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访谈02:《十三邀》(第二季)

2023-09-03 13:48 作者:热咖呀  | 我要投稿

有了第一季的观赏体验后,对于节目的风格和主持人的特点,我都有了大概的了解,对于不同的人物和故事,也就慢慢有了更多的期待。第二季(2017年)给人最直观的特点就是这档节目有了更好的赞助商了。

 

这一季延续了上季的集数,还是十三集,符合综艺名的十三。

 

第一期:对话马东

 

马东老师也是一个优秀的主持人了,我是通过另一档综艺节目认识他的,但我还没怎么看过这档节目。其他时候则是在其它节目上,马东老师的客串嘉宾。马东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已经有了很多成熟的观点,这期节目有个主题是‘娱乐’,娱乐也是一种文化。虽说同为文化,我们讲究的是‘和而不同’,这期节目作为第二季的开篇,质量是很高的。

 

我欣赏许知远那独特的提问角度,也喜欢马东老师那稳重的感觉。在《奇葩说》中,那种辩论性的脱口秀需要辩论者的灵活,而马东老师作为主持人,那种控场能力,互动也好,沟通也好,真的优秀,和第一季中的罗振宇老师一样,这样足以成为主持人的嘉宾,有太多值得期待的部分了。

 

第二期:对话克里斯托弗·诺兰

 

诺兰导演绝对是个鬼才,他对电影整体的构思是别出心裁的,因此在他的电影中,‘自我’是个永恒的主题,他要么只给你一点提示,要么就不给,但自我始终存在,且贯穿电影。说看他的电影有门槛绝对不是骇人听闻,但如果你能多看几遍,很多问题倒也能合理解释,只是时间需要多一点。

 

这期节目是诺兰导演在宣传他的电影《敦刻尔克》,这部电影我也很喜欢,恐惧贯穿全面,但恐惧的从未具体化,是不是很好奇,那就去看电影吧,今天的主题是人而不是电影。这期节目的时间很短,和诺兰的对话很浓缩,非常值得品味。如果你也喜欢电影的话,这期内容一定能带给你启发。

 

第三期:对话蔡国强

 

这期让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有意思的是,从此之后我就记住了这个名字,再次听到这个名字,是卡塔尔世界杯的烟火秀。一场足够绚丽、足够大胆、足够奢华的烟火表演,我喜欢这个伟大的中国烟火大师。

 

为了了解蔡老师,选择从蔡老师的艺术的观点,生活的地方和他的亲情进行探索。每个角度都彰显大师独特的魅力,从朴素到繁华,最后再回归平静,这期的对话很好的展示了蔡国强的个人色彩,挺好。

 

第四期:对话张艾嘉

 

张艾嘉老师的话我并不是很了解,后面才知道她是歌手出身,后面逐渐转型为一名演员和导演,确实是一名优秀的女性。这期节目在探索张艾嘉的魅力和分析她的的成功的经历,中间还有她对异国文化的一些看法,内容挺丰富的。虽然时代变了,但人物的故事是精彩的,希望你能喜欢。

 

 

第五期:对话西川

 

西川老师是个诗人,他是和海子一个时代的人物,那么这期主题就是诗,由诗再引申到生活。诗意的生活是一个时代的象征,而如今的时代崇尚科技,崇尚物质,精神似乎有些没落了。面对旧时代的代表,许知远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把旧时的东西转化为新的东西,很尖锐。

 

这期节目有个插曲,主持人和嘉宾共游历史遗址(坟地),这是一个独居代表的地方。坟地既能埋葬过去的人,也能代表着将过去埋葬,迎接新时代的降临。中国的新形式的诗将以何种方式再次回归大众视野,这个问题不仅答案未知,而且答题人是谁也很难说。中国式的诗该往什么方向发展呢?

 

第六期:对话汪健

 

汪健老师从事基因研究,一个权威性的人物必然要有自己特立独行的地方,在这期节目中,汪健老师真是巨细无遗地展现出来了,我看到他的怪异,也看到他的洒脱。他的观点有太多历史的影子,也有属于‘活在当下’的这种觉悟。

 

生命科学一定是未来的重大科学方向,基因是神秘的存在,此刻的我们还不能很好的控制它,可这期的节目让我们看到国家和私人企业对这方面的投资,未来可期啊。这期节目还离不开一个历史生物学家,那就是达尔文。达尔文的成就不仅仅我们高中课本上的那些东西,他对自己理论的延伸对如今有着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此推荐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三部曲,很伟大的作品之一。

 

第七期:对话林志玲

 

林志玲算得上是大众心中东方女性美的代表性人物了吧,无论是面相还是身材,以及柔美的声线,‘志玲姐姐’这样的美称应该是一种褒义的夸赞了吧。从一个男性的角度,我们喜欢女性的外貌美,但随着时间的增加,没人希望自己的女神是一个‘绣花枕头’,这期节目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视野看到林志玲的一些内心世界。

