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国第一条重载电气化铁路——大秦铁路

2022-08-26 21:36 作者:永磁-老鼠  | 我要投稿

大秦铁路(Datong-Qinhuangdao Railway),简称大秦线,是一条连接山西省大同市与河北省秦皇岛市的国铁I级货运专线铁路,也是我国首条双线电气化重载铁路、首条煤运通道干线铁路。

大秦铁路也是我国第一条开行重载单元列车的铁路,也是我国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重载运煤专线,同时也是中国现代化水平最高的货运铁路之一。

在大秦铁路,平均每12分钟就会开出一趟重载列车,年运量最高突破4.5亿吨,创下了世界单条铁路重载列车密度最高、运量最大、增运幅度最快、运输效率最高等多项世界纪录。

大秦铁路于1983年进行勘察设计;于1985年动工建设;于1992年全线竣工运营。

大秦铁路西起韩家岭站、东至柳村南站,线路全长653千米;货运站点37个;列车重载运营速度80千米/小时,最大牵引质量2万吨。

1983年,铁道部决定投资建设大秦铁路,并于同年年底开始线路勘察设计。

1985年,大秦铁路一期工程(大同至大石庄段)动工建设。

1988年,大秦铁路一期工程(大同至大石庄段)竣工运营。

1989年,大秦铁路二期工程(大石庄至秦皇岛段)动工建设。

1992年,大秦铁路二期工程(大石庄至秦皇岛段)竣工运营。

1995年,大秦铁路三期工程(一亿吨配套工程)开工建设。

1997年,大秦铁路三期工程(一亿吨配套工程)完工运营。

2003年起,大秦铁路连续开始实施2亿吨、4亿吨扩能改造。

2010年5月6日,大秦铁路全线完成4亿吨扩能改造。

1990年,大秦铁路以不同形式编组完成5000吨、8000吨、1万吨重载单元列车、组合列车综合试验,湖东站至茶坞站区间实现4000吨列车常态化开行。

1992年,大秦铁路全线贯通,实现5000吨、6000吨重载单元列车常态化开行。

2003年9月1日起,大秦线万吨重载列车常态化开行。

2008年春运期间,大秦铁路日货运量首次突破100万吨,并连续20天保持日均货运量100万吨以上,有力缓解南方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煤炭紧张局面。

2014年4月2日,一列由4台电力机车和315节货运车厢组成的3万吨重载列车在大秦铁路上试运行成功,列车全长3.8千米。


截至2018年12月28日,大秦铁路累计运送煤炭60亿吨。

大秦铁路采用我国自主研制的C80系列煤炭运输专用敞车和“和谐”电1/2型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通过Locotrol列车同步操纵技术与GSM-R铁路专用通信技术有机结合,首次实现网络化机车同步操纵命令无线传输;重载机车采用轻量化兼大功率设计,集自动过分相装置、5T、CTC、微机联锁、ZPW-2000、主体化机车信号、牵引供电、C80型货车牵引杆、120-1制动阀、大容量胶泥缓冲器等技术为一体;列车重载速度80千米/小时,空跑速度90千米/小时,在0.2秒内实现前后机车同步操纵、制动;通讯延时0.6秒内。

大秦铁路源头建成16个2万吨、51个万吨等共计178个装车基地;装车系统每30秒可完成一节车厢80吨煤炭的装载,1小时46分钟可完成2万吨煤炭列车装载,卸车采取不摘钩连续翻卸,3节车厢一组、10秒翻转,卸完后5秒归位;装船每秒5.1米;铁路沿途有74个抑尘站,每年装车喷洒抑尘液约1600万吨。大秦铁路系统采用可靠性强的双线双向移频自动闭塞信号设备,运用光纤通信系统和微型计算机集中调度,可实现调度指挥人员对中间站接发车进路的实时监控。

2020年5月1日,653公里的大秦铁路全线接触网断电、所有列车停轮,9800名施工人员、45组大型检修机械、81台小型机械进入铁道线。这条我国西煤东运大通道在“五一”国际劳动节这天开始了春季集中修大“体检”。这是大秦铁路首创集中修模式以来,机械化程度最高的一次施工。

