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设计的同学要不要加入学生会

很多同学在大学期间都有在学生会工作的经历,那用人单位会不会觉得这是一个加分项呢?今天我就作为“过来人”给大家扒一扒用人单位是否在意同学们的学生会工作。

首先先给大家简单描述一下我们面试应届生的场景:
应聘者:“你好,我是之前给您打过电话的小王,今天我带着作品集来了。”
我递杯水:“您好,请坐,先看一眼作品集吧。”
应聘者:“好的,这些都是我在学校期间参与过的项目。”
0 0:“嗯,好的,手绘没有么?”
应聘者:“手绘平时练的少,没敢放。”
0 0:“嗯?嗯,,,,方案都是你自己独自完成的么?。”
应聘者:“差不多都是。”
0 0:“嗯?嗯。。。”(继续翻看)
应聘者(看我不吱声):“领导,我是我们学院的学生会主席,平时有点忙,所以有些图做的少。”
0 0:“哦?嗯。”
应聘者:“后面有我组织大合唱的照片。”
0 0:“嗯。”
应聘者:“计算机二级证也在后面。”
0 0:“嗯。”
后面的对话基本上都是围绕着他在学校做了多少活动,策划了多少演出,但对自己的作品集谈的少之又少,看他眉飞色舞的讲述这些,说真的,我们几个专业负责人眼神都有些游离,不知道该怎么继续跟他交流。
最后,我们只能回复他,回去等消息吧。
不是我们觉得他不好,而是他表现出来的能力不是每一个设计单位都需要的,我们需要的是助理设计师,能帮助我们主创设计师高效的完成项目,而不是想知道你在学校有什么样的成就,说白了,你在学校是学生会主席还是部长还是部员,对我们设计单位来说没什么区别,因为我们也不可能在设计院也给你创办一个学生会,没事就搞个唱红歌,健美操一类的活动。
当你走进招聘单位那一刻起就已经不是学生了,你就是社会的一份子,你需要工作才能维持自己的生计,所有跟设计工作无关的成就我们都不关心,这是加分项,不是必须项。方案草图不会画,方案空间尺度不准确就是不要,你组织过万人大合唱也代替不了你的专业素质,只能证明你的组织协调能力很强,所以这才是我想跟还在上学的同学们说的:
“学生会应该改参与,但不应该是你大学的全部,也不是你骄傲的全部,大学期间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永远都是学习。”

当然也有一些情况让我们觉得很有趣。
有一个刚来的助理,应聘的时候没有提自己是学生会的干部,后来有一次院里年底准备节目,他领着大家又跳又唱又演,把我们吓到了,这时他才跟我们说他曾经是学生会的文艺部部长。我问他怎么刚开始不说,他说觉得这个事没有什么值得提的,因为参加工作了就不一样了,不能再用学校那一套了,一切都以展示自己专业能力为主,大学的时候之所以参加学生会是因为从小就比较腼腆,大家都说他内向,说话声音小,所以为了锻炼自己,硬逼着自己在学生会锻炼,而且也没有因此耽误太多的学习任务。
听完他说的这些,我就想起来大学的时候有多少学生会的同学一到上专业课时就装病不去,但一个电话跟他说主席需要几个搬桌子的就屁颠屁颠去帮人家搬桌子,还有一些在学生会干出些名堂的,主席,副主席,部长,书记,满满官僚风,走路都是眼睛在脑门上,年纪轻轻就学会了装腔作势,其实很多设计课堂都是不及格的,毕业之后大多是回家继续种地,现在想想,你丫就是个笑话。
不知道现在大家能不能理清楚参加学生会到底是为了什么,它是一个你从大学再到社会这个过程中重要的催化剂。
大一的时候需要你积极参与,因为这会提升你快速融入到一个专业领域的能力,进入到社会这个能力会帮助你和同事快速打成一片,共同学习,共同工作,让你拥有神助攻的优势。
大二的时候是精选干部的时期,他锻炼的是你如何跟新进来的同学搞好关系还要教他一些规矩,也要学会领导他们做一番事业,进入到社会这个经验会帮助你工作两三年后如何带领比你还年轻的菜鸟快速融入到设计团队中来。
大三的时候是竞争主席的时候,你需要让别人服你,愿意跟着你一起干,把整个学校的氛围活跃起来,这个时候像搬桌子一类的活已经不需要你做了,因为你有更重要的事情等待你去处理,进入到社会这个能力会帮助你工作十年之后你是否有能力坐上金字塔顶端的位置,把各个专业协调配合到位,那个时候你还天天画图?别闹了,一堆客户和中层领导等着你的安排呢。
所以学生会要不要去,我的建议是重在参与,他给你带来的财富是你一辈子都用不尽的,但真正聪明的人会在适当的时间和时机将他发挥出来,而不是摇着小旗天天喊着我曾经有多少成就,有的时候反倒会适得其反。
以上这些就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希望帮助到大家。
感谢大家阅读我的文章,喜欢的话可以点击关注,如果能转发,那作者将不胜感激,以下所有课程和资源都是免费的,供大家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