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一阵已经吹过的风——聊一聊李荣浩和《乌梅子酱》

看到这标题,有些小伙伴就感觉不对劲:up主你不是只关注王心凌的吗,怎么开始研究别人了。 我的回答是:确实是专属于王心凌的频道,但也会考察现在的华语乐坛的特点和走向。毕竟这批人还活跃着,只要他们还在,就仍然代表了一些当下的音乐风格。这既是对过去的总结,也是对未来即将发专的歌手们的有益借鉴。再说了,王心凌的音乐发展史,也是华语乐坛兴衰的一个缩影。 所以我偶尔会写一些当下的热歌的简短乐评,还有一些(关于乐理/歌手本人等的)附属看法。如果冒犯了各位粉丝们,我先给大家道个歉哈。 首先大家都看过了,某知名乐评人对《乌梅子酱》的点评。 在初听之后,我的第一印象是:没那么糟糕。 《乌梅子酱》是一首算比较鲜明的ballad,偏欢快(bpm84),相比于主流ballad,乌梅子酱比较让人觉得舒服,而不是沉思、共情。主歌第一个和弦是“4”,这种4开头的歌居然还有点对得上李荣浩早期的风格(参考《丑八怪》或者《模特》),形象一点的感受就是,以前的李荣浩是眯着眼睛唱歌,现在睁眼了(虽然还是小- -)。 至于“下沉”这个词,我个人是比较反感的。在刚吹完甜蜜风的2022年,大家的感受仍然是比19年以前还要艰难一点点的大环境下,欢快的歌曲更受欢迎是非常正常的,完全不能用“下沉”来概括。毕竟咱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是根本目标啊。 但是,深挖下去也确实没更多的惊喜。二刷、三刷甚至单曲循环下来,乌梅子酱给我的体验并没有增加。 打个分(100分满分)的话,75+吧,差不多了。 然后是一些争议的点,我们一条条展开来讲: 1,“李郎才尽”? 李荣浩自己都说了,吃多了珍馐百味,总是会惦记起白菜来着。这属于创作者自己的口味范畴,不能说他写了一首简单朗朗上口的曲子就等于江郎才尽。毕竟周杰伦也不是每首歌都叫《双截棍》,陈奕迅每首歌都是《浮夸》。 2,抄袭? 关于抄袭,也就是跟其他歌曲雷同,如果不是故意提出来的话,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感觉。在看了一些所谓的“抄袭”依据之后,我的看法是有点像,但查重率没有到50%以上,而且个人感觉并不像周杰伦的《浪漫手机》,歌曲结构上有点像《轨迹》,立意上则像《告白气球》。其实像乌梅子酱这样的歌曲编排结构,华语乐坛有很多,跟著名的4536251套用法没什么区别。 抄袭这玩意儿,其实就是习惯问题。就好比李荣浩习惯吃徽菜,周杰伦则偏好台湾菜,忽然有一天李荣浩说他从今以后就吃台湾菜,确实有点儿反常。但如果李荣浩和周杰伦一直在同一个饭堂里吃饭,连哈气的味儿都差不多,就不存在习惯反常的问题。 往大了说,立意的抄袭才是最高明的。比如当年陶喆和Jolin合唱《今天就要嫁给我》,没过几天,王力宏就跟Selina合唱《你是我心内的一首歌》,像这种“明着打擂台”的有趣对比可是数见不鲜。
再说了,歌手的音乐人格是由巨量作品支撑起来的(参考我前面写的关于王心凌音乐人格的文),即使李荣浩唱了乌梅子酱,也不妨碍《李白》、《喜剧之王》、《年少有为》以及李荣浩的立体形象在我心中的分量。在大量作品的基础上,偶尔出现旋律、立意的雷同情况,完全可以接受(而像《明天你好》这样的曲子就比较惨了XD)。 李荣浩“飘了”? 众所周知,在2013年,即将踏入而立之年的李荣浩拿到了金曲奖最佳新人,又过了六年,当上了好声音导师。可能大家看到的更多是荧幕前所向披靡的李荣浩,但其实,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他曾经跟死神擦肩而过,他也曾经跟大多数地下音乐人一样,辛苦多年毫无出头之日。我们既没必要因为某些高光时刻神化一个人,更没必要因为“他变了”而恶评之。 对后续准备发专的歌手(准确来说是其歌迷们)的一些启示。 好了,饶了这么个大圈儿,终于回到咱们的主角。现在是2023年4月2日,王心凌发专已进入倒计时,我也看到了许多期望和评价,还有有可能抢先一步发专的鱼姐的一些消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历过,当年我上大学的时候,每当周杰伦发专前夕,那阵仗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基本上提前一周就会有人透露完整的歌单名字。这种歌单肯定100%不正确,但是效果杠杠的,搞得大家都使劲儿猜,跟柯南似的,这个字有何含义、那个词有没关联,既无聊又有趣。 今时不同往日,咱们这批人已经老了,没有以往的激情,因此迎接新专辑的,可能是一些评头论足的杂音,甚至会因为性别问题,比评价李荣浩的词语更尖锐刻薄。这并不是退步,只是大众的口味挑剔了而已。如果你是凌宝,正好又看到了这篇文章,可以尝试着深呼吸一口气,看淡一点,保持期待但又无需过于紧张。 反正那个女人说了,乖乖等着,乖巧一点,至于她的水平,还需要担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