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视 | 【直辖25周年特别企划】我们搜集了40组山城的旧景与新貌.……



标题图作者
毛毛环游世界 彭思源
封面作者
李青
文 案
魏小博
编 辑
包雨欣 纪林呈 田金松

明天是2022年6月18日,是重庆直辖市正式挂牌第25周年的日子。
时移世易,重庆从当年的"九区十二县"到如今"二十六市辖区八县四自治县";从1470万到三千万人;从1997年0.15万亿到2021年2.79万亿的年GDP,二十五年间无数重庆人的辛勤奋斗让这座城变为了一座屹立在祖国西南的国际化大都市。










有人说,成为直辖市不是万能的,但直辖后任何事物都拥有了一万种可能性。当年重要的交通枢纽朝天门码头如今照旧人潮涌动,“两江交汇”打卡点上方新建的来福士代替了朝天门码头伫立在渝中区顶角,成为了新的文旅地表。








“朝天扬帆”接过老码头的接力棒,和江北嘴的大剧院科技馆隔江对视,一同展望两江四季。




对岸的江北嘴也蜕变成为高楼林立的金融城、重庆的金融中心,为两江之滨的天际线画上了点睛之笔。






千厮门、东水门两座大桥代替了嘉陵江索道、长江索道,成为了江北区-渝中区-南岸区重要的通道之一。








嘉陵之上,长江之滨,曾家岩、南纪门、红岩村等多座大桥相继而起,更加紧密地沟通起两江四岸。

▲朝天扬帆与嘉陵飞虹 | ©包雨欣





九龙坡区边缘那座千禧年通车的鹅公岩大桥早已不孤单,身边有了鹅公岩轨道大桥和轨道环线日复一日的陪伴。




千禧年初期,解放碑经济圈没有国泰艺术中心,没有环球金融中心,没有来福士,解放碑烈士纪念碑孤零零地立在广场中心,和不远处邹容路的大都会、远东百货一起担当城市中心地标,略显空旷。时光飞逝二十年,解放碑片区那不到一公顷的土地迎来了质的飞跃,商业巨鳄、艺术中心、高端金融、豪华酒店等接连进驻,真正做到了“寸金寸土”,打造出了重庆市最富盛名的“夜景圣地”。












重庆在守护住“两江四岸核心区”历史文脉的同时,也让重庆不再是外地人口中的“西南文化沙漠”,谱写出了独属于重庆市的新文化乐章,与人、与事、与生活、与梦想一同塑造出新时代下的重庆。











解放碑中心经济圈的背后藏着的朝东路是很多摄影爱好者喜欢的点位。海客瀛洲后方的批发市场和道路尽头扬帆展望的来福士同样喧嚣鼎沸,两者的风格带来了极为强烈的视觉冲击,是都市人文风光和高新产业建筑的理念碰撞,但它们又非常融洽,市民们仿佛觉得本该如此。可能这就是3d魔幻,这就是赛博初期形态,这本来就是重庆。




或许每个重庆人都有滨江情结。从南岸区老渡口之一的弹子石老街眺望江岸,长江、嘉陵江孕育的山城血脉造就了长嘉汇这一新的滨江经济圈,和江北嘴、解放碑组成了重庆市中心最重要的“金三角”区域。白天的繁忙工作和夜间灯火阑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江面璀璨,建筑恢弘,是这座城市最独特的活力和魅力。






直辖市成立初期,重庆市的日常通勤相对艰难,想要从渝北、北碚、巴南等相对边缘的主城市区到江北、渝中、沙坪坝等中心市辖区进行日常通勤,只有乘坐公交车或者穿梭大巴。质变的开始发生在2005年6月18日,重庆市的第一条轨道交通线路-轨道交通2号线正式运行,嘉陵江畔上空有了一列列灰绿色的精灵,重庆成为了祖国西部第一个拥有轨道交通的城市。从这时起,重庆交通飞速发展,截止2022年初已经开通10条轨道交通线路,路线覆盖主城都市区,目前共规划18条线路,极大的方便了重庆市民的出行通勤,交通沿线也出现了“单轨穿楼”,“与车并行”,“重光隧道”等多个网红景点。



不知从何时起,拖着“长辫子”的无轨电车逐渐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有售票员的老式巴士、无人售票空调公交、BRT快速线路、到如今的绿色纯电公交车,公共交通在注重公民出行体验的同时响应低碳出行号召,出行方式的转变折射出了母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可能每一位重庆人对于这段变迁有着不同的感受,不同经历,年龄层次的人们会品尝到不同的"味道"。但相同的是,我们参与奋斗,我们创造历史,我们成就了这25年间城市变迁中的一切。









纪念重庆市直辖市政府正式挂牌第二十五周年
(1997.6.18-2022.6.18)
山城地平线、重庆青年摄影社群敬上
2022年6月1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