2022年5月20日,大秦铁路全面完成2022年首次集中检修。此次大秦铁路集中检修在每天7时至10时进行,同时保证每天运煤量仍超100万吨。

2022年4月14日13时许,大秦铁路天津蓟州段(大同至秦皇岛方向),2列万吨重载运煤列车在铁路桥上发生追尾事故,造成部分车厢脱轨。

经过各方努力,奋力抢修,因货车车列溜逸脱线一度中断行车的大秦铁路翠屏山至蓟县西间,于2022年4月15日12时55分恢复通车。

大秦铁路开行的两万吨重载组合列车长达2700多米,因铁路地处山区,隧道多、坡道大,需攻克“山区铁路通信可靠性、长大下坡道周期制动和长大列车纵向冲动”三大技术难题。大秦铁路工程浩大艰巨,地质复杂多变,因断层交错、地形倾陡、山峦重迭而桥隧相连;线路经过454座桥梁、52个隧道,有时一列车同时穿过座隧道,曲线坡道此起彼伏,列车常扭出三四个曲线和七八个起伏。

重点工程

● 军都山隧道

军都山隧道是大秦铁路重难点控制性工程,截至1989年12月,为全线最长、我国第二长铁路隧道,全长8460米。军都山隧道地处燕山山脉区域,因受多期地质构造运动影响,隧道穿过的地质条件复杂,共经过7条主断层。其中一断层为多条小断层交汇处,在断层核心带内,围岩糜棱化现象严重,岩体结构松散,粘土、白色高岭土大量充填;隧道开挖后,围岩的稳定性差,容易渗水,增大施工难度。隧道衬砌除洞口外均采用新奥法原理设计,轨道线路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

大秦铁路一期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二期工程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军都山隧道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和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永定河特大桥获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大秦铁路2亿吨扩能工程获第八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大秦铁路重载运输成套技术与应用》获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大秦铁路工程有1000多项技改项目,其中50余项获国家各类专利。014年7月,以大秦铁路工程为平台编制的《重载运输技术管理标准》正式颁布。

2014年10月,大秦铁路被评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典暨精品工程。

2020年5月13日,大秦铁路名列2020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榜第637位。

2022年5月,大秦铁路位列“2022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第711位。

大秦铁路的建设运营,使中国铁路形成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载运输技术体系,让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3万吨重载技术的国家之一。

大秦铁路以中国铁路1%的营业里程完成全国铁路20%、全国13%的煤炭运量;我国五大发电集团、349家主要电厂、10大钢铁公司、26个省市自治区6000多家大中型企业和上亿居民的生产生活都依赖大秦铁路。

大秦铁路的建成,对开发山西煤炭,增加内蒙古、宁夏的煤炭调出量,增加东北、华东、华南等地区煤炭的供应和出口有决定意义;为平朔、晋北、内蒙西部、宁夏等地区煤炭外调的重要通道;同时对沿线工农业的发展,经济的交流与外贸出口和唐、秦地区北部铁、金、钼、铅锌等矿产资源的开发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按照大秦铁路年运量4亿吨计算,年耗电量为34.3亿千瓦时,折合费用22.6亿元,碳排放量105万吨。在同等运量下,换做公路运输,将消耗柴油1645万吨,折合费用1046亿元,碳排放量5974万吨,其能耗成本是大秦铁路的46倍,碳排放量是大秦铁路的57倍。

30年来,大秦铁路连续保持并不断刷新着列车开行密度最高、运行速度最快、运输效率最优以及单条铁路运量最大等多项重载铁路纪录,为我国“西煤东运”的战略动脉,如一条从西向东的煤河以每秒6.3吨流速绵延不断地将“三西”(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煤炭输送到渤海之滨。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动能的大秦铁路,成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铁路的标志性成就。

大秦铁路运输忙
大秦铁路重点工程——军都山隧道
奔驰在大秦铁路上的重载煤运列车
大秦铁路货流走向图
重载列车奔驰在大秦铁路上
HXD2型电力机车重联牵引万吨列车


我国第一条重载电气化铁路——大秦铁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