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圭战争-里亚楚罗水战
本文章出自于 时代文艺出版社 铁血文库特刊《南美大陆的战火-三国同盟战争》,有些图片出自于网络和阿根廷纪录片《三国同盟战争》,关于这场水战纪录片里略有提到(即第一集后半段一小部分)。
巴拉那河上的巴西舰队阻碍了巴拉圭人沿河而下,保罗内的奇袭(战争初期阿根廷军队在科连斯特省一次成功的行动)更让洛佩斯见识到了水上运输带来的优势——阿根廷人可以反击第一次,也可以再反击两次三次。因此,巴拉圭必须要拔除敌舰的威胁,打通巴拉那河。
巴拉圭军队入侵阿根廷科连斯特省时,五艘巴拉圭炮艇俘获了两艘阿根廷汽船↑
6月8日,洛佩斯登上了“塔瓜里号”战舰,次日到达乌迈塔要塞,真是御驾亲征,但他还带上了林奇夫人,、儿子们、大量美酒、从法国定做的华丽军服和仆人,更像是去度假。
林奇夫人↑,爱尔兰人,洛佩斯的妻子,游历法国时相爱。
10日,巴拉圭开始着手准备一场水战。当时可以调用的有9艘全副武装的蒸汽船,此外还有6艘平地舟。这种平底舟就是在一块平板的船上装一门炮,没有动力,需要拖行,但可以增加额外的火力。海军上将梅萨担心它们会影响战舰的速度和灵活性,但洛佩斯同意带上平底舟补充火力。
巴拉圭军队的平底舟↑ 作战计划最后是由洛佩斯拍板决定的,有梅萨担任指挥官。梅萨是个老前辈,老洛佩斯时期就担任了“塔瓜里号”的舰长,巴略斯北上科英布拉时(巴拉圭军队入侵巴西马托格罗索省时),舰队搭载士兵的任务也是由梅萨负责的。此人不熟悉水战(巴拉圭普遍缺乏实战经验),甚至不想接手这个任务,但他无法拒绝命令。
两国的船数相同,但巴西的船更大、火力更强。巴西有59门或60门炮(当时甚至有报道把巴西的炮数夸大到100门),而巴拉圭只有34门。即便算上平地舟,巴拉圭也只有40门炮,一些资料所称的44门不知从何算起。 巴西战舰都是专业军事用船,而巴拉圭只有“塔瓜里号”是专业战舰,这是一艘购自英国的蒸汽炮舰,其锅炉在吃水线之下,而其他战舰都是商船改造的。以改装船对抗专业战舰,这似乎是堂吉诃德的作风。这么一比,很难说巴拉圭有什么优势。如果非要找一个优势的话,大概是船越小灵活性就越强吧(迫真)。
按计划,当晚巴拉圭舰队从乌迈塔顺流而下,次日黎明前便可见到巴西舰队,再助夜色到达河东侧的里亚楚罗溪口,在此释放平底舟,每艘战舰选中一艘巴西战舰攻击,最后俘获之。里亚楚罗溪口附近有两面峭壁,洛佩斯在次秘密布置了22门火炮和步兵,由布鲁格斯中校指挥。可是,人不如天算。等到真正行动的时候,很快就出意外了!“伊维拉号”出现故障,梅萨本可以丢下它,率领其他8艘继续前进,这么做并不影响全局。但总统计划中的是9艘船,梅萨毫不敢违,只是停下来修理。 浪费了几个小时之后,船也没修好,梅萨这才将其放弃。可是,此次奇袭最关键的条件——夜色——没有了。直到早上8:30,敌舰才进入视野。如此光天化日之下,对方还发现不了他们吗? 巴西海军中将弗朗西斯科.巴罗索升起战旗,仿照英国名将纳尔逊在1806特拉法尔加的名言说到:“祖国巴西期盼她的孩子们都恪尽其责。”水兵们发出“viva”(万岁)的呼声。 下面是战斗的详细过程: 1.巴西舰队位于巴拉那河西侧(即查科一侧),河中那些密密麻麻的岛屿宛若史前怪兽产下的巨卵,难以通行,但河东侧(即科连斯特一侧)的水道相对而言是最通畅的。在巴拉圭舰队行进过程中,双方发生交火。由“伊古雷号”和“伊波拉号”和“奥林达侯爵号”(这艘船是巴拉圭扣押巴西的汽船,后在梅萨的建议下,武装编入巴拉圭舰队)拖拽的平底舟被击毁。“海胡伊号”位于巴拉圭舰队最末,遭到多次打击,锅炉损坏,最终丧失行动能力,顺流漂到了里亚楚罗湾岸边。可见巴拉圭开局便不顺利。余舰继续顺流而下,在圣卡塔里纳岬角转弯,再逆流航行至里亚楚罗溪口停靠(保持逆流状态是为了使船稳定)。 2.巴拉圭现已完成部署。“塔瓜里号”、“巴拉瓜里号”、“东方萨尔托号”释放了各自的平底舟。现在,岛屿及沙洲起到了掩护作用,巴西舰队攻击不便,于是像一条长蛇一样驶向东岸。此时峭壁上部署的巴拉圭军队将炮火和子弹打向巴西人,后者措不及防,但亦予以还击,两军交火,河面水花四溅,就像烧开的沸水。
