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拳道名人堂 | 李恺:行动的哲学(独家纪念专文)

作者:马华金 译者:郑杰 译校:朱建华
*本文由马华金师傅独家授权为道塾翻译发表

我对李恺(Dan Lee)产生关注,开始于在杰瑞·帕梯特(Jerry Poteet)家训练的时候。
杰瑞一直对我说,李恺是洛杉矶唐人街振藩国术馆最棒的拳手,他说每个人都忌惮他的组合拳(18岁时,李恺曾夺得中国次中量级拳击冠军)。杰瑞还说,如果他足够“幸运”能与李恺进行实战练习,最终会以他不止一次的倒地而结束。
杰瑞甚至在某个场合告诉我,李恺曾抓住李小龙的破绽,以一记勾拳“碰到”了他(尽管这无法阻止李小龙“发火”,并以连串快拳反击李恺)。当我有机会私下就此事求证李恺时,他大笑起来,说这不是真的。
这件事情究竟是杰瑞有所夸张,还是李恺有所谦虚呢?我们将永远也不会知道了,但可以肯定的是,李小龙对他的学生的武技是十分尊重的。

李恺在弗兰·约瑟夫·帕梯特的一次采访中提到,当严镜海来洛杉矶看望李小龙时,他们一起到唐人街观看了国术馆的训练课程。课后,李小龙笑着对李恺说:“你知道严镜海怎么评论你吗?他说:‘小龙,那家伙是真的掌握了格斗精髓。’”
一位格斗家敏锐的眼睛瞬间就认出了另一位格斗家。
李恺1930年出生于上海,童年时开始练武。他跟随父亲练习气功,10岁时开始练习少林功夫。两年后,住在附近的两个16岁俄罗斯男孩为了抢他的自行车将他揍了一顿。于是,他放弃了少林功夫,转而加入了一家拳击俱乐部。在进行了6个月的拳击训练后,他在一个街角等着那两个俄罗斯男孩,并以拳击规则挑战他们。两人大笑起来,接受了挑战。李恺用上了所学到的一些拳击技术,赢得了这场战斗。从此,他们再也不敢找他麻烦。
自那以后,他对拳击这门技术兴趣大增,因为他认识到拳击能在实战中对他有所帮助,于是他每天放学后就去俱乐部练习拳击。他的拳击教练看到了李恺的优点,开始准备让他参加本地举行的锦标赛。在赢得了一些比赛后,他代表上海参加了全国锦标赛,并赢得了次中量级拳击冠军。


第二年,他随家人移居台湾,就读于台湾大学,并继续在课后进行拳击训练。同年,他赢得了台湾省拳击冠军。
在台湾居住期间到赴美进行工程师深造之前,他还学习了擒拿和其他门派的拳术。

在帕萨迪纳(大洛杉矶地区)居住时,他加入了柔道俱乐部,因为那时他居住的区域只有这么一家武馆。他参加了几次柔道比赛,但由于肩伤而终止了柔道训练。
后来,他加入了艾德·帕克的肯波空手道道馆,并在6年的训练后获得了琉球唐手空手道(肯波空手道)黑带。在那些年里,他除了练习琉球唐手空手道,还对太极拳产生了兴趣。一名公认的杨式太极大师在那里教学,李恺为他做中英互译工作。不久之后,他成了杨式太极大师的学生。当杨式太极大师离开洛杉矶后,李恺每天练习太极拳,逐渐意识到了太极拳带给他的好处,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求胜心切,也变得更为冷静。
在开始练习太极拳一年后,李恺还同时在练习琉球唐手空手道,伊鲁山度告诉他,李小龙准备在洛杉矶开馆。李恺在李小龙招募新学员时参加了公开课,并与李小龙有过交谈。他对李小龙说了自己的拳击、空手道和柔道经历,两人都谈到了中国哲学。那次会谈之后,李恺成为了洛杉矶“振藩国术馆”的第一名学员。
李小龙对学员是有选择性的,他希望他的学员能有其他方面的搏击经历,这样他们就能领会他的教学意图。但即便如此,一开始振藩国术馆的学生人数较多(根据李恺的回忆,大约有40人),李小龙在前六周对他们进行了身体素质的严格测试。在那段时间里,一切都与体能有关,这使得很多学员极为抱怨,继而离开了武馆。这时,李小龙才开始教他们格斗技巧。李恺说,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式的师徒考验方法,用来了解学生是否真的想进行长期系统训练,抑或只是想寻找“学习速成格斗的课程”。


李教授(这是他的学生们对他的一种尊称)在帕萨迪纳的美国火箭喷气推进实验室工作。他除了是一名受人尊敬的火箭工程师外,还是洛杉矶中医药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博士/医师。他很爱笑,在日常生活中他经常用到中国谚语。
当他被告知不得不进行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生活给了他一个沉重的打击。但通过太极拳的练*****的“积极思考”的帮助下,他很快就恢复了健康的日常生活。
就像飓风的中心一样,当你周围的一切都在旋转时,要保持冷静。
我知道,和他的老师一样,李恺选择学生也是很挑剔的,因此当他接纳我去他位于加州杜阿尔特的家里训练时,那种感觉真是太荣幸了。所有的训练让我大开眼界。


