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理论分享】《中国工艺美术史》第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1
知识
与实践的结合
如果是玫瑰,它总会开花的
If it's a rose, it will always bloom.
✦
No.
01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工艺美术
⼀、概说
1.背景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个长期混战的时代,社会经济、文化遭受到严重的摧残和破坏。
(2)这⼀时期是⼀个社会大动荡的时期,各民族⼈民四处迁徙,增加了相互交融的机会,促进了⼿工技艺的发展。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争频繁,⼤量⼈口和工业技术⼒量不断向南转移,促进了南⽅的开拓和发展,改变了长期以北方为工艺美术⽣产中心的局⾯,⼯艺美术生产的重点,开始从北方转向南方。
2.工艺发展的表现
(1)手工业工人已具有⼀定程度的独立和自由。促进了⼯艺品种的发展。
(2)北⽅战争频繁,促进了南⽅的开拓和发展,⼯艺美术生产的重点从北方转向南方。
(3)佛教的流行,促进和扩⼤了国内外的交往。
(4)印度僧⼈和西域⼯匠为⼯艺文化带来了新的成分。我国吸收并加以消化,创造出了新的风格。
陶瓷工艺
⼈们在陶器制作的长期⽣产实践中,致力于胎料的精选,窑的改进和⽕度的掌握,把陶器制作得更精致,质地更坚硬细密,以提⾼实⽤性能和外观的纯洁度,因⽽产⽣了瓷器。
1.青瓷
(1)陶和瓷的区别:
① 原料不同,陶器⽤黏土;瓷器⽤瓷土。
② 烧窑⽕候温度不同,陶器较低,800℃左右;瓷器较高,12000℃左右。
③ 物理特性不同,陶器质地松脆,有微孔;瓷器质地致密、坚实、不漏水,敲击有金属声。
(2)产地及其系统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青瓷产地,主要是以浙江地区为中⼼。浙江地区的瓷窑,⼤体上可以分为四个系统。
① 曹娥江地区的越窑。品种繁多,制作精美,是六朝青瓷中的翘秀。

上林湖越窑青瓷展 展品
② 东部瓯江地区的瓯窑。瓯窑制品的含铁量较越窑低,胎⾊较⽩⽽釉呈淡青⾊。

永嘉东瓯窑址出土褐彩青瓷羽箭纹器盖
③ 西部金、衢地区的婺窑。婺窑制品含铁量较⾼,故胎⾊泛红,为了取得较好的⾊彩效果,运⽤了化妆土 ;

