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始于极限》


读完了这本书,内心满满的。
很充实,学到了很多方面的知识,做为女性,是我喜欢的女性话题。之前没有接触到类似主题的书籍,现在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出现在面前。有些事情就是在不经意之间,你就得到了自己原本都没有明确意识到在内心深处渴望得到的东西。
略微零乱的思维需要捋捋,一本书读完了,有所收获,才对得起自己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还有情感,更何况是这样一本能拓展我的知识和思维的书,它让我看到了现实中缺憾的自己,自己跟母亲的关系,跟女儿的关系,提醒我,需要在不足之处反省自己。看到了自己问题的同时,也看到了身边亲人的问题,家曾经经历过的家庭中事件象昨日刚过去一样,清清楚楚浮现在脑海,这不自然地引发我的思考,反思,进步........即使是与这本书的主题不那么相关的人与事,也偶尔会有闪现,那么自然而然地启发我对过往生活的重新理解和认识,这就是读书的力量吧。
文章以“情色资本”这个原本是结局的话题开篇,能够引起读者极大的兴趣。距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铃木凉美的AV夜生活已经结束了大约十五年,如今的她已经辞去五年的报社记者的工作,作为一个自由撰稿的身份也已六年有余。年逾四十的铃木凉美,正如上野千鹤子所说,“也许在三十出头就丧母的你此刻站在‘极限’的边缘,想知道在没有坐标的情况下,该往何方迈出第一步”,这进一步点明本书书名“始于极限”,与本章节开篇铃木凉美所谈“始于极限”这个标题的来源相呼应。上野千鹤子明确指出“情色”不是资本,顶多是商品,资本是能够持续积累的,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经济、文化、社会人脉等方面的资本。
这个章节中上野千鹤子根据自己对铃木凉美的了解,利用多年专业知识的研究和丰富的人生经验,能够深入而深刻地侵入到对方的内心深处,对对方的行为背后的思想,家庭环境,人生经历全方位的分析,令人惊叹,她一针见血指出铃木凉美年少时从事AV行业跟她的母亲有直接关系,母女特有的关系导致她随意地出售自己的身体。我不仅心中默默赞叹,姜还是老的辣!
在第二篇章的有关“母女”的话题中,铃木凉美向上野千鹤子解释了进入AV行业是母亲对她的教育起了决定的推动作用。母亲是那么有智慧而又感性的人,她受过良好的教育,家庭有良好的经济基础,是一位儿童文学专家,她清高自傲,不流于俗,拥有智慧的同时也拥有美貌,母亲点据了良好的社会资源。铃木个人的成长从小在母亲的观察下完成,母亲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以强硬的控制手段迫使铃木凉美随时表达自己的感受,虽感不适,但从小培训的语言表达方面的训练奠定了铃木凉美优良的语言能力以及她敏锐的洞察力,这些都是她后期能够成为作家的基本资质。铃木凉美能够明显感觉到母亲对自己的观察,她也在暗自观察母亲,成为上野千鹤子所说的“青春期的女儿是母亲最好的批判者”,同时开始反抗母亲以爱的名义对自己的控制。为了抵抗母亲的这些作法,年少的铃木带着少年时期的冲动,草率地选择了原味店和援交少女,以及后来的AV夜生活。也为她一生的前景发展付出了的代价。
