赛对保研很有用,但对于出国申请发挥的作用却特别小。后来我发现竞赛活动的最大作用就是学习一些新知识、新技能,为科研积累经验。但这也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如果我从大一开始就下定决心出国,那我也不会参加任何竞赛活动,而是腾出时间精力上课+科研+学英语。


申请建议:

对于本科阶段,大一以上课学习专业知识为主,拿下较高的GPA,同时开始了解感兴趣的科研topic(公众号推文,学院教授主页,各种科研组会,嘉宾讲座,世毕盟的指导等)。大二开始进入课题组,接触科研等基本形式和内容,同时在大二寒暑假搞定一门标化考试,大三寒假结束前拿下语言和GRE考试,同时联系暑研。大三暑假至大四上期:科研成果+推荐信+GRE subject,如果在大二或大三出国交换一学期/一学年也很好,这是拿到国外大学教授推荐的绝佳机会。大四下期回顾总结科研经历+准备面试+拿offer!


关于世毕盟:

世毕盟的整体留学规划特别科学,每位学员有自己的专属培训师(类似于辅导员老师,主管学术之外的一切)+mentor(主管学术),在这过程中自己可以随时预约meeting,参加不定期的前辈经验分享,个人CV和PS原滋原味的修改指导,争取科研实习的内推机会等等,这些经历让我获益匪浅。在我看来,好的留学机构是一种高屋建瓴的指导,站在彼岸认清申请局势,以过来人的角度从前辈经验中提取精华,针对新学员各种各样的起步条件,制定最match的申请规划,同时帮助学员以最高效科学的方式参与进整个过程。我们最后收获的不仅仅是梦寐以求的offer,还有无数宝贵的经验知识。


最后,我想特别感谢在我接触出国申请再到走完整个申请季的过程中,给予我无私帮助的世毕盟培训师和mentor,微信列表里置顶了两年、秒回了两年的好友,是我出国申请路上最值得信赖的伙伴。


一路弥补一言难尽的标化成绩,从重大到芝加哥大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