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雪崩的隆隆声:过调与21世纪与人口

2023-08-27 20:00 作者:Vmiddle  | 我要投稿

全名:The Human Ecology of Overshoot: Why a Major ‘Population Correction’ Is Inevitable ,选择性烤了烤。需要注意文中的一些观点、预测、数据和结论可能有待商榷/过于激进。需要理性看待。在烤的大段子中提到的参考都已经标出。(前面的散的就没弄)这玩意比核废水牛逼多了




 

此为专栏封面



过调危机与天生(nature)和人事(nurture)都有关,但是先天部分经常被忽略。实际上,大多数MTI社会的居民并不认为自己是演化的产物(例如,不了解自然选择)。很多人甚至会因为被提醒他们也是动物而愤懑。

右边的是达尔文



有人可能认为一个智慧的社会性的物种能制定文化禁忌来阻止有限的星球上的危险的扩张倾向。相当值得注意的是,现实朝向了这种想法的反面。过调最重要的根源之一便是MTI社会的人类扩张主义理念,该理念认为H.sapiens根本上异于其他物种。人类扩张主义者宣称:人类个体和社会的行为都是文化而非基因决定的;人类的聪明才智可以克服资源短缺;我们不受自然法则和约束的限制。相关的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 economics)经济模型在支撑起全球“发展”时,也暗中假定经济与环境是独立的系统,前者被持续的科技进步驱动,能够不受后者约束地增长。狂妄的后天增强了扩张的本性。




人类扩张主义是一种缺陷严重的造物,这一点证据确凿。而这宏大的文化幻觉导致MTI社会进入致命的经济陷阱。文化塑造了人类演化轨迹上的许多维度,但这不代表人类超脱于制约非人生命形式演化的基本原则。大众妄想和生物物理学现实的冲突便是生态圈中人类生态比例失衡的实证。这结论毫不令人吃惊——作为生态经济学家Herman Daly指出,不同于光荣孤立(splendid isolation)中的孤岛,“人类经济是不再增长的生态圈中完全包含、彻底依赖、持续增长的子系统”

 




根据层层相关,确凿无疑的证据,我们必须发问:为什么主流媒体没有报导,大多数普通人也从没听说过“过调(overshoot)”?其中的很多原因可能被轻易否认,但是至少部分问题与认知无能很有关系。H.sapiens演化自一个更简单更稳定的环境,我们的神经系统在那时不会处理这么多困难。人的脑子仍然停留在旧石器时代(Palaeolithic)。现代人因为目光短浅吃尽苦头,他们只能看到即刻的因果关系,并以一种简化(simplistic)、还原论(reductionist)的方式行事(比如去物质化dematerialization,如无纸化)。这种思维在前农业时期(pre-agricultural times)还能适用,但是在最近的几个世纪文化的进化(多层次文化multi-layered cultures、国际机构、接近魔法的科技())已经超过生物的演化。我们的大脑大概并不能跟上我们亲手塑造的人类世(Anthropocene)(注:如果投票通过(金钉子好像选好了),1950年可能会作为人类世的开端,这宣告了全新世的结束,以及人类的影响达到了不能够在地球历史中被忽视的程度)的改变的步调——我们已经在认知上把自身淘汰了。

 

 


最明显的例子可能就是全球对于威胁文明生存的气候变化的关注。媒体可能会暂时被诸如近期的大流行、区域饥荒、增长的难民危机或俄乌冲突岔开注意力,但是每次关注点都会放在单一的事件上。媒体很少,甚至是专业分析师也不会将这些事件联系起来作为过调(overshoot)诞出的恶果——大多数政治家就更不会了。即使是术语“多危机poly-crisis(多个同时进行的相关的难题)”也不能很好的描述现状。MTI(现代技术工业,morden techo-industrial)中的人根本是不去了解复杂性,也不会去理解过调压力下相互交叠的复杂系统的滞后、阈值和无法预测的不连续行为。过调带来的病症每一个都是无法同其他分开处理的,想直接解决过调危机必须同时解决所有问题。

 






人类的头脑是为了演化上的成功而非事实而发展的,反过来看待这件事就会重返前达尔文时期的错误,即人类与其他所有动物不同。

(The human mind serves evolutionary success, not truth. To think otherwise is to resurrect the pre-Darwinian error that humans are different from all other animals.)

