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苏黄米蔡”中的“蔡”到底是蔡京还是蔡襄?

2020-12-30 09:58 作者:大凝没事练练字  | 我要投稿


说起宋代书法,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宋四家,也就是苏黄米蔡。

其中,苏是苏东坡(1037-1101),黄是黄庭坚(1045-1105),米是米芾(1051-1107),但这个蔡是谁呢?


有人说,这个蔡本来是蔡京,只是后来蔡京成了奸臣的代名词,于是人们就用蔡襄顶替了蔡京。

持这个论点的人,还有一个论据,他们说“苏黄米蔡”这个顺序是按活跃时间排列的,所以这个蔡只能是蔡京(1047-1126),不能是蔡襄(1012-1067)。


但这说法真的成立吗?🤔


从蔡襄到蔡京


蔡襄《蒙惠帖》

现有文献中最早提及宋四家的是宋末元初的王芝:

右为蔡君谟(蔡襄)所书《洮河石研铭》,笔力疏纵,自为一体,当时位置为四家。

窃尝评之,东坡浑灏流转,神色最壮;涪翁(黄庭坚)瘦硬通神;襄阳(米芾)纵横变化,然皆须放笔为佳。

若君谟作,以视拘牵绳尺者,虽亦自纵而以视三家,则中正不倚矣。


看这段文字,王芝心中的宋四家就是蔡襄、苏东坡、黄庭坚、米芾。

他还特别指出,和另外三位相比,蔡襄的字更规矩,也可以说更拘谨。🤨


往后,元代知识分子宇文公谅在《跋蔡君谟书寒蝉赋》里说:

先朝评书者,称苏子瞻、蔡君谟、黄鲁直、米元章为四大家,并驰海内,纵横于夷岛之间。

可见,宇文公谅心中的蔡也是蔡襄,而且那个时候好像还没“苏黄米蔡”的说法。🙄


蔡襄《寒蝉赋》

大概在明代,“苏黄米蔡”这个说法开始流行,还捎带附赠了一个蔡襄代蔡京的故事。☺

比如王绂(fú)在《书画传习录》里就说:

世称宋人书,则举苏黄米蔡。蔡者,谓京也,后世恶其为人,乃斥去之,而进端明(蔡襄)书焉。端明在苏黄前,不应列元章后,其为京无疑矣。


这里还有件有趣的事,就是小说《水浒传》可能推广了这个知识。

《水浒传》里有一位圣手书生萧让,吴用引荐萧让前,说过一段话:

如今天下盛行四家字体,是苏东坡、黄鲁直、米元章、蔡京四家字体。苏黄米蔡,宋朝四绝。


这么看来,与其说是后人用蔡襄替换了蔡京,不如说是后人用蔡京替换了蔡襄。🤗

之所以会出现这个现象,很可能和“宋人尚意”有关。


从蔡京到蔡襄


蔡京《题听琴图诗》

书法史上有句话叫: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

在我们建构的书法史里,宋代书法的大潮流是重意趣轻法度,而蔡襄的字不大符合这种定位。


在宋朝,应该说蔡襄的地位是更高的。😳

首先,他有两个大腕迷弟,一个叫欧阳修,一个叫苏东坡。


欧阳修说:自苏子美死后,遂绝笔法中绝。近年君谟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

苏东坡说:君谟天资既高,积学至深,心手相应,变化无穷,遂为本朝第一。


蔡京书法

其次,我们看宋徽宗写的《宣和书谱·蔡京传》:

京从兄襄,深悟厥旨,其书为本朝第一,而京独神会心契,得之于心,应之于手,可与方驾,议者谓飘逸过之。


宋徽宗先说蔡襄的书法“本朝第一”,然后再夸蔡京“可与方驾”,学得很好,总体水平跟蔡襄差不多。

最后再说,有的人评论说蔡京的字比蔡襄飘逸那么一点点。🙃


以上,就是对苏黄米蔡问题的一点梳理。

如果让你评选宋四家,你会选蔡襄还是蔡京呢?🧐



文字  |  我选蔡襄咸鱼癸


想学习书法或想了解关于书法的更多知识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大凝书房」 或直接加教务长为好友,咨询相关事宜

❤教务长3(大凝爱书法的全拼小写:daningaishufa)


“苏黄米蔡”中的“蔡”到底是蔡京还是蔡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