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毛选周选与CG工作的碎碎念

2023-07-01 22:21 作者:林小远  | 我要投稿

最近在忙一些CFX的业务工作。很久没有回到流程开发上。

但是对什么是CG流程的思考没有停下来。

上个月对《毛选》人民群众工作的段落有些体会。

而我在本职工作中也有些吃瘪,是自己的思想还不够坚定,对工作的认知依然浅显,没有形成体系,所以无法强而有力的表达出来。恰巧此时看到了《周恩来选集》中,提到的李大钊同志遇难后,解决顺直问题的方式,有所感悟。

先来看主席多年前是怎么指导党员进行人民群众工作的

我们的文化是人民的文化,文化工作者必须有为人民服务的高度的热忱,必须联系群众,而不要脱离群众。要联系群众,就要按照群众的需要和自愿。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任何良好的个人愿望出发。有许多时候,群众在客观上虽然有了某种改革的需要,但在他们的主观上还没有这种觉悟,群众还没有决心,还不愿实行改革,我们就要耐心地等待;直到经过我们的工作,群众的多数有了觉悟,有了决心,自愿实行改革,才去实行这种改革,否则就会脱离群众。凡是需要群众参加的工作,如果没有群众的自觉和自愿,就会流于徒有形式而失败。“欲速则不达”,这不是说不要速,而是说不要犯盲动主义,盲动主义是必然要失败的。在一切工作中都是如此;在改造群众思想的文化教育工作中尤其是如此。这里是两条原则:一条是群众的实际上的需要,而不是我们脑子里头幻想出来的需要;一条是群众的自愿,由群众自己下决心,而不是由我们代替群众下决心。
                1944年10月30日毛主席在陕甘宁边区文教工作者会议上所作的讲演。

这段演讲十分精彩,年少时不懂主席的高瞻远瞩,只有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才会想到这些话语。下面我就把这段内容,结合我影视产线工作的经历去表达一下我的看法。

我们的文化是人民的文化,文化工作者必须有为人民服务的高度的热忱,必须联系群众,而不要脱离群众。要联系群众,就要按照群众的需要和自愿。

这里主席的话我并没有完全参透,目前只是简单的理解了,做文化要有坚定的思想准备,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自身准备好之后,就要思考,如何去开展这件事情,就是顺应群众的需要,并使群众自发的产生认同。

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任何良好的个人愿望出发。

我是对这句话十分触动,马上就想到了工具开发的问题。把主语替换成TD,把人民替换成模型师,绑定师,毛发,渲染,特效这些艺术家。这句就是主席在教导我们,不要自己写爽了。不考虑实际需求。艺术家们需要一个工具,我作为TD提供了一个工具,这很好,我们是从群众的需求出发,但是。在实现这个效果的路上,我们要从代码,从编程的路线上,更进一步,回到艺术家的位置审视这个工具。他,足够好用么?

有许多时候,群众在客观上虽然有了某种改革的需要,但在他们的主观上还没有这种觉悟,群众还没有决心,还不愿实行改革,我们就要耐心地等待;直到经过我们的工作,群众的多数有了觉悟,有了决心,自愿实行改革,才去实行这种改革,否则就会脱离群众。凡是需要群众参加的工作,如果没有群众的自觉和自愿,就会流于徒有形式而失败。

这里也是非常触动我的一个地方。在推行pipeline系统的时候,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之前XXX也一样能用啊”。我们作为有经验的pipeline开发者。很多细节都有足够的理由去做,很多事情我们已经在之前的工作经验中反复验证过了。

在新的工作环境中,你很难达成共识说,某个做法肯定会有问题,我们一起避免他吧。因为我们经历了,他们没有经历。而主席明确了这个问题的症结,就是因为有群众参与,所以才需要群众的自觉和自愿。否则必然失败。

达成共识的方法,只有一个:等。

等群众撞南墙,知道疼了,就明白了我们的有经验,有能力,也有觉悟能解决这个问题。这便是自愿。此时联系TD的工作,通常是pipeline启动研发或者寻找方法和人员来管理流程的时候。而这个时间点,通常也是项目快崩还没有崩了的时候。人招过去就是背锅的。笑死。我说的就是这两年的叠纸。

以我个人的情况来说,我很难忍心看着整个项目直接去撞南墙,我也经常因为群众基础还没做好,直接冒进导致事情搞砸,也确实如主席所说,最终只是变成了形式而失败。

“欲速则不达”,这不是说不要速,而是说不要犯盲动主义,盲动主义是必然要失败的。在一切工作中都是如此;在改造群众思想的文化教育工作中尤其是如此。

这里主席指明了刚才的错误是盲动。此处我心里十分难过,这说的就是我。

这里是两条原则:

一条是群众的实际上的需要,而不是我们脑子里头幻想出来的需要;

一条是群众的自愿,由群众自己下决心,而不是由我们代替群众下决心。

之前,主席分析了情况,指出了问题。到这里,也给了方向。

在推行pipeline的时候,一切功能需求,都应该是实际上的需求。绝不可以是我们觉得他们需要这个,要多聊,多沟通,多去艺术家的工位聊天。去主动挖掘需求,平时也要打好关系,让真实的反馈能传达出来。

其次,做事情的时候,一定不要说:我认为这件事情怎么怎么办,你按我说的做。一定要让艺术家说出来他的想法。让艺术家决心去做某些事情,我们从旁辅助。如果艺术家无法提出需求,你找出方向之后,也要问艺术家,我们可以这样去做么?时刻要让艺术家感受到,这件事情,我们在辅助他去解决,而如何去做,是他们自己的想法。