                                           —John Gray

 




对数尺度上GDP与石油消费成正比



就目前而言,现代世界仍然高度依赖极高能量密度的化石燃料(fossil fuel, FF)。尽管据称可再生的替代能源正在快速发展,2021年世界82%的初级能源来自煤、石油和天然气。风力涡轮机和太阳能板(接受了大多数新投资)作为非氢可再生能源只提供了少于7.0%的分量。事实上,2021年的365天中化石燃料驱动了290天,所有的非氢可再生能源(风、太阳、生物量和地热)可供能24天。




然而,有一个问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想要在气候/过调友好的时间表上进行FF向所谓的绿电能源(green electricity sources)进行数量匹配的转换是不太可能发生的。近些年一些国家确实通过风力涡轮机和太阳能板设施实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发电量增加,但是,FF提供了2021年世界82%的初级能源,以及61%的电。上述新能源生产方式满足了世界10%的用电需求(2023年可能能达到12%),但因为电能只占总能量消耗的大约19%,在经历了数十年的持续发展后风能和太阳能在总能量供应上只占大约2.3%。




可再生绿色能源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一些年里,可再生能力的增长甚至跟不上能量总需求的增长。有分析师认为,如果我们停用(或着,用光)FF,世界要准备经历能源的陡降,以及一个能源供应更加稀缺——比如减少50%,更不可靠的未来。一个明显,但是不被提及的结果是随着能源曲线斜率的下降,最大的的耗散性结构(dissipative structures)——人类生态圈会经历大幅简化,尽管全球变暖潜能值(GWP)会迅速下降。此外,我们还要准备应对全球食物和文明运转必需的依赖FF的物质资源——我们还没有考虑同期发生的全球变暖加速带来的影响。如果MTI文化仍然保持现有的步调,一场大的人口校正将避无可避。




激进派宇宙生态学家    Thanos先生
亲手解决人口和资源问题。






“过调就是过调。一旦文明开始愚蠢地在有限的星球上为了无限的增长攫取超过自然再生限度的能源,崩溃只是时间问题。”






人类的进化轨迹和近期的工业扩张很明显造成了独属于人的生态困境:人类天生是扩张主义者,而MIT文化着迷于增长。但是有限的星球上的物质增长必定会逐渐休止。



那些对崩溃持怀疑态度的人应该知道,在过去很多区域性的人类社会已经崩溃。由于MTI社会的紧密联系,下一次衰退可能波及全球。在理性的世界,发现过调证据的国际社会应该迅速团结起来并合力减小其负面影响。遗憾的是,这并没有在现实中发生。MTI社会甚至并不了解过调。与前面的设想正相反的是,大多数工业国家甚至包括主流的环保运动仍仅仅关注气候变化并且决心找到永远发展的方法。



一些环境学家确实敦促人们尽快放弃对煤、石油天然气的投资和利用,然而,即使是为了实现巴黎协定上到2030年减少45%FF使用的目标采取的激进行动也会在缺少可用的替代能源和公众支持的完整的社会经济重建计划成为政治(如果不是社会)自杀。现代社会的一切都仰赖于持续的能源供应,因此迅速地削减FF会造成经济混沌——生产减少、大量失业、供应链破坏、GDO下跌、个人收入下降和崩溃的社会服务体系等。例如,食品生产会迅速下跌,海运和其他依赖柴油的城际运输会乏力;接下来会有地区饥荒、大量移民和全球食品短缺,持续的全球气候变化、内乱和地缘政治纠纷会加剧形势的恶化。即使大气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 GHG)浓度保持稳定,诸如海洋的热惰性(thermal inertia of the oceans)造成的短期反馈带来的0.6℃增温也已经板上钉钉[1]。单是这点就足以令世界超过1.5℃底线并长久扰动气候。