3.巴西舰队的第二艘和第三艘(耶基提诺尼亚号和亚马孙号)意外脱队,使位于队首的“贝尔蒙特号”成为一个明显的目标。正所谓“枪打出头鸟”,它几乎遭到了敌舰的“群殴”,木制船体被打出了37个大洞,近一半位于吃水线。“贝尔蒙特号”很快出局,无助地漂向了帕罗梅拉岛附近的卡夫拉尔岛,所幸战场硝烟四起,遮蔽了巴拉圭人的视线,而后者尚需要对付其他敌舰,“贝尔蒙特号”因此免受进一步攻击,躲过了最糟糕的结果——沉没。 4.“亚马孙号”归位。而“耶基提诺尼亚号”不幸搁浅,沦为了活靶子,遭到布鲁格斯的步枪手和火炮打击,帝国第二大战舰就此报废。
5.“巴奈巴号”离队,打算去救援“耶基提诺尼亚号”。其余的巴西战舰照搬了巴拉圭人路线,先顺流而下,再转弯逆流而上。 6.“巴奈巴号”被4艘巴拉圭战舰尾随,“巴拉瓜里号”困其船首,“塔瓜里号”逼其左舷,“东方萨尔托号”逼其右舷,“奥林达侯爵号”逼其船尾。巴拉圭人开始登船作战,但巴西船体更加高大,登船颇有难度。由于船只磕磕碰碰,一些人在登船时落到两船之间,然后不幸被夹死。这是战役最激烈的阶段,惊慌失措的巴西士兵纷纷跳水。剩下的巴西战舰暂时无暇支援“巴奈巴号”。 7.“梅阿里姆号”离队,救援“贝尔蒙特号”。 8.“亚马孙号”的船首覆有装甲,又凭借其更大的体积,采取了果断一击,撞沉了停靠在岸边的“海胡伊号”。“阿拉瓜里号”和“贝贝里比号”离队,驶向上游,欲助“巴奈巴号”。
9.“巴奈巴号”已经损坏,并在帕罗梅拉岛东侧搁浅。“东方萨尔托号”、“奥林达侯爵号”、“塔瓜里号”继续实施撞击。“巴拉瓜里号”在战斗中损坏,在帕罗梅拉岛北岸搁浅。在另一边,“伊古雷号”、“伊波拉号”、“皮拉维维号”和三艘平底舟继续与布鲁格斯部队一同打击射程内的巴西船。 10.撞沉“海胡伊号”后,“亚马孙号”驶向巴拉圭舰队停泊地,“伊瓜特米号”、“伊皮兰加号”紧随其后,“梅阿里姆号”也归队加入其中。
11.“阿拉瓜里号”和“贝贝里比号”发现“塔瓜里号”离开了“巴奈巴号”。同时“巴拉瓜里号”的船员弃船,登上了帕罗梅拉岛。 12.“伊古雷号”、“伊波拉号”、“皮拉维稳号”逃往上游。“亚马孙号”撞沉了一艘原由“东方萨尔托号”拖拽的平底舟。“伊瓜特米号”脱队,与剩余平底船交火。 13.“塔瓜里号”驶向上游,“阿拉瓜里号”和“贝贝里比号”欲攻之。“东方萨尔托号”和“奥林达侯爵号”放弃“巴奈巴号”。 14.撞沉平底舟后,“亚马孙号”转向“奥林达侯爵号”,“伊皮兰加号”和“梅阿里姆号”跟随。 15.“伊瓜米特号”又转向“塔里瓜号”,遭到布鲁格斯的炮火攻击。“塔瓜里号”在“伊古雷号”、“伊波拉号”、“皮拉维维号”掩护下一同驶向了更远的上游。剩余两艘平底舟被船员放弃。 16.“亚马孙号”撞击“奥林达侯爵号”,在“伊皮兰加号”和“梅阿里姆号”的协助下将其重创,“奥林达侯爵号”最终沉没。接下来“亚马孙号”撞击了附近的“东方萨尔托号”。 17.“伊瓜特米号”想帮助“耶基提诺尼亚号”,因吃水深度的问题无法靠近。“阿拉瓜里号”和“贝贝里比号”追逐逃窜的四艘敌舰。 18.“伊瓜特米号”设法救下“耶基提诺尼亚号”的船员后,加入了追逐剩余敌舰的行动。 19.“阿拉瓜里号”和“贝贝里比号”放慢速度,希望下游的4艘巴西战舰赶上,巴拉圭剩余4艘(即“塔瓜里号”、“伊古雷号”、“伊波拉号”、“皮拉维维号”)趁机逃走。巴西放弃追逐,战斗结束。
据汤普森记述,巴西约300人伤亡或失踪,巴拉圭的伤亡人数约200人。而理查.伯顿写道:“巴拉圭自称损失200人,但巴西称对方损失1500人至3000人;巴西自称损失300人,而巴拉圭夸大为800人。”当年尚且众说纷纭,今天的各种资料中对战役的细节描绘总有差异也就可以理解了。 此战,巴西人声称以1艘战舰的代价击沉11艘巴拉圭军舰,令人怀疑其真实性。但毫无疑问的是,巴拉圭自此失去了能够为陆上军事行动提供掩护的内河舰队 回到乌迈塔要塞,洛佩斯本以为能大胜,结果看到六艘破破烂烂的战舰驶进港口。他随即怒火中烧,连林奇夫人都被下了一跳,海军上将梅萨重伤,但知道后果后,果断在船上饮弹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