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小说?或许你们都不认识!

不少朋友在生活中,网上,杂志上,常常能看到轻小说这一类的文学推荐,也有不少小说网站或杂志推出了轻小说的专栏频道,然而,我们在阅读这些此类的文章时,阅读体验却常常与普通的网文或者青春文学(以花火作为举例),别无二致,却又为何能让轻小说悄无声息的突然出现在了文学市场中?
那么,问题来了。轻小说具体是一种怎样的文体?
一.轻小说的定义与起源
什么是轻小说?关于这一方面,曾由台湾角川书店综合了日本媒体报道,与各家出版社出版时的方向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

1.主要以青少年等年轻读者为对象的娱乐小说。
2.以读者平常使用的口语来书写。(由于轻小说的起源地是日本,所以我们所熟知的一些轻小说文体,它的口语说话风格自然不同于我们国家,对于初读者而言,会有一种明显的怪异感。)
3.在封面上、内页上大量使用插画,有强烈的视觉效果。
4.风格上受到漫画、动画的影响。
轻小说作家在创作一篇新的轻小说文体时,作者常常会以动漫或漫画的叙事风格来进行创作,使轻小说在想动漫影视改编时不必要进行大量的改动。而目前绝大多数轻小说作家,创作轻小说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作品能够顺利的进行动漫改编。
日本知名文学评论家大森望在其《乱砍轻小说》一书中也曾指出:轻小说可以称作是“用文字写成的漫画”。

5.作者并不是向青少年诉说一个故事,而是以和青少年读者相同的视点来描述作者本身认为有趣的故事,换言之,以第一视角来发展故事的剧情,而故事的主人公,也基本是青少年年龄的外表。
以男主,或女主视角,也可以是以配角的视角来书写,这种多视角设定,也成了轻小说的一大特色。

知道了以上五点,我们已经对轻小说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那么新的问题又来了,轻小说是如何出现的,又为什么能够在日本流行进而向国外进行输出?
轻小说的起源,一般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一九七五年创刊的“朝日ソノラマ文库”,旗下代表性的作品有高千穗遥的棘手拍档(Dirty Pair)、菊地秀行的吸血鬼猎人D,而由漫画家安彦良和担任棘手拍档的插画开始,这种模式也成为轻小说与漫画插图结合的起源。

另一说则是从新井素子和冰室冴子进入文坛的一九七七年开始算起,尤其新井素子以第一人称撰写青少年小说,在当时是相当大胆的突破与创新,而因为两人出道时都是与读者相近的世代,并且“连描述性文字都以口语体来书写”,后来该领域作者的书写风格也多受两人的影响,所以皆被视为是轻小说的始祖。

二.日本轻小说的发展
轻小说诞生初期,主要载体是名为‘文库本’的一种小型文学普及读物(在我国台湾称之为口袋书),纸张为A6大小,尺寸为105×148 mm,采用软装封面,因其价格低廉,进而成了青少年有能力消费的产品之一。


1980年初,日本迎来动画的黄金年代。
而也是在这一时间,《宇宙战舰大和号》,以及《机动战士钢弹》等著名动画由发行商小说化,也因为小说瞄准的是以青少年为主要的目标,所以封面采用了不少知名画家的绘制的插图。
与此同时,轻小说方面,由高千穗遥的著作的棘手拍档(Dirty Pair)与漫画家安彦良和合作的一本新式漫画式插图的作品诞生诞生,受到不少读者的喜爱,更是成为了轻小说必配有插图的标杆。
轻小说与漫画的结合,虽始于封面设计,但也渐渐发展出了小说向漫画改编的趋势。
时间来到1993年,第一部由轻小说《无责任舰长》改编成的动画被搬上荧幕。

不过带起轻小说向动画进行改编风潮的,则是公认由神一所著作的《秀逗魔导士》,自从《秀逗魔导士》动画化以后,轻小说的知名度大大提高,之后各大书店都必定有一个轻小说的专柜。这些轻小说逐渐被改编成动画片在电视上播出并获得成功后,动画化成为了轻小说常用的传播手法之一。

同时,包含SF元素的轻小说凉宫春日系列在改编动画上取得了压倒性的成绩,可算是在另一层面上的高潮。
而轻小说的范畴,也不在仅仅局限与奇幻或科幻频道,逐渐包罗万象,青春、校园、恋爱、神秘、恐怖、历史、推理等也成了轻小说的火热题材。
根据2005年日本出版科学研究所五月号《出版月报》特别制作“轻小说研究”特辑,报告中指出,2004年新出版的轻小说总数,高达二一七九本,印刷量达八百三十二万册,再加上旧书追加的销售量,整体市值高达四百四十亿日圆。
虽然“轻小说”每个月的销售数量惊人,但在日本的却被定位为“次文化文学”,始终被文艺评论家漠视,甚至无法在书店畅销书名单中出现。
不过由于读者年龄开始产生了多样化的趋势,像乙一、小野不由美等横跨轻小说与一般向小说的作者也增加当中。
甚至更有如:桐野夏生(野原野枝实)、唯川惠、山本文绪、村山由佳等从轻小说出身的作家获得直木赏大奖或其他文学奖项的肯定,打破一般人对轻小说作品的印象,种种迹象显示轻小说越来越受到关注。