 

你可以说林志玲有些造作,但不难看出她对小孩子的耐心以及对粉丝的尊重,她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价值观人生观都有一定的认识,不会盲从大众,渴望爱情但不会偏执。在录制这期节目时,林志玲尚未婚嫁,如今的话早已为人妻,也很少在新闻上听到她的消息。人都会老去,但她那美丽的外表和优美的声线依然是我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祝福她。

 

第八期:对话罗大佑

 

罗大佑绝对是一个时代的典型歌手,他的歌就是那样的朴实和上口,因此能够做到老少皆宜人人流传。这期对话在探讨罗大佑创作的灵感和出发点。从他热度最高的时期的时代背景和个人强烈的表达感以及个人的深度思考对罗大佑进行剖析,如果你也喜欢罗大佑,这期节目怎么错过呢。

 

第九期:对话李诞

 

认识李诞来源于他的笑果文化,熟悉李诞来自于他的段子,厌恶李诞是因为笑果艺人的新闻频出。17年的李诞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他在忙自己的事业,也在准备自己的书籍作品。他的思想已经有沉淀基础,开始不断的产出作品。我尊重每个人的思想,正像这期节目中许知远所表达的那样,他和李诞其实在思想上有许多相互抵触的地方,他们不断碰撞,不期望改变对方,只求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这一切都是合理的。

 

 

第十期:对话许宏

 

许宏老师是一名考古学家,现在的风轻云淡都是从前长期投入、探索、总结的结果。历史需要有人进行发现和验证,而且可能还要吃很多的‘土’,是一项非常不容易的工作。无论你的兴趣有多高,对面现实的就业始终不太理想,考古专业是名副其实的冷门专业。

 

关于考古研究,我非常尊重每项发现,但我对文物的收藏价值并不是那么感兴趣,不是那个圈子的爱好者,因此对于这期节目,我的兴趣也不是那么强烈,但我喜欢节目组对于不同领域的探索。保持耐心,积极学习。

 

第十一期:对话王小川

 

王小川是一名科技圈的大佬,但相对于两位‘马爸爸’和‘雷布斯’,他是非常低调的,虽然经常使用搜狗的产品,但这也是我第一次听到它们的关键人物。像这样的人,关于他们的智慧是属于高层级的,不仅有底层知识的丰厚积累,还有高层管理的重要经验,像这样的人,如果遇到,对于我来说,一定是值得仰望的。

 

面对科技圈和里面的大佬,物理学是基础,从大量的数据中发现规模和规律,是他们不断探索的方向。在这期节目中,我看到的是王小川的平易近人和他的追求,他说的东西我不一定认同,因为我接触不了那样的商业环境,但多听听,多思考,如果能遇到低配版的场景,合理借鉴吧。

 

第十二期:对话刘畅

 

新希望的当家人,即便是2017年,新希望的规模也是非常可观,到了现在的话,新希望的产品早已在各省份的商店中纷纷流通,谁能想到这样庞大的企业,当家人是一名年轻的女性。

 

刘畅的成功有她家庭的影响,也有个人的性格使然,当然,至于其他的外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不过这期节目的重点在于她的个人魅力。刘畅的人格魅力就是那样直接,即便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看这期节目,我都能感受她那不断的激情。她既有对现实的认识,也有对商业的坚持。主业和热爱,她能做到很好的兼容,真让人羡慕。

 

第十三期:对话姜文

 

姜文的电影非常有个人风格,他擅长借用历史才讽刺社会中的缺陷,电影中的大背景真的只是背景,而人物才是关键。他是集演员、编剧、导演为一身的艺术家,他对自己的角色也好、剧本也罢,那种特殊的理解能让我们对他的电影抱有很多的期待。不将自己局限于电影的常规手法是一种带有‘赌’的觉悟,这样横空出世的电影拍摄手法不一定能受观众喜爱,而自己还不具备那么高的导演位置,这样的博弈有可能将自己推向未知的位置,但他敢于博弈。

 

姜文的作品不是那么直白的表现他想表达的东西,电影爱好者、从业者们的推敲也不一定能反应他本人想表达的东西,因此这期节目所呈现的东西是给了我一个角度去看待姜文,我相信随着年龄的加深,他的作品能有更多的时代内涵,但我也想去感受他现在的作品所传递的精神。

 

 

个人总结:第二季的制作质量我觉得是比第一季有提升的,问题的准备,人物的选择,拓展性的延伸,很多方面都有提升,但我个人对每期节目的笔记和反思太少,这是不可取的。我也会从第三季开始用新的方式去理解每期节目的内涵并记录,而且随着内容的更新,时间点也会更接近现在,节目对现实的借鉴意义也会更多。


关于访谈02:《十三邀》(第二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