上述所有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大多数MTI的高层政府、城管部门、国际组织,很多学术分析师甚至环保组织都为了维持现状采用了可替代的双轨策略:


Track1:非但没有废除FF,政府仍在保持对FF发展的补助。2022年的补助是以往年数的两倍[2]。因此,甚至是国际能源署都认为即使到了2050年FF在国际能源中的份额也会在60%以上[2]。这将会保证工业巨轮的平稳行驶——直到第二条途径实现或是具可开采价值(economically extractable)的FF耗竭。


Track2(与途径一一同运行):同时,受到廉价、100%再生能源的诱惑,世界开始相信一个新的,神话般的概念,也就是所谓的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 RE)转型。在诸如“绿色新政(green new deal)”、“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和自相矛盾的“绿色增长(green growth”的口号下,MIT社会正竭力将一切事物电气化并向着所谓的可再生绿色能源投资,尤其是风力涡轮机、太阳能板和最近的氢能(没有一个是真正绿色的),以及相应的基础设施和应用(比如电力汽车)。所有这些“有前景”的技术—包括尚未证明的碳捕获碳储存技术—都带来了大量的资本投资,显著的职业增长以及优越的盈利机会。也就是说为了维持增长导向的“新瓶装旧酒”式(business-as-usual-by-alternative-means)经济所必需的一切。可以说,MIT的主要手段是为了将工业资本主义粉饰成问题的解决办法,而非造成问题的原因[4]。



在此输入图片注释




遗憾的是,所有的MTI策略都是在技术、能源、物质和技术上盲目的—这就等于将泰坦尼克号电气化,并假定这会令冰山融化[5]。就如上面所说的,过誉的绿色能源转型可能才刚开始并且深陷争议[6]。绿色转型最热忱的支持者们忽视了技术问题、经济和社会影响以及横亘在大规模应用前的困难。也就是说,他们忽视了过调。简而言之,风能和太阳能技术并不能说是可再生的(它们仅仅是替代能源),它们从原料到加工成为设备的生产流程都是化石能源密集型的。所以,在最好的情况下,转型也会带来至少是短期的碳排放增加;然而它们不能像FF一样提供相同质量和数量的能源;并且这些设备的生产周期,包括对于特定稀有矿物开采和精炼订单的激增,会带来巨大的生态退化以及(目前已见的)令人震惊的社会不公[6]。一些权威方已经通过计算得出现在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经济物质储备来按照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报告设定的时间去用可再生技术代替现有的化石能源体系并由巴黎和后续的气候协议跟进[7][8]。一些气候学家认为“2050净零排放”不过是应对气候难题“魔法般但不可行”的技术(非)解决方案合集的又一成员[9];或是认为它“不仅仅是一个目标,更是COP-26为了在2050年后继续使用非必须的化石燃料巧立名目的策略……会带来无可阻挡的全球变暖的风险”[10]。请记住,途径一仍稳固了对FF的依赖。的确,在《增长的极限》(Limits  to Growth)发表五十年后,有过多次颇为正式的“科学家对人类的警告”,联合国COP关于气候问题召开了27次大会,很多关于减排的协议被制定,但是所有有效减少FF使用和相关排放的主要手段全部失败了。而人类诱导的全球升温速率正处在历史最高值,世界可能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实现并超出1.5℃的全球升温[11][12]。



藉由此,MTI策略的途径1将是灾难性的。FF的继续使用意味着世界几乎不可能实现巴黎协定的到203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到2010年的55%,同样几乎不会有世界能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联合国报告确实指出各国当前的承诺会造成2030年排放量增加10.6%[13]。我们不仅会超过巴黎协定的1.5℃的全球增温限制[14],还很有可能超过较为宽松的2050年2.0℃限制。到本世纪末,我们可能会造成2.4—2.8℃的全球均温增长[15]——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大气温室气体仍在持续增加[16]。同时,气候变化已经令大约9%的人类(大于600万)脱离了历史上安全的气候生态位[17]。这还没有考虑阈值效应——即使是2℃的增温也可能会引发不可逆的“热室地球(hothouse earth)”[18],进而终结全球文明的前景。只要越过某个未知的临界点,地区生态系统和作为整体的生态圈都会更易发生突发的,不可预测的不可逆的改变,这对人类(和其它生命)而言都是可能是有害的[19]。



