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老人:他带着一根竹竿,10年内救起上百名溺水者

◆感动海南候选人——魏文贤◆

◈“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8月27日晚,这支悠扬的曲子在CCTV12——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响起。随音乐出现的是万泉河畔的一位老人以及他身旁的一根竹竿。这位老人便是南国都市报在今年5月报道的感动海南候选人物、义务救人的“竹竿老人”魏文贤。
◈琼海万泉河嘉积水电站大坝附近,水波粼粼,虽然大坝边有六、七处“水深危险”、“禁止游泳”的告示,仍有大批市民到此游泳。大坝附近潜藏的暗流时常夺人生命。年过七旬的魏文贤每天中午匆匆扒两碗稀饭后,就往万泉河大坝赶,在那里守到晚上9点多,等人群散去他才回家吃饭。吃完晚饭他又返回“岗位”,卷一床草席睡在大坝边。没人给他支付工资,他守在河边的目的,是给游泳者安全提示,危急时刻救人。十多年来,被他义务救起来的溺水者难以计数,“起码有上百人”。
◈每月微薄的低保金和养老补助,外加一点捕鱼收入,就是魏文贤的全部收入。贫困的魏文贤在1993年还收养过一个弃婴,并将之抚养成人。南国都市报对魏文贤的事迹进行报道后,感动了很多读者。琼海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不久前,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记者到琼海采访时,得知了魏文贤的事迹,在前往了解采访后深深为魏文贤的无私付出感动,于是做了这期节目。在这期长达十余分钟的节目中,魏文贤说:“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没有第二次。”
◈正因为深知生命的珍贵,魏文贤老人才不求回报地为生命“护航”。谁也说不清魏文贤救起多少人。有人说,起码上千人。魏文贤说,他每天都在这岸边,碰到有人靠近危险的地方会提醒他们,一年救起溺水的有十个八个,十几年下来有上百个吧。“他是个很执着的人。”住在魏文贤家不远的王书镇说,魏文贤每天都在河边劝人不要游泳,但对方有时会冷眼相对。“他不在乎。”王书镇说。
◈说起救人,附近居民印象最深的是去年,一对被救的夫妇给魏文贤下跪。去年5月,魏文贤和往常一样守在大坝上,突然,他看到一对50多岁的夫妇被暗流吸住,不断吸往大坝水闸。魏文贤连拿竹竿的时间都没有,整个身子趴在大坝上,张开双手,冲着这对夫妇大喊“抓住”。千钧一发之际,两人抓住了他的手。两个人的重量落到魏文贤手上,他只感到手一下子往下一挫,磕在大坝上,磕出了血。顾不上痛,魏文贤不停告诉自己:不能放手。血慢慢从魏文贤的手腕处流出来。急流,仍在拉扯着两条生命。魏文贤坚持了5分钟,听到呼救赶来的人才把两夫妇拉上来。
◈“救命恩人,你在这里等我回来。”被救者中的妻子原地“守”着魏文贤,丈夫开车赶回住处,回来时拿了大包小包的东西和一个红包。魏文贤和往常一样选择了拒绝。这时,这对夫妇扑通跪了下来,说:“如果不收下我们就跪着不起来”。魏文贤只能把东西收下,但红包坚决不要。“我哪里想那么多,就觉得又救了两个人,心里很舒服。”魏文贤说。
◈大坝边上的一艘三防部门的小型冲锋艇,就是魏文贤铺席子的地方。魏文贤说,三防部门让他帮忙看艇,他晚上睡在这里,一来能看艇,最重要的是可以在晚上看有没有人溺水。很难想象,这位老人离开屋檐,在摇摇晃晃的艇上度过的那么多个夜晚。“他晚上也要住在那边。有时候我叫他不要去,他也不听。”养子魏忠继说,有时候自己为此心酸落泪。
◈其实魏文贤有家。简陋的一间平房,是政府补贴加弟弟出钱盖的。家里住着与魏文贤相依为命的养子魏忠继。1993年,魏文贤听说琼海一家医院有一个被父母抛弃的孩子,喜出望外,便领回家里养。魏文贤连奶粉都买不起,只能给孩子吃稀饭。“跟孩子在一起,从来不觉得苦。”魏文贤说,他希望孩子再苦也要做个好人,便给孩子起名“忠继”。
◈魏忠继为能有这样的养父感到满足。他说,除了吃饭,父亲大部分时间都在河边。父亲在河里撒了一个小网,每天早上拉起来看看,有时候鱼多,能卖几十块钱,有时候没有鱼,一分钱都没有。“他拿到市场随便几块钱卖掉,然后就回到河边做义务救生员。”魏忠继说,父亲没什么爱好,就喜欢每顿饭喝半两酒。每月400多元的低保金和养老补助,外加一点鱼钱,就是魏文贤的全部收入。
◈魏文庄说,哥哥抓了鱼,总会给自己家里送一些,根邻居分享。“他对邻居非常热心,谁叫帮忙他都会去。他以前帮人做红白事,有老人临终了,无论多晚叫他去帮忙,他都不会拒绝。”
◈魏文贤没有手机,没有记住任何一个被救者的名字和电话,甚至,连儿子的电话也没记。他似乎与时代“格格不入”,但他心里装着对儿子的爱,对陌生人的爱,对生命的爱。
魏文贤依旧守在那里,望着万泉河,一眼十年,河水匆匆流向远方。
——南国都市报9月4日讯(记者杨金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