而日经BP社于2004年出版轻小说完全读本开始介绍历代的轻小说文学,主办日本推理小说三大年度排行榜之一的“这本推理小说最厉害!”排行版的宝岛社也于2005起开始每年出版“这本轻小说最厉害!”排行版,展开轻小说文艺评论及探讨轻小说出版面向的开始。
而轻小说,漫画,动画的结合,更是让轻小说正式进入市场,成为了日漫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三.轻小说的表现形式与风格
轻小说这一行文风格,起源于日本,并且得到了日本本土市场以及日本部分文学作家的认可。在进入我国后,随着互联网兴起,由日本动画的衍生作品之一,轻小说,从而正式进入我们的视角,使得其逐渐成为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字眼,不少定位于青少年的杂志,继而推出了轻小说专栏,轻小说栏目征稿等活动,包括各大网文写作平台,我们也能发现轻小说这一题材的分类。

《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
为了能更加直白的凸显出轻小说的行文风格,我选用了前几年一部大火的动画其轻小说版本,其中的部分片段作为举例。
这里是爱蜜莉雅首次登场的片段,从第一段登场时对人物的外貌描写来看,其行文方式与普通网文并无太多不同。但到了最主要对话环节——占据了总内容接近一半的主要环节,这种行文差异就体现出来了。
那就是——简洁直白,行文方式平淡。
如果观众将轻小说与动画同时作为比较,我们更能能发现,小说中的所有文字几乎都能在动画中按顺序体现出来,极少出现其余冗余的文字。甚至我们可以直接认为,轻小说,就是动画的文字版。
我们熟知的不管是中国传统文学,或者是网文中,其书写对话的方式,会习惯性带入一个因素,那便是情感,不管是在前缀或者后缀用形容,动作,或是环境,也或者是在话语中体现出当前人的情绪用文字表达出独特具有辨识性的性格,并且基本会注明说这段话人究竟是谁,防止读者产生误会。
这一复杂的行书风格,对小说影视化却造成了极大的难度,许多情节无法在荧幕上得到原本的体现,这也是不少小说影视化后被原著党所批评的一点。
然而基本在所有典型的轻小说文体中,特别是对话占了重要主体的这种行书方式,似乎将这一特征完全舍弃,一切交由读者自己去体会。
同时,我们所常见的故事元素——背景交代,环境描写,心里侧写,动作形容等,也似乎被这一文体所舍弃,被一笔带过,转而突出当前人物视角的感官,即视,听,心里当前所想等。
而正因为这一特色,喜好的人自然能更加产生共鸣,不喜好的人虽不会纯在看不懂的情况,却难免会产生异样感,影响阅读体验。
另外,再补充说一下关于轻小说在我国本土的发展,就像前面说过的,轻小说随着互联网兴起在进入我国具有一定知名度后,我们可以从市面上常常见到轻小说这类的字眼。
但实际意义上来说,轻小说这一文体似乎并不能得到中国文学市场的认可。市面上出现的一些网站对轻小说的征稿,鉴于其面向的年轻化群体,最终呈现出现的结果,仍旧是我们所熟知的青春类文学或者常见的网络小说,表现形式与轻小说的原本面貌根本搭不上关系,只是披着轻小说这一层看上去华丽一点面纱而已。
更多的人,也并不会去主动阅读相关的轻小说,只有一些日漫爱好者可能会对动漫的的这一孪生兄弟产生兴趣。

这是我在网上寻找轻小说作品时某部作品底下发现的一篇评论,可以从字里行间中很明显得出作者的倾向,我难以苟同。
诚然,国内早些年出名几部网络小说,在经过影视改编后,其出来的结果与原著相比,确实显得有些差强人意。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其原本的小说作品,不管是文字底蕴,剧情,人物刻画方面,仍可以称之为精品。
在中国本土,一个主要依靠动画,漫画,或者游戏来捆绑推广宣传的通俗文学,与中国网文这种基本全靠作者的硬实力吸引读者才能破圈而出得到市场认可的通俗文学,两者不管是质量还是受众体数量,都不是一个量级的存在,没有丝毫的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