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说好的书单】欧洲名校的文学系学生是这样读欧洲文学的

2020-08-18 15:45 作者:璟瑟无端五十弦  | 我要投稿

作为一个文学系科班的学生,经常有人让我推荐书。现在我写一个清单,总结我在巴黎索邦文学系本科三年的所学,权当抛砖引玉,欢迎补充。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古典文学,以及什么是现代文学?

作为中国人你可能会说:上世纪49年以后就是现代文学,1840鸦片战争以前叫古典文学。

然而外国人对自己文学的划分则是:起源于十四世纪的文艺复兴以前的叫古典文学【尤其是光华璀璨的古希腊古罗马文明,这才是欧美人的“国学”,文化的根基所在】,文艺复兴以后的都被归为现代文学。

【当然也有狭义的古典文学这个概念,是十七世纪启蒙运动时代的古典主义学派,叫classicism,主要是向希腊罗马的文学致敬】


所以在欧洲的大学,你可以看到这样的专业或者学科划分,Classics studies(古典文学),Modern Literature(现代文学)。法语叫:Lettres classiques 和 Lettres modernes。我当时读的就是Lettres modernes(现代文学)。

顺便再说一句,Lettres这个词儿不仅指的是文学,也可以指文献学语言学等相关方面的研究。一个法国人告诉你他是étudiant en Lettres,不排除他是研究文献学(philology)或者语言学(linguistics)的。


因为是现代文学专业,古代文学我们研读的不多,但是我们总有一门必修的拉丁文化课。

这门课也最让我开眼界,我记得在国内念高中的时候,古代希腊罗马总是一节课讲完。

在西方,罗马希腊的历史经常在文学作品中作为掌故典故之类的来用,比如缪塞(Musset),法国女作家乔治桑(Georges Sand)的情人,钢琴诗人肖邦(Chopin)的情敌,在他的戏剧《罗朗萨丘》(Lorenzaccio)中,男主罗朗索作为天才少年,自然能将古罗马历史信手拈来再借古讽今。拉丁文的原文引用在法语中也很多,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多数罗曼语系大多数词汇都是来自拉丁语,语法结构也极类似,我认识的精通西语的法国人比懂英语的法国人还多。

如果你对罗马史感兴趣,我推荐你读我们大三下期的《罗马自建成以来的历史》,或者又译《罗马史》(Histoire Romaine)。古罗马历史学家提图斯李维(Titus Livius)的皇皇巨著,有史诗般的散文历史之称,相当于咱们的《史记》。他的观点超出同时代就在于不为贵族歌功颂德,而是在务求真实的基础上,塑造一个罗马民族的伟大记忆。在原文中他援引了拉丁文中monumento这个词,寓意是历史就如同雄伟的建筑。反过来讲,建筑也是凝固的历史。

提图斯李维的历史散文写作方式给予后世的作家深刻影响,比如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彼得拉克(Pétrarque),还有大家熟知的莎士比亚(Shakespeare)。

这门课的一大特点就是左边法语右边拉丁语

大一以荷马的《伊利亚特》(Iliad) 和《奥德赛》(Odýsseia)开始,这两部史诗相当于我们中国的汉朝及魏晋长诗双璧《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另外还学了一些古希腊罗马神话,对于记忆外语单词和了解外国语言文化有帮助。

比如地母盖亚(西方人的王母娘娘)Gaia(古代希腊语写作γαία),就是geography词根geo-的来源。一些神话,比如美狄亚的故事,也经常在各种流派的欧洲文学作品中出现,以戏剧居多。我们大一下学期学过的法国剧作家拉辛(Racine)的《米特里亚德》(Mithridate)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大二的时候我们的重点就放在了维吉尔(Virgile)的《埃涅阿斯纪》(Enéide),以罗马人的祖宗为蓝本的史诗巨制。这部巨著还在他写作的时候,就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期待,抒情诗人、麦克纳斯文学小组成员普洛佩尔修斯(Propertitus)在《哀歌》(2.34)里写道:

罗马的诗人们,还有希腊的,你们让路;