即使是按照最好的情况,途径1也会导致更多更长的热浪与干旱、更多的热带风暴,延长的野火季节,沙漠化加剧和水源短缺。在各种角度,破纪录的2023年正成为未来的示范原型。不同大洲上的地区正经历破纪录的热浪和干旱,或者突发的降水和洪涝;在写作本文的时候,在加拿大和西伯利亚的北方森林(Boreal forest)有超过900处野火正熊熊燃烧——大多数已然脱离控制。随着地球变得更不宜居,我们会经历农业下跌,食物短缺和更长的饥荒[20];下个世纪前上升的海平面会淹没很多沿海城市;随着国家的陆路和海运网络的崩溃,其他城市可能会被切断食品生产、能源和其它必需的资源。大都会可能难以支撑其人口并在本世纪末前消失[21]。甚至在2021年,仅考虑气候变化就有至少414个城市和14亿以上的人口被认定有高/极端的风险遭受污染、水供应不足、极端热胁迫和其他问题[22]。


好日子(赞许)



于是我们的第二条路径也会走得踉踉跄跄,同时过调也依旧如影随形。除了全面核浩劫,唯一比路径2所谓的绿色可再生能源转型的失败更糟糕的可能就是它的成功。发展出另一种大量的可稳定供应的廉价能源只会导致基于增长的“以替代方案一切照旧(business-as-usual-by-alternative-means)”,加速自然资源的枯竭/耗散,进一步恶化过调危机。

 


出于人类的本性,“为了尽可能延续我们的工业化生活方式,人类加速了对燃料、金属和非金属矿物的开发……矛盾的是,我们越是竭力延续难以为继的工业化生活方式……我们便越迅速而彻底地用光了地球现存的可再生与不可再生储备。因此增加了全球社会崩溃的速度与烈度。[23]”


讽刺的是,随着路径2的成功,生态圈会因为数十年中不可逆转的退化、紊乱和耗散而崩溃,进而带全人类一起下水。或许更小更早的收缩要比更大更晚的收缩更好。






不论MIT看来的社会崩溃的可能有多么恐怖,这都很好地与曾经文明起落的历史和系统动力学特征相符[24][25]。无巧不成书,很多MIT国家正显示出收益递减(diminishing returns)和在极复杂图景上向着崩溃倾斜的社会政治病态——恶劣的且还在增加的不公正、无能且腐败的政府和公共机构、货币贬值、民众对国家失去信心、增长的内乱等等[26]。除开这些还有或可避免的自愿毁灭综合征——生态破坏、气候变化、贸易和国际关系的破坏和对尝试改变现状的抗拒或无能[27]。




很多分析师拒绝将历史先例当做当今政治的指导。可能他们应该吸取1972年罗马俱乐部(Club of Rome)出版的臭名昭著增长的极限(Limits to Growth, LTG)的警告:在一切照旧的情况下,全球社会可能会在21世纪中期迎来崩溃[28]。正如所料,很多经济学家和技术乐观主义者极力否认这种论调——经济学家忽视了过调,甚至大大低估了气候变化带来的破坏;他们的概念和模型都是与生物物理学实际相悖的[29]。然而后续的研究显示现实世界仍令人不安地顺从于LTG模型,尤其是两个推测在下个十年左右增长会停滞并伴有衰退和崩溃的场景[30]。










“没有完好的生物圈,地球上就不会有生命存在。这显而易见。也是你唯一要知道的事。经济学家会告诉你我们能将增长从物质消耗中脱离,但那完全是谬论……如果你不去控制耗竭,你之后也会深陷其中,那就完了。”                       Vaclav Smil [31]