他是一位能充分展示如何正确运用身心能量的专家。“阴”如何变为“阳”,“阳”又如何转化为“阴”……李小龙正是以这种不断流动的太极符号为哲学基础创立了自己的武道。
李教授说,他认识很多对东方哲学有深刻了解的专家,但只有李小龙才能将这些原则运用到实际行动之中去。这就是为什么他经常说李小龙是实践“行动哲学”最好的例子,还说他从来没有见过像李小龙这样能自如控制自己身体的人。
你知道为什么李小龙的攻击有如此强大的爆发力?因为他的速度非常快?不,是因为他懂得如何放松。

李恺完全相信太极拳对李小龙创立截拳道有很大的影响。正如李小龙在穆尼•萨杜(Mouni Sadhu)的《专注》(Mouni Sadhu)一书中批注的那样,“劲力的传导”(relaying force)连同警戒式和步法是截拳道的根源。
“劲力的传导”是一种获得最佳松-紧协和状态的身体能力,让身体始终保持适当的神经肌肉的张力,使其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大的力量在格斗中得到发挥。“柔顺,但不能松弛;刚劲,但不能僵硬。”阴阳理论的正确运用才是确实理解李小龙截拳道的基础。
在李小龙的私人藏书中,你能找到几本有关太极的书,每本书都有下划线和注解。在我的《截拳道之道》一书中,李教授标记出了李小龙从太极拳原理中截取的许多句子。
尽管李恺有一段很长的拳击实战经验,但他说与李小龙进行实战对练而获得的经验截然不同。
他说:“小龙”(他有时会这么称呼他的老师)是个危险的对手。李小龙有一种特殊的直觉,可以拦截对手的进攻,并拥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距离感(他总是能保持在一个你无法触及到他的距离,但他可以通过隐蔽地“缩小间距”来非常快的攻击到你)。
他最危险的武器是,你永远不知道他的攻击是否真实,这太狡猾了。李小龙喜欢干扰他的对手,让他永远不知道自己的真正意图,这使他的对手始终处于防守状态。这样,李小龙就控制了实战的节奏。


虽然李恺比李小龙大10岁,但是每次和他谈话,你都能体会到他对李小龙的钦佩。
李小龙在童年时期并非是个天生强壮的孩子,但他有着让自己成为最棒的强烈决心,他对训练的热爱和对武术哲学的深刻了解让他成为了自己。
李教授说,当他有时偷懒、不想训练时,李小龙的形象就会在他脑海中出现,于是他立刻开始训练。奇怪的是,黄锦铭和他说的一样。值得注意的是,李小龙的决心已经成为那些认识他的人的灵感之源(对那些不认识他的人同样如此)。
李恺的拳头非常的强而有力,他的力量来源于不断地放松、调整力量对肢体的影响,在电光火石之间,他的拳头硬得像块石头,然后又变得像一根柔韧的竹子一般……这种击打的效果就像被拴上了铁链的铁球打中一般。
“搏击很简单”,他说,“它不是寻找和研究许多不同的技法,而是研究一种能让你变得有效率的实际的方法。”他确实很有效率,他是破坏节奏的大师。但是,尽管他的攻击如此的强劲,但他依然相信武术的追求重点应该放在实现和平与和谐的方向上。


每当他在杂志或书籍上读到关于如何严重伤害你的对手,甚至是攻击要害将他杀死的时候,他很难过。“那不是正确的方法,”他说,“武术的重点,应该是从对另一个人的仇恨立解放出来。”
他在马德里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给我的小组的学生们举办了一个私人的截拳道讲习会,然后参加了一个对大众开放的太极研讨会,用来补偿他的差旅费。太极拳对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感觉。如果你和李恺在一起,你每天都会有新的课程。他教我截拳道,但是他也教我如何以正确的方式呼吸。他教我冥想,自我按摩和伸展的方法,东方哲学原理……
你知道如何主动延缓心跳吗?心脏是不随意肌,它无法被控制。不,用呼吸就可以控制。
确实如李教授所说,适当的深呼吸可以减缓心脏跳动的频率,让大脑安静下来,因为身心是一体的。在日常生活中,当你因为压力而神经紧张时,你的思维会变得混乱,而当你充满焦虑的时候,你真想告诉大家都走开……那就深呼吸吧。通过横膈膜,有意识地深呼吸。你的身体会调整你的呼吸节奏,因为身体无法同时平衡两种不同的节奏,这时你的大脑就会开始平静下来。
孩子的自然呼吸方式是用横膈膜呼吸,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用肺部呼吸。当一个人死的时候,他会快速地用咽喉呼吸。对中国人来说,学习如何用横膈膜进行深呼吸是延长生命的一种养生方法。



爱因斯坦的儿子问爱因斯坦是如何变得举世闻名的,你知道爱因斯坦是怎么回答的吗?
因为他的相对论?
不,爱因斯坦回答道,因为在他工作的时候,他就在思考物理方程,他在剥一个橘子的时候,他就只是想剥一个橘子。道理是一样的:要知道你生活中每一刻的注意力集中在哪里。
这就是李教授。和他的老师一样奉行“行动的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