可是我以为,铃木凉美走入夜世界,并非完全与她母亲的教育和爱所致,也跟她遗传基因有关!在“自由”这个篇章里,铃木凉美回应了上野千鹤子在“女性主义”这个话题中所说的“说‘男人没救了’或说‘女人没救了’和说‘人没救了’一样,都是一种亵渎”。然后举例现实中的优秀男人,还有小说中的优秀男人。铃木凉美承认,在很小的时候,在阅读的文学作品,里面写到的男人,她看到的依然是男人阴暗的一面,看到的是男人的“自私、病态、愚蠢和不可救药”,比在原味店看到的顾客更可恶。以她很小的年龄“甚至认为,爱上这份愚蠢是与世界对峙的唯一方法。 现在回想起来,大概我小小年纪便容易绝望,或者说习惯先接受愚蠢的一面”。由此可见,她的喜好在那样小小的年龄就已经明确倾斜人类的阴暗,光明和美显然对她没有影响,这难道不是天性使然吗?在家人的劝诫和阻挡下依然选择了“原味店和援交少女”,这些经历只是强化了了她“对男人绝望了”,即使没有这个经历,换做其他的生活经历,她依然会对男人绝望。
上野就“母女”的问题给铃木凉美的回信更加深入地分析了铃木凉美的母亲,做为聪慧的精英女性,铃木凉美的母亲采用了惯有的生存策略,她有普通的家庭主妇所没有的良好的教育,有才华,她把自己从家庭主妇这个人群中划分出来;同时,她又有普通的女性学者所没有的富有女性魅力的美貌外表,她可以穿着性感的外衣站在精英女性的群体中,展示出与她人的不同,拒绝与她们共情和理解她们的人生路,“我有女性的商品价值,但我偏不卖,不卖也能过得很好”;精英女性强烈的自负决定了她什么事都“自我决定”,同时“自我承担”。这个美貌与才华并存的女人哟。
上野千鹤子分析了铃木凉美从事AV行业的局限和伤害,强烈建议她面对自己所受的伤害,承认自己的疼痛,承认自己弱恐,使自己成为一个强大的人。她用自己曾经也有过的羞耻和失败的人生,鼓励铃木凉美勇敢地把自己所走的弯路,把AV夜生活的经历说出来。
在“恋爱与性”的篇章中,铃木凉美在少女时代有过原味少女的经历,这让她看透了男人在性方面的丑陋,看透了男的人嘴脸,对男人失望,转而对恋爱也失望,母亲担心的她的恋爱与婚姻问题,她始终没法寻找,也认为自己不配寻找到美好的恋爱和婚姻,直到三十多岁依然与二十多岁的想法一样。
上野千鹤子在回信中讲述了性爱的历史变迁,讲述了自己的对性爱的认识。上野千鹤子不愧是研究女性和两性的专家,有完整的专业知识,结合自身恋爱和性的经历和感受,完美地阐述了自我优良的两性观点——与爱人心意相通,水乳交融,这才是性爱合一的极致。人只有经历了“爱” 和“欲想”,而不是“被爱”和“被欲望”才算有丰富的人生经历。整篇没有对铃木凉美行为的明确谴责,却处处暗示着铃木凉美对性和恋爱错误的认识和对夜生活的错误选择。
有了恋爱和性,下一个话题自然是婚姻。婚姻,对于铃木凉美这样一个有过原味店经历的女人,对男人有片面的认识和曲解,然后又从事了AV夜生活的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尽管渴望但又不敢祈望的非份之想。渴望婚姻又害怕得不到 ,同时又害怕婚姻的束缚,想通过非婚姻制度建立两性的稳固关系。这里,铃木凉美展示了做为一个普通的人在婚姻和性方面原始的动物性,上野千鹤子也如此,我们且看她的看法“我无法忍受将性和爱置于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之下,与拥有和被拥有的关系挂钩”。性与爱都是动物的原始本性,这个原始性不要受到某种形式的固化也不能被压抑或控制,要得到自然而然的舒张,不想被婚姻所困,所以选择了未婚,在有人身自由的同时,并不拒绝性、恋爱、婚姻生活。这就是以上野千鹤子为代表的提倡女性主义的精英女士对性、恋爱、婚姻的看法。
