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手妙手俗手
围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活动,关于围棋的文化根植于中国人,每个人心中,而典故与人物在历史之中不胜枚举,像南柯一梦烂柯人 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能带给人许多启示,引人思考,而本手熟手妙手,这三个概念是否又能成为我们思考世界的一部分呢?
人们常以下棋比喻人生,人生时间一去不复返,而下棋也是落子无悔,“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于屈原的感慨让我们体会到了人生之宝贵,每一步棋都重要。人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下本手,要想达到目的的无不需要大量的积累与练习,锲而不舍,朽木不折,不觉简单的事,也需要大量的实践的检验。
本手的特点在于一种对象化,本手固然给人带来了一种确定的满足感,但往往让人陷于一种一味隐蔽自己的本质的陷阱,学生只敢抄书,不敢大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学者只敢引经据典,不敢说出自己的观点。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称为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查,一种单纯的建立在上级观念的形式主义态度。启蒙主义,高扬理性旗帜,把人从神那里解放出来,可惜人的认识总是受制于客观环境,一定是具有阶段性的,而我们对内心中的所谓“上级”的认识同样是不完全的,一味宣扬工具理性。就成了理性的奴隶,过分的计较得失,不敢下一手妙手,同时也无法提高本手,量变也无法促成质变,进入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妙手脱胎于本首,正是本手的特殊表现形式。有时人们追求于妙手,却又不免弄巧成拙沦为俗手。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在甲午海战中被打败,却又给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新兴事物从旧事物中诞生,人们从某些俗手之中汲取养分。正是这一场场辩证统一的发展过程,让本手成为更高级的本手,妙手成为更高级的妙手。
在日新月异的时代里,我们既要下本手也要下妙手,而套路化的追求工具理性一定不等同于一种脚踏实地。要想下好本手,则需要把真理摆到创造性的实践中的检验,在这样辩证统一发展的过程中,矛盾的对立之中,在一步在或成为俗手的过程之中。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之中,事物才得以发展,自由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