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在电影中的文化符码表征

树为自然界常见的生物体,对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做着极大的贡献。人类对树木的依恋最早可以追述到华夏文明起源时期,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便记载了燧人氏钻木取火的故事,由于当时思维的限制,对自然界认识的局限,人类只能形成对自然界的征服与崇拜幻想。直至今日,在众多的电影作品中,树的展现也受到了千百年来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以多形态的文化内涵在影片中充当重要角色。钟大丰教授也曾表示:“中国电影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的审美心理传统的深刻影响。这有的是创作者有意追求的结果,但更多的是文化心理积淀的无意流露。”因此,电影画面中“树”的内涵,除了导演的个人表现需求外,无不透露着历史文化的痕迹。
一、 从古至今的爱情流露
宋代将树与爱情联结到一起,因此便有了“相思木”的爱情传说。大量的文学作品如《孔雀东南飞》,将焦仲卿与刘兰芝的悲剧爱情幻化为两颗相互交错的树,象征着两人悲剧爱情之后的重生,而后也在众多的诗词中运用树来表达爱情理想,《长相思》、《春词》等将树幻化为男女忠贞爱情的文化符码,爱情借用树木加以表达,寄予了树木爱情的精神寄托与幻想。同样,在电影中,树木以“人物化”的形态呈现,它不再是一种简单样貌的再现,而是成为了爱情的见证者与情感的象征。在韩国经典的爱情电影《我的野蛮女友》中,埋着“时间盒”的树底下是牵牛对爱情的期盼与等待,这棵树见证了两个人两年的爱情约定,也见证了两年期限之后的美好结局。
人们常说每一种花有其花语和代表的含义,而实际上,树木本身也有作为忠贞爱情的表征,两千五百年前孔子种下的两个银杏树,至今仍是情侣们所神往的爱情象征。《怦然心动》中的梧桐树,象征着忠贞,也代表了朱莉对爱情的纯洁与向往,影片以高大的梧桐树作为故事的背景贯穿这整部影片,它代表了朱莉每天爬到树上远望时享受着属于自己的时光,对未来拥有美好憧憬外,也成为了这个青春懵懂少女的爱情寄所,也是她在布莱斯身上产生爱恋的寄托,但随着建设需要,梧桐树被砍伐,布莱斯的敷衍对待,导致了朱莉对于树的依恋和对布莱斯的情感慢慢淡化。而来自父亲送来的“永久的梧桐树”以及影片最后朱莉和布莱斯一同种下的树苗,也预示着两个人之间爱情的再次重生。而在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山楂树之恋》中,七十年代的爱情故事在一棵山楂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心酸。影片中寥寥几个呈现出来的山楂树画面,确给观众心中留下无尽的想象,这部以“山楂树之恋”作为片名的电影,诉说了那个时代下的悲凉爱情。山楂树下让两人在此结下爱情的姻缘,秋冬季节灰暗的山楂树似乎预示了两人的爱情基调,而老三离开后,与此前静秋和老三相识时的山楂树相比,再次出现的山楂树画面中,山楂树格外的鲜活,此时树下再也不会有老三的出现,静秋与生长的山楂树形成了情感上的互通,人与树都散发了对老三深深的思念。
二、 成长的呵护与陪伴
自古以来就有“因树为屋”之说,正是因为树能够带给人强大的安全感,带给人温暖,以“守护者”的身份陪伴着人们,而这也是家所能够发挥出来的重要作用。电影《阿甘正传》中的大树,幼时是阿甘与珍妮一起玩乐、一起学习、也是彼此相互陪伴的秘密基地,长大后由于珍妮患病去世,大树下成为了珍妮永远的“家园”,同时也成为了阿甘永远的思念之地。这棵树是陪伴了阿甘与珍妮一生,从阿甘的表述中,这棵树已成为对他们两个而言的“我们的树”,尽管时光飞逝世事万变,阿甘的坚守和大树一样始终巍然不倒。在另一部治愈片《树》中,一个家庭的顶梁柱突然的意外去世之后,能够让怀念他的孩子和妻子接受现实的途径是将这份爱寄存于家外面的榕树上。小女儿西蒙将树当成自己的父亲,并在长期的感染下,母亲也逐渐接受了丈夫就是这棵榕树的设定,实际上,妻子与小女儿将对彼得的思念和他离世的现实进行了逃避,并把它寄予到这棵榕树上。影片对于榕树的表现,看似是对这个失去家庭支柱的守护与陪伴,但最终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榕树毫不留情地压垮了整个家,至此道恩正在面对了丈夫离开地现实,所有对榕树的精神寄托不过是自己选择逃避的方式,而真正需要爱护和珍惜的应该是此时身边的孩子。
结语
从古至今,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在电影中,树的出现总是会和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在文类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树的依恋仍然只增不减,或许这也是人与自然从人类伊始便存在着亲近感的原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