可是,上野千鹤子话锋一转,毕竟要承认婚姻是浪漫爱情的终点,而且血缘是人强大的社会资本。夫妻所以成为“家人”,不仅有性,还有爱的结晶和纽带“孩子”。有母子的家庭可以维持,只有夫妻二人的家庭则不易维持。上野千鹤子未婚与多个男人同居,在想象对方出了车祸后自己会安心照顾这个“家人”,读到这里,我想起了年初阅读的英国女作家黛安娜·阿西尔的自传体《暮色将尽》中有写到类似话题,与上野千鹤子有相似的感受,两人都是终身未婚,一生跟多个男性同居,最终都把同居男人当成家人一般照顾。两人在性事方面也有相似的看法,上野千鹤子说:“性欲降低以后,人生就变得平和了”;黛安娜则说:“性从我的生命里逐渐退潮,带来另一重大影响,就是我发现其他事情变得越来越有意思”,“在身体活跃的高峰期,女人的自我常常泯灭于性活动之中,很多人到了中年以后慢慢找到性以外的自我存在 ”。在越过了以性为主体的年轻时代,人才会遇到性之外的自己,也就是平和的自己。两人的国籍不同,从事的工作类似,都以文字工作为主,都是未婚,两人有相似的人生经历,同样都是睿智的精英女性,当老年时代来临,对性事和婚姻的理解有不谋而合之处。不同的是,黛安娜想未婚生子,生子过程中遭遇不测,也就做罢;上野千鹤子则声称因母亲的原因,根本不想生育让自己成为母亲,可是她非常清楚,“生育对女性人生的改变是婚姻无法比拟的”,一个女人,直到育龄期结束,“要不要通过生育来选择‘家庭’”这个问题都会一直困扰着女人,通过选择跟谁生育来决定跟谁组建家庭。
当我读《暮色将近》这本书的时候,对作者的终身未婚没有什么感觉,但对作者在四十二岁的时候有生育的计划却感到不解,我无法理解一个年过四十的没有选择婚姻的女人,为什么会选择生育并付诸于事实,她这些行为背后的思想活动,令当时的我极度不解,当读了《始于极限》中有关婚姻的话题,上野千鹤子与铃木凉美之间的交流,上野对婚姻、家庭、生育的专业的解释,才略略明白。女人可以没有婚姻,可以不缺两性关系,没有孩子的女人的一生是极不完整的人生,是生命的缺失。母子的二元关系可以维持家庭,血缘是强大的社会资本。
每个人都有被他人和社会接纳和认可的欲求,在生活中如果没有通过正常健康的方式得到,就会通过某些被人所不能理解的行为方式获得,“那些什么都不是、没有安全感的年轻女人们,唯有性可以出售”。可是铃木凉美并不是“什么都不是、没有安全感的女人”,她有硕士学历,可以搞科研,有很好的社会地位;她有经济良好的,父母同为社会精英的原生家庭,这样一个优秀的有着优良资源的年轻女性为什么会出售性,做AV夜女郎来谋取生活。她原本有更多的选项,可偏偏选了毫无选择的没有安全感的女人们选择的令人不齿的出售性的行业,这个污点将伴随她一生。这多么令人不可思议。铃木凉美在“认可欲求”话题的书信中直接给出了答案:为母亲曾经的厌恶,为挑战父母对自己爱的极限,为年轻时冲动的快乐。没有恋爱和婚姻的她,得不到来自其中的认可欲,“而是通过性和卖娼感受自身价值的快感”,“从这个意义上讲,我的卖娼欲是有可能上升的”,就是说,为了感受自己是有价值的,铃木会在任何年龄阶段去卖娼,这跟她是精英女性并有充分的经济收入没有关系。同时她举例自己所知众多的女名人,仅是为了寻求男人的认可从事性工作。
上野千鹤子针对铃木凉美用这种寻求认可的方式一语道破其本质:“通过成为性对象来满足认可欲求是低自尊女性的专利,她们几乎没有获得认可的其他方式”;没有自尊的女人才会用这种低级方式来寻找认可,只能出售性。“正是因为母亲厌恶到极点”这层禁忌,才尤其显得“扔进阴沟里的性”更有价值,原来啊,她对抗的是母亲的厌恶!母亲死后,夜生活这份工作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上野千鹤子继续谈论“认可”,“认可”有金钱的认可,“正妻地位”的认可等等,这些现象看起来不是寻求的表面认可,而是给予人的尊严,这与“女性主义一直主张的‘我不需要男人的认可也能做好我自己’,我的价值由我创造”,认可欲求是一种被动的欲求,即“想要被认可”和“想要被爱”,而爱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行为,而积极主动的行为正是自主的标志。这直接打碎了铃木凉美所说的付出性获得收入和价值感的说法,出售性并不能够获取男人和社会的尊重从而获得做人的尊严。人不求回报的付出会换来意想不到的回报,你一意孤行谋求的有形回报终将落空。上野千鹤子真正想说的是:人的自我价值是由自我来创造的,不是男人给予的。人生的价值在于给予,而不是谋求回报。