一部比《伊利亚德》更伟大的作品正在创造。


这部史诗分成两部分,是前半仿《奥德修斯》,写埃涅阿斯的流浪;后半仿《伊利亚德》,写埃涅阿斯与图尔努斯的战争。虽然师法荷马,但是维吉尔与荷马风格迥异,笔力雄奇直追古人,值得一读。


再说一句,戏剧在我国自古以来多数时候是一种娱乐,戏子是一种蔑称,戏子的后代也没法参加科举实现阶层跃升。但是在西方,人家正儿八经地强调了戏剧教化百姓的功能。

于是乎我们在大一就学了普劳图斯(Plaute)和泰昂斯(Térence)两位伟大的拉丁作家的戏剧。

我们重点研读的普劳图斯的《吹牛军人》(Le Soldat fanfaron)深深影响了后世作家,如西班牙塞万提斯(Cervantes)的《堂吉诃德》(Don Quichotte)里的主人公“堂吉诃德”也自我陶醉;英国莎士比亚的“福斯塔夫”也是自我陶醉的典型。我们在学习文学的时候也充分利用这本书温习了拉丁语的比较级最高级的用法。

大二一开始我们就一猛子扎进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古典主义的怀抱。

中世纪在国内的课堂上很多时候老师都说“黑暗的中世纪”,然后紧接着一笔带过了。


然鹅在欧洲人眼里,中世纪精彩的很。

以亚瑟王圆桌骑士的传奇们为例, 大二我们从语言和修辞的角度重点研究了克里甸特鲁瓦(Chrétien de Troyes)呈给法国王后埃莉诺(Aliénor d'Aquitaine)【之前她还当过英国王后来着】的长女玛丽公主(Marie de France) 的长篇小说《兰斯洛:战车骑士》(Lancelot ou le Chevalier de la charrette)。

【这个原作的古法语把我折磨惨了,但是现在回忆起来非常有意思】

心系王后的骑士和王后之间的“骑士爱情”(L'amour courtois)非常耐人寻味,这也是一种隔着距离的“遥远的爱情”。十项全能才华纵横英俊潇洒的骑士不问收获不求索取,但求王后悦乐安平。


其实东西方文化是有相通的,我们常说奈何桥边忘川水,兰斯洛传奇中,地狱里也有“忘记水”(l'eau de l'oubli)。


【不要问我为啥记得这么清,因为我们大二把兰斯洛传奇翻拍成了电影,我们班没有男生,所以我来反串的兰斯洛😂演王后桂妮薇儿的是我的校花闺蜜,法国版鹿老师】


另外,还有《玫瑰传奇》(Le Roman de la Rose)也值得一看,是13世纪法国的一部长篇叙事诗,总共21780行,由古法语的奥依语方言【又称北方法语,南方叫奥克方言】写成。全书以描述梦境为形式,实为爱情寓言。


这就是本校——建于1368年的巴黎索邦大学

再说文艺复兴时期,七星诗社和其中成员龙沙(Ronsard)非常值得一读。到了这个时代,人们开始直叙胸臆解放天性,非常难能可贵。

我们大二还学了法国诗人杜贝莱(Du Bellay)的诗歌(sonnet),他借意大利以及各种典故来讽喻当时的法国社会,“意大利是法国的坟墓”,前言如是说。

sonnet又称十四行诗,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极为流行,抖森读的莎士比亚诗歌Shall I compare thee with summer就是莎翁著名的第十八首十四行诗。


巴洛克时期(十七世纪)以及启蒙运动时期是一个被国内读者普遍忽略的文学宝藏时期。这一时期流行古典主义classicism,目的是向古典时代致敬。法国戏剧届有莫里哀(Molière,又称法国的莎士比亚)和拉辛(Racine)高乃依(Corneille)三大巨匠。著名思想家伏尔泰(Voltaire)的文学成就亦是不容小觑,他的戏剧《扎伊尔》(Zaïre)受到莎士比亚奥赛罗(Othello)的影响,讲述的是一个落难公主的故事,感人至深引人入胜,我们学过的同学都在课堂上为女主人公的命运黯然流泪。

我的法国老师有一回问我如果我要翻译一本法国文学著作为中文,我会翻译哪一本,我答:当然是伏尔泰的《扎伊尔》!