 

除非经历一场核浩劫,人类不大可能会灭绝。那些富有的、技术发达的国家可能更能适应,并且至少是暂时避开全球简化的最坏后果[32]。即便如此,负反馈的反弹(气候混乱、食品和其他资源短缺、内乱、资源战争等)足以清除一个发达的世界范围的文明的前景。这看似必然的人口“校正”之途中,人类的数量会重新下降到地球承载力允许(大为减少)的水平。预计长期承载量会在1亿[33]到30亿[34]之间。



在缺乏大量廉价能源和丰富资源储备的情况下工业高科技能留存多少是未知数。最好的情况下,未来确实会使用可再生能源,但是会以人力、役马、骡子和牛,佐以机械水车和风力磨坊。最坏的情况是十亿(真的会吗?)左右的幸存者会回到石器时代的生活方式。如果这样,油滑的城里人不会比预适应的乡村穷百姓和剩余的原住民更能生存。城市化水平过高导致的





  总之,任何对先前历史、当前趋势和复杂系统动力学的合理解读都昭示着MTI社会将开始瓦解,而昙花一现的人口爆炸注定会消退。人类内在的扩张主义倾向并非最佳适应方式。然而,同时代的文化规范不仅没有了解并遏制我们不利的先天倾向,反而增强了它。在这些情况下,广泛的社会崩溃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崩溃不是要解决的问题,而是循环中不得不承受的最后阶段。全球文明崩溃几乎一定会伴随着庞大的人口的校正。在最好的情况下,整个转变会被控制来避免数百万人(数十亿人?)的无谓牺牲,但这在一个对自己的困境视而不见的世界里不会发生,也不能发生。





参考文献


[0] Overshoot: The Ecological Basis of Revolutionary Change

[1]Earth's Energy Imbalance: Confirmation and Implications

[2]Fossil Fuels Consumption Subsidies 2022.

[3]World Energy Outlook 2022—Key Findings.

[4] This changes nothing: The Paris agreement to ignore reality.

[5]Electrifying the Titanic: The Shipwreck of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6]Through the Eye of a Needle: An Eco-Heterodox Perspective on the Renewable Energy Transition

[7] Industrialism—Our Commitment to Impermanence

[8] The Mining of Minerals and the Limits to Growth.

[9] Climate Scientists: Concept of Net Zero Is a Dangerous Trap

[10]Net Zero 2050: A Dangerous Illusion.

[11]Indicators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2022: Annual update of large-scale indicators of the state of the climate system and human influence.

[12]Climate Reanalyzer. Available online

[13]Climate Plans Remain Insufficient: More Ambitious Action Needed Now

[14] The World Is Going to Miss the Totemic 1.5 °C Climate Target.

[15]Addressing Global Warming—2100 Warming Projections

[16]Global Monitoring Laboratory,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17]Quantifying the human cost of global warming

[18]Trajectories of the earth system in the anthropocene.

[19] Approaching a state-shift in Earth’s biosphere.

[20]Risks of synchronized low yields are underestimated in climate and crop model projections

[21]Why Large Cities Won’t Survive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22] Environmental Risk Outlook; Verisk Maplecroft: London, UK, 2021

[23]Humanity vs. Nature—Winner Take All! 

[24]A Study of History, Abridged version, original 1934–1961

[25]Historical Dynamics: Why States Rise and Fall

[26]The Collapse of Complex Societies

[27]Collapse: How Societies Choose to Fail or Succeed

[28]Limits to Growth

[29] The appallingly bad neoclassical 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

[30]Update to limits to growth: Comparing the world3 model with empirical data.

[31]Vaclav Smil: ‘Growth Must End. Our Economist Friends Don’t Seem to Realise That”

[32]Resilience rankings and trajectories of world’s countries. 

[33]Rapid Population Decline or Civilization Collapse.  

[34]A Planet of Three Billion;

 




雪崩的隆隆声:过调与21世纪与人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