“给”与“被给”,“爱”与“被爱”。人一旦懂得了“给”和“爱”才会变得成熟,强大起来,才能获得在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能力”这个话题是最吸引我的一个部分,初次读大开眼界,越读越想读,有种刹不住车的感觉,读完之后身心满满,懂得了更多、有深度的认知。
话题延续的上一部分“认可欲求”。铃木凉美直言不讳,对自己有多项社会选择却同时选择了AV行业给出了更具体的答案:为得到怜爱与尊重,AV女演员和高学历的头衔我都需要。我有能力和各种资源,这些都可以满足我的认可欲,但我还需要男人的认可,即被男人所爱,做为一个“女人”被男人认可和爱,而不是因为学历、能力和资源被男人接受和爱。相亲的时候说“空姐”有人约,说“律师”就没人约,所以要隐瞒自己名校出身,隐瞒学历和资源 ,以此得到原始单纯的“女人”应得的爱。
这清晰地展示了日本在封建社会发展到边界时,男女在社会结构中的变化,女性能力和自主意识的加强,她们的内心需求在相应地变化。女人在社会中从事与男人同等的工作,可以得到社会的尊重,在工作中有些能力优胜于男人,这令女人会瞧不起男人;但是男权社会遗留的影响,令女人手握着女性尊严,却希望得到男人主动的追求;女性以比较强劲的能力进入到社会工作中,得到认可和尊重,同时又受限于传统社会在恋爱婚姻中对女性做为女人的本性原始的期盼,这些社会观念和现实的影响,导致女人在社会中位置的选择处于“当社长还是社长夫人”的矛盾中。女人的能力可以当社长,但社会传统的婚恋观念又促使你去选择社长夫人的身份,否则在这样的一个社会中女人的生存将是异常艰难。由此可见,女人在复杂的社会中矛盾的心理和异常艰难的选择。做为铃木凉美,她想要怜爱又要尊重,两个都想要,两个都舍不得;想做主体,又想做附属,两个都想做,都舍不得;想独立得到男人和社会的认可尊重,同时做为小女人,得到男人的怜爱,“只要得不到男人的认可,就仍然觉得不圆满”。男人爱的是女人,而不是女人所读的名校、能力和资源。公主和王子的浪漫爱情故事已渐行渐远,那些传统的婚恋观念正逐步被“我要做社长,也要做社长夫人”这种愈发统一的社会观念影响并有取而代之的趋势。上野千鹤子和铃木凉美就是在旧的价值观余音缭绕的背景下持有新的婚恋观念的“独立女性”的代表。
上野千鹤子,做为同样的“独立女性”,自称年轻时在性事上做过很多胡来的事,但自己和他人都并未受伤,可是年龄渐长后,“逐渐感觉到精神和身体都是易碎品。不小心轻放,身心都会破碎”,身体这个易碎品要被好好当做易碎品对待了。表面上看起来,上野千鹤子在说自己,实际上影射的是铃木凉美,身体是自己的另外一个“他”,要珍惜,要轻拿轻放,不要轻易作践,包括自己的性,不能轻易出售给男人,这样身体就容易受伤。为了出售性,找任何的理由来解释都说不过去,都是对身体的虐待。 不要受“独立女性”这一观念所困而做出不适宜的事,令自己悔恨内疚,改正多年也无法抚平精神和身体所受的伤害。
这是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社会经历的老一辈“独立女性”对铃木凉美给出的谆谆教导和善意提醒。