至此毛选在人民群众工作部分的感想就全部说出来了。

只能说,不愧是主席。这是70多年前讲出的话,到现在依然受益匪浅。

接下来分享一点最近吃瘪的事情。这件事情和任何人都没关系,全部都是我自己内心里面自己吃了自己的瘪,真的难受。

之前碎碎念里面,有提到过我有一个挑战。那就是有一个“一人军队”在负责我司的后期渲染工作,并且我司仰仗他的能力,但是工作方式只对老板一个人负责,我们全司都无法获取到关于他的任何工作信息。

这对我的工作其实影响很大,在我的概念中,他的工作就是一个孤岛。

无法联系,无法察觉,无法沟通。

这导致工作中出现了很多交接失误。也出现了很多违和的地方。

我列举了一些关于“我的挑战”的一些特征。

  1. 工作时,人不在公司

  2. 不是公司员工,属于供应商关系。

  3. 与老板的私人关系密切

  4. 老板需要仰仗此人做事

  5. 工作能力强

  6. 性格内向,表达能力差

  7. 有一套自身的后期工作体系

出现违和的地方:

  1. 是供应商身份,享受员工地位

  2. 享受员工地位,但是不承担员工义务

具体表达就是,他有自己的一套流程,但是拒绝与我的对接。他作为供应商我可以理解。

但是供应商需要按照甲方的需求提供所有需要的内容,但是整个团队包括老板也无法强硬的对待这个事情。

而作为员工地位的体现,他可以要求上游环节去做他需要做的任何事情。并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改变和组织一些工作内容的进展。简单的说,就是使用内部资源去做事。但是不承担员工的义务,比如接受制片的管理等。

这是一个非常超然的怪事。

我曾经很愤懑的产生了一些想法,就是如下三点。

首先,一个公司内不需要有两套工作体系。

其次,他的体系并不包括资产,只有后期部分。

最后,我是这个公司的内部员工,并且职责是pipeline开发。

现在想来,这必然是我对这件事,看的还是不够清晰。

如果我要处理供应商的问题,那必然是寻找替代供应商,并要求供应商做到某些要求,才能达成合作,给钱。供应商可以同时有很多的。

另外,如果是内部员工问题,我的工作成果和职责,都可以名正言顺的要求员工去满足那些规则和安排。

以上就是我今年年初的想法。直到我看过了周总理去处理顺直问题时的智慧,我才意识到自身还差得远。

周总理面临的问题是,李大钊牺牲后,北方大区区委混乱的问题,前后有李立三先生,刘少奇先生带队的两组人,先后去解决。一年多时间依然毫无成果。北方大区学生和工人的路线问题分歧越来越大,整个气氛十分低迷,甚至出现了叛逃革命的人出现。

此时出现了一个惩戒主义的路线。对被认为是“小资本倾向”的的人进行惩戒,详细内容略过,简单的说,结果就是将学生派全部洗出革命队伍。这对北方大区来说,相当于是断腿行为。

周总理当时刚从国外回来,立刻接手了这个挑战。

他的做法是将洪水全部疏导开,叫停惩戒主义,暂停新的诉求申请,主动沟通已有诉求并劝其放弃。然后将所有的分歧,拉回到党代大会上公开讨论。

此时,总理的手段初露锋芒。

接下来总理成立了巡视组,对整个北方大区的区委情况,开始了整体的巡视。

具体的巡视内容,并没有办法完整的记录下来。从后续的文献中,能够确定的是,周总理带队的巡视组,去收集情况的粒度是非常细的,工作的内容和强度都是非常大的。这是周总理的最令人钦佩的地方,也是后来让联合国的所有人敬佩的原因之一。

事情到目前为止,依然还是能够通过努力去达到的。接下来才是让我认为。我年初的想法实在太差劲的原因。这里引述@古必的精读书柜【5800字说清,周恩来教人认错的方法是什么?】中的一段话:

人被另一个人指出具体错误的时候,总是痛苦的。而帮助错误的这个人去舒服的改正错误。只有这个说服者,站在更高一层的认知维度上,去以理服人的同时,他还能保持耐心,倾听对方的诉求。帮助他看清自己的同时,也看清未来的大趋势。

首先,要站在大量详细的调研以及思考的基础上,去搞明白,那些是可以求同存异,哪些“异”是不可以接受的。哪些是做错了的地方。

其次要锤炼自己的认知。才能够以理服人。以我这个常人的水平,还需要远超于我目前能够拿出来的耐心,去倾听对方的诉求。

在倾听,讲解,反馈的这个过程中,要把我们这个错误的地方,清晰的传递给他。同时来明白改正这个错误,是在为什么样的未来做准备。

这,才是一件事情。能够被处理好,应该努力的方向。

而我,需要重新去多多调研,多多思考。去考虑这个求同存异,去考虑这个这个错,出在哪里,是不是出在我的身上,是不是出在对方身上。

同时我也要知道,我要做的是什么。我对pipeline的理想不应该是这么脆弱的,在一个多人合作的工作中,一个人埋头苦干,终究是有上限,也不符合常理的。如何将这个理解上升一个维度。去传达给对方,这就是我自己的修行。

至此,我如同流水账一般,说出来了我此时的感受。


如果我有什么地方让您很触动,请务必留言,咱们唠一下。

如果有什么地方写错了。请务必斧正,拜托了。

感谢您的观看。



后记:不知道多年后的我,再次看到这篇文章时,又作何感想呢?



毛选周选与CG工作的碎碎念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