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丑 观」如何深深影响了我们的思想?哲学和符号学分析

亚文化预示着文明变革

谈论所有标出使用的场景时,前提是两项
语言学语境下的概念,不是二元对立,语言中互相区分、产生差异(差异可能比较微小)的方法,如:辅音子母的清浊,浊辅音发音时声带振动,于是被“标出”。非左右这种二元对立
由语言学到文化研究,对立的现象之间,频率是不平等的
如:man-woman女性被标出,man既可以代表性别一端,又可以代表人类,mankind

特征越多,标出性越强
语言男女不能放之四海皆准,联想文化

标出的二项对立且不对称前提,不对称不仅是此二项的拉扯,还暗含了
中项:二元对抗中有看不见的第三项,保证了一定的平衡和一定的偏边,非此非彼,亦此亦彼,

没有办法自己界定自己,必须需要非标出项表达自身
例:人类默认为男人mankind
中项偏哪就是社会文化权力偏哪

文化是非常需要去指认的一种现象,非文化是默认习以为常的共识;文化需要可以地强调自己(风格、元素、特别符号)
感知出标出的风格,感知不出非标出的

在校时讨厌穿校服,毕业后怀念穿校服
思考:对青春的怀念,标出非标出

index制服控形成的另一层原因

亚群体特别风格(打扮、符号体系)奇异性——标出性区别于主流群体
在主流文化中采用这些标出的符号对一个群体中的个体会造成强烈的不安感,暴露出来。
不愿标出不代表对主流群体有归属感,只是因为安全感
例:校服防止攀比心理;犯人刺字
被标出者会假装融入主流或者形成亚文化群里来获得安全感。(亚文化群体符号学基本原理)例:犯人刺字上梁山
亚文化群体聚集多后标出性变为非标出性

区分出不正常才能认为自己是正常的。亚文化是被主流文化逼出的,确立自己的主流身份认同必须找出非主流。(不平衡的二元对立)
被标出的不安全感来自于什么?
群体动物难以忍受完全被孤立的感觉
例:福柯《疯癫的历史》

所有亚文化往往反应了人类更加本真的欲望,在标出非标出的不断反转过程中,当下的主流文化可能会退居末尾,非主流文化可能会成为未来的主流。
研究文化走势可能得从边缘文化看
例:性别对立,被标出的性别变化。化妆打扮男到女。
男女标出发展原因是生产力需求的变化

化妆取悦自己?标出取悦男性,以前男性化妆女性不化

现在男性化妆、小鲜肉变为可接受以前不可接受,问来文明的可能性的走向
小鲜肉被女性消费。资本根据女性凝视的审美志趣生产出的消费品,只因为现代女性赚钱能力上升,不影响男权结构。

亚文化群体自我认可被标出
例:女性认为化妆品取悦自己,女性认可性别歧视刻板印象,重男轻女
同性恋认可标出的语言、打扮体系。
理论上人不需要给自身加一些符号的存在换取身份的认同

例:裸体,迎反消费主义,极简风

中项是正异综合(权力体系偏向正项)的大写
例:美丑中项偏向美,文化中(意识形态)歌颂美厌恶丑
有二元对立就有意识形态。
美丑是人类发展不需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