有关工作,铃木凉美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有迷茫,还有一丝的庆幸。上野千鹤子对“工作”这一主题,具体说是“写作”这份工作,回顾了日本女性从事写作的发展背景状况,在如今的社会背景下,对从事文字工作的人提出的教导和建议,“不要被用完即弃”,“脚踏实地地积淀出不受时代和潮流影响的东西”。即经典,经得住社会和读者,还有时间考验的作品,而不是媒体为了自我的生存,为了投合消费者的口味,而使作者成为媒体的“被消费者”。
上野千鹤子讲述了自身的写作经历,提醒铃木凉美明确自己的写作内容、方向和风格,能够在写作这条路上走得更远。而对铃木凉美放弃了报社的记者工作,成为自由职业者,她更多地流露了自己的担心,自由职者在这个社会上赤手空拳,好似孤零零地立于荒野之中,与有组织有工作单位的人可以得到组织提供的保障无法比拟。尤其在新冠盛行的年头里,看到太多的自由职业者失去了基本的经济收入,生活没有保障,更看不到生活的前景在哪里。在这里似乎又看到了上野千鹤子邻家大妈的敦厚和温暖。
铃木凉美在“独立” 这个主题中回复了自己的工作经历和自己对工作的看法,母亲与上野对自己的工作有过同样的担心,也曾经劝诫过。但她对“工作”和“独立”的认识与看法与这两位长辈相距甚远。 铃木表示对这个问题要好好跟上野交流,认真思考。
精彩的是上野千鹤子对“独立”这个话题的陈述,她以个人经历为例,说了自己年轻时对父母的经济依赖及对其愧疚之心,有一对伟岸、强大、坚不可摧的父母做后盾,对子女来说是多么的幸运,象她们这样的精英女士,在年轻时都有“实在不行就回家靠父母”的念头,这是父母给予了她们多少的深厚的爱,这些爱给了子女足够的安全感,所以精英女人们在走入社会都可以肆无忌惮地往前奔!而现在社会中有很多脆弱的家庭,需要孩子“竭尽全力阻止家庭分崩离析,甚至不惜用自己的身体堵住裂缝”,未成年的孩子不得不扛起照顾父母和家庭的责任。两种家庭相差甚远!
上野千鹤子在本节中对“天职”、“职业”、“工作”、“爱好”这四个概念给出了专业的解释,写作是涵盖了这四个方面的极少数的工作之一。写作这一个能够磨炼出来的技能,在其中可以品尝到自我表达的愉悦,但一定要确定自己要走哪条路,不要低估了读者,这个能够“载舟”也能“覆舟”的水。
一个人在独闯人生的瓶颈与难题的时候,靠自己的能力闯关后品尝到成就感和建立起的自信,如果还伴随着金钱的回报,那是多么完美的经历;工作是为了获得成就感,感受到工作带来的喜悦,让人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这些话语完美地回答了铃木凉美在上篇回信中所说的“除了婚姻,我们这一代的女性好像仍然缺乏保障”,还有她所说的失业的法国朋友过着悠闲的生活,却依然没有在本职工作中取得成就。金钱和闲暇是诞生文化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还要付出不求回报的心态,即“天职”。这些完美而专业的解释,读完后,我不禁赞叹上野千鹤子丰富的知识储备。
“团结”的话题相对简单,铃木凉美抛出了话题:女性之间的友谊虽珍贵,但不如“家人”的纽带万能。与女性朋友之间的友谊,可以相处相伴,但团结依然是困难的。请上野千鹤子给出“团结”的完美回复。上野千鹤子的回答是这样的“人生路上有人相伴,这也许是幸运的,也可能是不幸的。不过到头来终究是‘孤身一人’”。女人,有了婚姻和孩子,要经历“丧偶式育儿”,孩子和家庭是女人人生中的头等大事。 男人不会来帮你。孩子长大后,要经历自己的人生,女人依然是孤独的,“婚姻也好,家庭也罢,都不是女性的人生安全保障品”;“家庭和子女都成不了归处”。年长的女性要知晓自己,充盈自我的内心,没有男人和孩子的陪伴,依然能够漂亮地生活于世。知道了这些,做好思想准备,便不难做出选择了。”