婺窑青瓷
④ 北部东苕溪地区的德清窑。烧制青瓷、⿊瓷。

西周至春秋原始青瓷罐残片
(3)青瓷的造型
① 盘口壶。⿎腹,细颈,口呈盘形,因此得名。
② 鸡头壶。是具有时代特⾊的⼀种壶式。它在盘口壶的基础上,肩的⼀面加饰⼀个鸡头,另⼀⾯安置把收,上接盘口;
③ 莲花尊。这是⼀种具有较⾼艺术性的造形。设计别致,意匠新颖。代表作有仰复莲花瓷尊。
④ 扁壶。战国以来出现在北⽅的⼀种特殊的壶式。代表作有河南安阳北齐墓出⼟的扁壶,壶体两⾯饰有舞乐的浮雕⼈物
⑤ 瓷罐。形体较矮,⿎腹,肩有四⽿,或两⽿作铺⾸形。另有⼀种较⾼的瓷罐,肩饰四⽿,⽿甚⼤,罐腹上部饰以莲花瓣纹,瓣⾝ ⽤线刻画,瓣尖⾼起
⑥ 杯和盘。杯常和盘⼀同出⼟。最早的杯是⽿杯,是⼀种传统的造型。长沙晋墓曾出⼟双连杯和⾼脚杯是⼀种特殊的形式。
⑦ ⽔注。常制成蛙形。
⑧ 瓷灯。有的做成熊形,头顶灯盏,坐于灯盘中。
⑨ 熏炉。流⾏在三国两晋南北朝前期。炉⾜往往做成熊形,炉体镂成许多三⾓形⼩孔。
⑩ 唾壶。早期盘口较⼩,晚期盘⼜扩⼤。虎⼦。⼀种溺器。多做成兽形,上有提梁,提梁也有塑成兽形的。魂瓶。⼀种宗教性质的 明器,是⼀种奇特的⼯艺品。
(4)青瓷的装饰⽅法
① 压印——是⽤刻花的印模在瓷坯未⼲时印压出各种装饰花纹,如同盖图章⼀样。
② 刻花——是⽤⼀种较硬的⼯具在瓷坯上刻画出各种装饰线纹。
③ 堆贴——是⽤瓷泥捏塑成各种物象,贴饰在瓷坯上,使形成浮雕的效果。
④ 塑饰——是⽤瓷泥捏塑成各种物象,装饰在瓷坯上,具有⽴体效果。
⑤ 雕镂——此种装饰⽅法多运⽤在各种瓷炉上,在瓷坯上雕成透空的圆孔、三⾓孔等。
⑥ 釉彩——是指⽤不同的⾊釉在瓷上加彩,这是瓷上彩釉装饰的先声。
(5)青瓷的装饰花纹
青瓷的装饰花纹有铺⾸、朱雀、辟邪、仙佛、莲花、忍冬、联珠纹、⽹纹、菱格纹、波浪纹等,⽽最具有时代特⾊的是莲花纹和忍冬纹。
① 铺⾸纹。
出现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早期,这是汉代装饰传统的继承。
② 联珠纹、⽹纹、菱格纹。
多装饰在器物的肩部,形成带状的⼆⽅连续,⽤压印的⽅法组成。
③ 莲花纹。
⽤莲花作为装饰。它和佛教的宗教意义结合起来,达到了极盛。代表作品有河南新郑出⼟的⽴鹤⽅壶,即⽤莲瓣作为壶 盖的装饰。
④ 忍冬纹。
是⼀种植物纹。
2.黑瓷
(1)德清窑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浙江的德清窑以烧制⿊瓷著名。
(2)⿊釉的意义
⿊釉的出现,丰富了瓷釉的⾊彩,为后来的乌⾦釉、铁锈花釉等奠定了基础,因⽽具有⼗分重要的意义。
(3)德清窑⿊瓷的品种
德清窑⿊瓷制品有盘口壶、天鸡壶、双⽿罐、熏炉、灯台、唾壶等六朝时期流⾏的器皿。

德清窑黑釉唾壶
3.画像砖
(1)概述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画像砖,继承了汉代的艺术传统,但较汉代更富于⼈间的⽣活情趣,也渗⼊了佛教的宗教⾊彩。
(2)产地
① 北⽅有河南邓县。
② 南⽅则以江苏最为集中,有南京西善桥、油坊村、佛⼼桥,丹阳胡桥、建⼭、仙塘湾,镇江,常州戚家村等地。
(3)邓县画像砖
邓县画像砖是l957年在河南邓县学庄发现的。采⽤浅浮雕的⼿法,具有立体感,它的内容丰富,按其题材可以分为三类:
① 车骑出⾏,以⽜车为中⼼,表现墓主⼈出⾏的情景。
② 神话传说和孝⼦故事,如郭巨养母埋⼉掘地得⾦、⽼莱⼦彩服娱亲等。
③ 飞天供养和珍禽瑞兽,如飞天伎乐、四神、麒麟、凤凰、天马等。


邓县画像砖墓壁画像
(4)南京“⽵林七贤和荣启期”砖画
江苏地区发现这种砖画的地点有南京西善桥、丹阳胡桥、丹阳建⼭三处,⽽以南京西善桥为代表。“⽵林七贤和荣启期”砖画,反映了 以下两点:
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名⼠为主题,摆脱了传统的孔⽼“先贤”⼀类的题材,适应门阀⼠族的兴起和玄学流⾏的社会需要。
② 山石树⽊的题材已逐渐显出它的重要装饰地位,砖画中的翠⽵、青松、银杏、垂柳,成为⼈物的主要陪衬;

南京“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砖画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的带背内容~
带背卡片

以上就是我们今日带背的所有内容
那么根据今天的内容还有以下思考题
昨日答案

简述汉代铜灯的特点。
思考题
1、邓县画像砖
打卡方式
大家在晚九点前在微信或是小红书打卡并上传今天的作业,每天我们会挑选两名当日完成度最好的同学的作业进行一对一点评,也会上传答案;
补充:每日思考题大家最好都做一下,锻炼一下做题的思维能力(院校书籍不同的也可以做题,形成一个较好的答题习惯)