再加一句,伏尔泰确实是难得的具有国际眼光的法国人,不愧为启蒙运动的领袖。流放英国时他曾经提议国王向英国学习,修建一个类似威斯敏特大教堂的建筑,来向伟人们致敬,所以咱们才能看到如今的巴黎先贤祠。他的情人夏特莱侯爵夫人(Marquise Du Châtelet)也是一代才女,十二岁的时候就可以熟练使用拉丁语、意大利语、希腊语和德语。1733年以后,她进行物理学和数学方面的研究,把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翻译成了法文。


这一时期的宝藏小说也很多,比如杨绛先生翻译的有法国堂吉诃德之称的《吉尔布拉斯》(Histoire de Gil Blas de Santillane ),作者是勒萨日(Lesage)。

戳这里看我写的《吉尔·布拉斯》书评CV5510846

备受英国毛姆(Maugham)先生称赞的拉法耶特夫人(Madame de Lafayette)的宫廷爱情小说《克莱芙王妃》(La Princesse de Clèves),心理小说的鼻祖。


到了十九世纪,世界文学异彩纷呈,你方唱罢我登场。我们上课讲到这里都说“十九世纪是一个小说的世纪”。在这一时期,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象征主义等文学流派相继大放异彩,好不热闹。

王尔德(Wilde)的著名小说大概属于唯美主义,研读过的《道连格雷的画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讲的是天才美少年的没落。和俄罗斯果戈里(Gogol)的《肖像》(Le Portrait,彼得堡故事集Nouvelles de Pétersbourg的一篇)对比起来读更棒。

现实主义首推巴尔扎克(Balzac)的小说合集《人间喜剧》(La Comédie humaine),法国的《红楼梦》。他的后辈中有福楼拜(Flaubert),写的《情感教育》(Éducation sentimentale)也值得一看。男主人公浮雷德里克和巴尔扎克《幻灭》(Illusions perdues)的男主,司汤达(Stendhal)《红与黑》(Le Rouge et le   Noir)的男主,以及所有传统经典小说中的男主也不一样,他不是个天才,不是个伟人,但也不是个大奸大恶的坏人。他只是个相对平凡怀揣理想的文艺青年,有机缘来巴黎深造,有自己的爱,有自己的梦。最后梦醒了,几段爱情幻灭了,但是他不后悔,因为这世上,他来过,他爱过。我们不会责怪他,但也不会可怜他,因为我们可以从自己身上看到他的影子,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就是我们自己。

接过现实主义接力棒的自然主义首推左拉(Zola)的《娜娜》(Nana)。如果你是个理科生,你一定会爱上自然主义,他的写作方式非常客观详尽,类似于我们后世的纪录片和报告。

此外,象征主义的诗歌很有名,比如波德莱尔(Baudelaire)的《恶之花》(Les Fleurs du mal),兰波(Rimbaud)的《醉舟》(Bateau ivre),深深地影响了我国民国时期的新月派的意象创作。兰波和魏尔伦(Verlaine)两个天才美少年的爱情也让人流泪。


二十世纪的文学都给人荒诞的感觉,法国也不例外。比如超现实主义的先驱阿波利奈尔 (Apollinaire),波兰裔法国诗人,把自己的诗排版成埃菲尔铁塔的形状,又说:“上帝是个飞行员”。比喻新颖又奇特,值得一读。

如果你喜欢侦探或者逻辑推理小说,我推荐你去看佩雷克(Perec)的《生活说明书》(La Vie mode d'emploi)。打破了传统原有的小说逻辑,从一栋巴黎的公寓楼入手讲述无数个精彩的角落。我们也能看到结构主义的影响,也难怪无数人怀疑佩雷克和结构主义大师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 个人认为是法国的钱钟书)是师徒关系。


【结束码字,欢迎评论,祝阅读愉快】

【说好的书单】欧洲名校的文学系学生是这样读欧洲文学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