我认为上野这个问题的回复相当精彩,于我这样年龄的女性对以后生活的展望给了一个明确的结果,指明了我们现在应该做的事,令我回顾年轻时的选择给自己带来好处,那些选择如今在继续影响我的生活,将来依然如此。年轻和如今的我做的正是上野千鹤子所说的“知晓自我”“充盈内心”的生活,将来的我依旧会延续下去。多年前的我,在濒临家庭生活的生死存亡时,无依无靠,想依赖身边的人而最终以绝望收场,在生命最低谷的基点上, 激发了自己孤注一掷的拼搏火苗,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身体和心灵的痛苦折磨中,成就了生活也成就了自己。从二十多岁起,我经历了对身边人一次又一次的失望,无数失望累积成绝望之时,我明白了,我的生活唯一能够依靠的是自己,虚弱时候的我想依赖家人而不得,强大后的我成为家人的依靠,年老体衰后我依然是自我的核心,家庭和孩子在有些时候帮到我,那仅仅是“帮到”而已,人生路还是要靠自己,就象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样,面临人生一个又一个闯关时期,身边的亲人只能看着却无法替代,闯关的主体依然是自己。这样想,就不难明白了,不分时间,不分年龄,无论小孩,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人生的每一个阶段的关口都要独自闯过呀!人生的苦,不分年龄,不分时间,任何时候都有。世事艰难,人生不易,唯有笑谈!
在“女性主义”这个篇章中,针对于铃木凉美年所说“我的观点背后往往是对男人的绝望和死心”,“对他们死了心”,是野千鹤子如此说:“上夜班时见到的男人,他们说不定也是有骨气和品性的人,只是夜班的职场女性无从得见。事实上,他们特意来到夜世界消费,也许就是为了毫无防备地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没出息的一面。”读到这一部分的时候,我不禁对上野千鹤子对男人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而折服。夜班女人看到的男人只是他们在夜市场展现的一面,这些男人在其他方面的表现,夜班里的女人看不到,并不知晓。”然后上野千鹤子立场鲜明地明确了“说“男人没救了”或“女人没救了”一样,都是一种亵渎”。例举了社会中很多具体有良好品行,绝不会去夜店的男人,来回应铃木凉美对男人认识的偏执和狭隘。
在这个回复中,我认为,上野千鹤子最精彩的言论是“我之所以相信别人,是因为遇到了让我觉得值得相信的人,与他们的关系带出了我最纯净美好的一面。人的好与坏取决于关系。恶意会牵出恶意,善意则会得到善意的回报。权力会滋生揣摩上意与阿谀奉承,无助会催生出傲慢和自大。我看某人不顺眼,对方可能觉得我更讨人嫌。也许大家都有狡猾卑劣的一面,若想让自己心中的美好成长壮大,远离计较得失的关系才是明智之举。”说得非常好!全面而简单地说出了与人的关系,对人的看法,并非简单的以一已之恶加以判断。不愧是优秀的社会学家,大家,有大胸怀,大手笔!
至于女权主义没有具体的概念,不存在正确和错误之分,简单地说,持有女权主义的女人,干脆说“我就是我”。当一个人能够站在巨人的肩上,视野就能宽阔,每个人都有站上前人肩膀上的特权,如果不用,岂不是太浪费了吗?在挑战前人的同时形成自我,最终自己也被逐渐嵌入历史。多么光明磊落的说法和观点,多么坦荡如斯,多么气度万千,多么简单而又深入!这所有的观点和说法,不仅在为铃木凉美指明正确的思维方式,确定人生方向,也为我们任何一个女人明确了活法,以及在人生途中,我们对人对事的该有的态度和方法。
再一次感叹,巨人宽阔的视野和思维!
读完这本书,我轻轻地放下,却一次又一次地拿起,一次又一次地翻阅,唯恐忽略了书中角角落落的每一个良言锦句。
毫无疑问,这本书是女性朋友的的瞭望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